第329章 临川盐场
第二天,黎忠国部开始组织人手修建炮垒,同时沿著田独河两岸伐木,在会友公司的指导下修建亚答屋,作为水手们的住所。
林海则乘坐通报舰路博德號出港,那几个由盐户构成的村庄就在三亚湾东侧的临川港,和榆林內港之间被凤凰岭隔开。
由於走陆路要绕过凤凰岭,沿途荒藤漫路难以下脚,所以他乾脆选择走更加绕远的水路,这就需要绕过大东海西侧的鹿回头半岛。
经过半岛南部的鹿回头岭时,林海发现山下有两个废弃的墩堡,砖已经被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墙基还在。
他曾翻阅过琼州府的地方志,知道弘治年间朝廷曾在榆林港建立烽堠,看来就是这俩只剩下墙基的玩意。隨著广东的海防日渐废弛,此处哨所看来已完全被明军放弃,墩堡上的砖八成是被附近的盐丁给拆走了。
明代在琼州府设有六个盐场,其中临川场就在崖州,这个林海也曾在方志里翻到过,不过却没想到原来离榆林港这么近。
祖逖號沿著三亚湾东侧北上,绕过鹿回头半岛北端的南边岭之后,就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海湾,三亚河与临川河都在此处入海,这就是已有千年歷史的临川港。
临川港早在南北朝梁陈之际就有记载,算是琼南地区发跡最早的港口之一。当时在此地设立了临振县,乃是唐代临川县的前身,到五代南汉时该县被废除,之后宋、明两代又在此设立了盐场。
由於三亚河与临川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临川港的海岸线不断南侵,明末的面积已不如中古时期宽阔,不过除此之外並没有其他缺点。和榆林內港一样,临川港也是群山环绕、水深適宜,外面同样有巨大的海湾作为缓衝水域,可称得上是一处天然良港了。
路博德號进入临川港后,林海看到港中停泊著几十艘小渔船,不过船上都没有人。再转头望向北边的滩涂,却见上百號男女老幼正在盐田中劳作。
这些盐田就建在海边的泥滩上,一格一格彼此紧邻,但形状却不一定是方形,不如后世的盐田规整。看到路博德號进港后,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正在盐田中劳作的男女们忽然就一鬨而散,撒丫子往北边的村庄跑去。
“看来这里偶尔有海盗光顾。”林海对新任路博德號舰长黄逵笑道,此人原本是魏晓东的大副,今后將出任榆林港驻军的副司令。
“总座,是否要派人去村子里说明来意?”黄逵在一旁询问道。
“算了,我们暂且不要进村,先上岸看看罢。”林海略一思忖后摇了摇头,盐户们见他们没有进村劫掠,自然还要回来继续生產,派人进村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人以为是海盗在使诈。
林海於是带了几名贴身护卫上岸,首先吸引他目光的就是分布在盐田四周的石块,这些石块明显是经过人工凿刻的,朝上的一面分布著很多一两寸深的石槽。
这些石槽大多在一两尺见方,半数石槽里面有水,另一半则是空的,也有极少数铺著一层薄薄的盐粒。有的石槽旁边还放著木板,像是用来刮盐的。
“这些应该就是晒盐槽了,把滷水放到里面暴晒就可以出盐……”林海对身边的黄逵说道,这些盐槽比他想像的要小很多,目测这片盐田周围起码有上千个这样的盐槽。
不难想像,盐丁们要把滷水挑过来一一浇灌到这些盐槽中,等待其结晶后又要把盐粒刮起来装好。这无疑是一件十分消耗人力的工作,而这仅仅是明代晒盐工艺中的最后一步。
林海接著又去看那些盐田,只见每一块盐田四周都垒砌著略高出中间地面的石块,其间挖有引海水灌入盐田的沟渠。此时这些沟渠中並没有水,估计是只有朔望潮那样的大潮才能让海水流入,湮浸池中盐泥。
大多数盐田里都有一把丟在盐泥上的木耙,林海来时看到的盐丁劳作画面就像农民锄地差不多,看样子是要在退潮后將盐泥翻耙曝晒一阵子,才能用於后续的生產。
除此之外,每一块盐田中间都挖有两个一高一低的池子,这个林海就看不大明白了,不过他猜测应该是用於生產高浓度滷水的,也就是晒盐之前的工序……
就这么不得要领地看了一会儿,终於又有人出现了,来的是两个壮小伙。两人皮肤都黑的跟炭一样,一个手上拿著鱼叉,一个拿著锄头,显然是受村民们委派来探明情况的。
“你等是什么人,来这里作甚?”那两个小伙走上前来,其中一人开口问话,说的却是闽南语。原来海南的汉人大多是隋唐时期从福建迁来的,因此本地流行的並非粤语,包括琼州海峡北边的雷州半岛也是说闽南话。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我是福建漳州的海商,不小心被风吹到了这里,你等可有吃食卖给我们?”林海直接摸出一锭银子,派人递了过去。
林海之所以要来临川盐场,其实也是想看看这年代的晒盐工艺,金河国如今的人口已经有十万之眾了,每年需要吃掉一百多万斤食盐。
由於宝岛北部潮湿多雨,根本没法晒盐,所以金河国的食盐目前也完全依赖於从福建进口,目前大概是每年费一万多两银子。
当然这些银子並不是完全由会友公司出,从福建进口的食盐在金河国销售也会產生一些收入。但为了百姓的食盐自由,林海一直把金河国的盐价控制在福建同等水平,收购、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完全由公司承担。
最⊥新⊥小⊥说⊥在⊥⊥⊥首⊥发!
隨著大规模移民的开启,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金河国必须要能自己產盐,这样才能既让百姓吃上平价盐,公司又不用承担財政支出,搞得好的话还能大幅增收。
毕竟盐业的利润在那摆著,林海在后世曾去过鶯歌盐场,那是四百年后天朝南方最大的海盐厂,无论是海水盐度还是光照条件都是上上之选,但在这年代似乎没有得到利用。
鶯歌海盐场位於后世的乐东县黄流镇金鸡岭,离崖州古城也就120里路,这年代应该是属於崖州治下的。
林海既然已决定把许心兰和杨策派到崖州,那么除了铁之外,盐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