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国院,一间规格极高的会议室內。
全国防指成立之后的第二次例会,正在这里召开。
长条形的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
每一位,都是来自各大部委的主要领导,是各个专项工作组的组长。
气氛肃穆,空气里都带著一丝无形的压力。
刘清明坐在后排的位置,面前放著笔记本和笔。
他只是防治组的一名骨干,跟隨组长卢东升前来,负责记录和提供备查资料。
在这种场合,他只是一个无声的影子。
负责接待工作的国办工作人员中,刘清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秘书二局的李明华。
他是胡金平最要好的大学同学。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匯,只是一个微不可察的点头,便各自移开,坐回自己的位置。
等到所有领导全部到齐,主持会议的副秘书长看了一眼时间,直接宣布会议开始。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
议程一项项推进。
各个小组的组长,依次匯报自己负责的那摊工作进展。
第一个,就轮到了卫生部负责的防治组。
卢东升站起身。
他对於这种高级別的会议早就驾轻就熟,脸上看不出丝毫紧张。
他拿起面前准备好的稿件,开始匯报。
“各位领导,下面由我来匯报全国疫情的最新防治情况。”
“目前,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地区,是临海和京城。”
“两地的情况不尽相同。临海发现得早,又是经济大省,在全省总动员,相关企业开足马力生產的情况下,各项防疫物资已经逐步得到了补充,情况正在好转。”
“京城这边,疫情来势汹汹,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情况看上去要更加严重。”
卢东升的匯报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只是在陈述事实。
但每一个字,都分量十足。
“我建议,趁著现在学校还在寒假期间,必须进一步加强全市范围內的卫生消毒工作,號召市民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呼吁大家佩戴口罩,减少直接接触,尽最大可能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收治范围。目前,总院一附院已经趋於饱和,新院区的建设进度必须加快。”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卢东升的语速放缓。
“鑑於一附院已经出现了不少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的情况,我在此郑重建议,专门用於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一定要得到足额保证!”
“否则,医护防线一旦崩溃,会出大乱子!”
他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坐在他对面的治安组负责人,公安部的一位副部长,立刻开口。
“卢部长的意见我完全同意。”
“现在市面上最缺乏的几类物资,都和防护相关。很多群眾为了抢购口罩和消毒液,不得不彻夜排队,在人员密集接触的情况下,反而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我们在一线执勤的公安干警,也无法做到有效的防护。最近几天,已经有十几名同志病倒了。”
“这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后勤保障组的负责人。
那是一位看起来有些富態的干部。
他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
“物资缺乏的情况,確实十分严重。”
“目前,用於一线医护人员的高等级防护物资,比如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我们后勤保障组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多方筹措。”
“可是,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很紧张,一时间很难保证足量的供应。”
他的话听起来滴水不漏,把责任推得一乾二净。
卢东升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
“我们从清江省紧急调拨的那批支援物资呢?我记得数量並不少。”
后勤保障组的负责人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为难。
“数量不够。”
卢东升追问:“可是我们与清江省联繫过,那批物资,並没有全数送到指定的医院。”
“那当然了。”
后勤保障组的负责人摊了摊手,似乎觉得卢东升这个问题很多余。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物资都堆放到一个地方嘛,其他重要的单位和部门就不需要防护了?”
他理直气壮地反问。
“还有各位领导同志的健康安全,难道就不需要保障了吗?”
这个理由一拋出来,会议室里瞬间再次安静。
这是一个足够充分,甚至可以说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谁敢说领导不重要?
那等於得罪了在座的所有人。
这就是对方的底气所在。
卢东升沉默了。
他缓缓坐了下去,脸上看不出喜怒。
但他身边的刘清明却能感觉到,这位老领导此刻正压抑著心底的怒火。
官僚主义。
这就是最典型的官僚主义。
用一个你根本无法反驳的政治正確的理由,堵住你的嘴,让你所有的努力都变成空谈。
刘清明默默地看著这一切,手上的笔没有停下。
这种级別的博弈,他没有资格开口。
卢东升带他来,也只是以防万一,需要查阅某些具体数据的时候,他能第一时间提供。
並不是真的打算让他发言。
硬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要如何才能打开一个缺口,又能不动声色地推进工作?
刘清明飞速思考著。
如果林崢书记处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怎么做?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私人手机,忽然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