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1976游猎东北 > 第471章 动工

对於卫淮来说,跟王大爷保持一个良好的关係,就是对他最大的好处,找人说事,都会简单许多,相比起来,只是一只悬羊,又算得了什么,只要事情办成,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回本,甚至赚回来更多。

几人又陪著王大爷了一阵子嗑,直到王大爷累了,才送出馆子。

接下来七八天的时间,卫淮、孟川和萧飞三人,一直在城里城外转悠,挑选著路段。

事情倒也很快定了下来,並告知王大爷,

同时,卫淮往蜀地双石镇去了一封信,是让张晓兰写的,告知卫久和他要创办运输公司的事儿,询问他有没有意向来帮忙,若是有兴趣,来哈尔滨商谈。

当然了,卫淮如今想要开办运输公司,也不是非卫久和不可。

之所以首先想到他,一来是觉得人靠谱,二来也是出於感恩,总比他自己一人跑车要轻鬆得多。

关键是,在东北,不说別的,单是木材、煤炭的出產量,每年都不少,更何况,这是一个起步最早的工业城市,货源可谓源源不断。

想要找到懂行的,靠谱的人帮忙管理,也不是难事儿。

至於將馆子扩建成酒楼的事情,也確实简单。

中央大街两侧的辅街最初是自发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名字起得也很隨意,哈尔滨根据这条路上的行业来命名,乃至一条街上有什么,干什么的,都一目了然。

就比如红专街以前叫麵包街,当年毛子在这条街上开设哈尔滨比较早的一家麵包厂,香飘四溢的麵包香能传遍整个街路。

还有中央大街以西的,从北往南排下来,最靠近江边的是友谊路,人们习惯叫警察街,因为这里有哈尔滨最早的警察局和监狱。

而食乐馆所在的八道街,这条街道过去被叫做高丽街,只有两百多米长的街道,最开始以朝鲜人居多,更为有名的是这里匯集了眾多各色饭店。

八道街在八六年的时候就被规划成风味饮食街,並且动工开建,还专门请京城博物院工程队修建了一座牌楼,作为饮食街的標誌,古色古香的,颇为壮观。

也正是因此,这里成了做餐饮的风水宝地,多少人盯著,卫淮的食乐馆想要扩大规模,有了王大爷的“招呼”,事情很快办了下来,面积能扩大一倍。

至於运输公司的选址,就被卫淮选在了如今正在扩建的呼兰。

而商场则是被选在最热闹的正阳街,也是现如今最火热的同记商场所在的街道。

拿到几处地方的批文,是在半个月之后。

卫淮已经决定不打猎了,心思都放在这几件事情上,开始动工兴建,除了渔场,只是圈了范围,其余三处,找了三支工程队,同时开工,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需要他天天盯著,直接丟给萧飞来回照看。

至於卫淮和孟川,两人是最大的投资人,要做的就是资金支持而已。

儘管萧飞多年奔忙,但一次抬会就让他裤都差点没得穿,回到广州搞联营工厂,一年多的积累,加上卖悬羊分到的二十万,他的財力,別说卫淮了,就连孟川他都远远比不上。

真正做起事情来,他才见识到卫淮和孟川的底蕴,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这两个不声不响的傢伙。

所以,三人合伙,卫淮自然而然成了占百分之五十的“大股东”,孟川是占百分之三十的二股东,他倾尽所有,勉强占了百分之二十。

最终收益的分成,也是以此来进行划分。

而这,仅是商场和运输公司,

食乐馆和渔场,只是卫淮自己一人的。

也就在三处同时动工后的第三天,卫久和开著他的汽车到了哈尔滨,找到卫淮后,卫淮將事情跟他简单一说,他就高兴地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轰轰烈烈,持续了数月的楼房建造。

卫淮成了萧飞口中的甩手干部,只是偶尔到工地上溜达一圈,孟川更是对这些事情不太懂,只是单纯地跟著卫淮做。

所以,很多时候,萧飞更像是工人眼中的老板,而卫淮和孟川,则是路人,以至於出现过卫淮到正阳街看商场建设情况的时候,还被工人以“施工重地、閒人免进”的理由给拒之门外。

卫淮挺无所谓,眼看进入七月下旬,又是一年的红榔头市,他乾脆叫上孟川,两人骑了马,带著猎枪,领著黑炭和孟川的那两条狗,开始进山。

倒不是为了进山抬棒槌,而是到各处山村里走动,收放山人抬回来的棒槌,也在有意打探什么地方有悬羊出没。

主要是因为港商王老板,又给萧飞来过两次电报,都是在询问棒槌和悬羊的事情。

別说,大半个月转下来,山里边大大小小的村子走访了二三十个,两人的收穫不小,年份八十以上,品相好的五匹叶棒槌,收到十八支,百年份的六匹叶棒槌,收到三支。

熊胆也收到十多个,是以收购价格收购,每个大概能赚到一两千块钱。

直到这天,两人骑著马,领著狗,穿山前往牡丹江方向,一个叫七里地的村子时,在山道上牵著马前行的时候,黑炭忽然吠叫起来。

顺著它的指引,两人看向山坡上的林间,不多时,看到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挎著猎枪从林子里出来。

那两人停下脚步审视了一会儿卫淮和孟川,也不说话,下到山道上,继续往前疾走。

两人走了一段忽然又停住,转身看向后面跟来的卫淮和孟川:“爷们,看你们带著猎枪,领著狗,是跑山的?”

“不是,我们是来收棒槌的!”

卫淮不以为意,只是隨口问了一句:“你们是这附近的人?”

“我是七里地的!”

“巧了我们正好要去七里地,我听说你们村进山抬棒槌的人多?”

“多啊,好几个进山抬棒槌的。”

“那有没有听说最近谁抬到了大货?”

“大货—还真有人抬到了,好像是有两个莲子的六匹叶—

卫淮本想继续攀谈下去,打探下八里地村的情况,没想到,另一个青年了一句:“既然不是跑山的,跟他们废什么话?赶紧回去找人帮忙打黑瞎子,好不容易在山里见到这么一只,要是跑了,就亏大了!”

那青年不再多话,跟著他的同伴加快步子离开。

两个子的六匹叶,卫淮心头一喜,按照他的经验,能肯定是百年以上的大货,而且恐怕个头不小。

他顿时来了兴趣,出声叫住:“爷们,要帮忙打黑瞎子,我们也行啊!”

谁知道,这一去,黑炭也走上了亡途,不是因为山牲,而是因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