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25章 燕大炸锅了

第425章 燕大炸锅了

第425章 燕大炸锅了

十月的太阳已不如八九月份炽热,加上太阳刚刚出来,城楼上微风轻抚,站在城楼迎风口十分惬意。可若是站在密集的人群中,胸口仍然需要强压着暑气。

城楼一角,朱霖轻轻挽着刘一民的胳膊,站在城楼上往下看,两人的胸中荡起几分豪迈。

广场上空,一排排空色的大红灯笼在空中飘荡,有的灯笼下面还挂着标语。广场上,五颜六色的气球将广场打扮的团锦簇,下面人头攒动,群众和军乐方队正在准备。

视角沿着长安街延伸,路两旁身穿不同军种服装的战士正在排列,各式军用装备静静地等待着检阅,驾驶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

检阅部队身穿的不再是两面红旗挂两边的绿军装,而是新设计的85式军服。

而老同志们一般还穿着65绿军装,新军装意味着国防开始走进新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民兵方队和群众方队,燕大的部分学生早在半年以前就开始为参阅做着准备。

几名燕大的学生凑在一起,跟其余人的紧张兴奋不同,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慌乱和忐忑,双手紧紧地握着旗杆。

所有人都在进行着紧张的准备工作,谁都没有发现这几名燕大学生的异常。

“一民同志,你好啊!”刘一民和朱霖正在往下看,旁边有人过来冲着他打招呼。

刘一民转身看去,是一位穿着西装扎着红领带的老人,笑容里带着好奇和赞许。

“我是霍英冬。”

“您好,霍老!”刘一民伸手笑道。

霍英冬作为著名的爱国商人,此次阅兵自然也在邀请之列,而他的身份也是足够能登上城楼的。

能来城楼上的人,大多是主办部门的特邀,也有一小部分票到了重要的机关单位,再由各个单位内部商定,比如刘一民从文化部拿到了资格。

能上来的文艺界人士并不多,巴金、曹禹、夏言、张广年以及一些文联的正副主席等。

“你的作品写的好啊,《狼烟北平在香江演出的时候,很多香江的老百姓都去看,看看解放前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听说你课讲的很好,有机会到香江讲讲课。”霍英冬笑着说道。

“霍老,有机会一定去,希望香江早日回来。”

“一定会的!”

两人简短地聊了一会儿,接着转身去找其他人交流去了。刘一民和朱霖两人去跟老首长和钱老打了打招呼,又见到了核首长张同志。

所有人都是一脸笑意,看着前面的整齐排列的队伍,露出回忆和赞许的目光。

1984年的阅兵意义非同寻常,那是继59年大阅兵之后,再次举行的一次大阅兵。我国讲究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1984年虽然是建国三十五周年,但确确实实是大阅兵。

参阅军民一万余人,各种先进装备都拉了出来。在改革开放和前线交火的大背景下,这场阅兵的意味不言而喻。

向周边展示武力,用炮火丈量和平的空间。

钱老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得意地说道:“一会儿让你看看我们研发出来的大家伙,那可是真的大家伙。”

接着两人低语了一会儿,钱老半开玩笑的向刘一民透露自己的防美国中情局监控的心得。

礼炮响起,广场上开始升旗。接着,金水桥上检阅车缓缓驶至长安街,城门楼上下都安静了下来。

“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声音落下,车辆重新开动,军乐响起。所有人的目光随着车辆移动,车辆消失在眼前之后,众人又再次议论了起来。

长安街上,除了大陆和香江等地的媒体在拍照直播外,西方、东南亚的武官记者也在快速地拍着照片。

朱父朱母和杨秀云几人抱着孩子坐在屋里盯着电视,一边看画面,一边听着解说员的解说词。

“这是继1959年大阅兵之后的又一大规模阅兵,期间整整跨越了25个年头,代表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共四十二个方队,整齐排列在长安街以东,长达两公里.”

麦积大队,社员们围在刘家的院子,冲着电视讨论的热火朝天.

车辆返回之后,讲话完毕,阅兵正式开始。

记者手里的照相机快门都快按冒烟了,东南亚和西方的武官看着整齐划一,脚步铿锵有力的步兵方队,感叹中国军队的军纪和执行力之强。

朱霖兴奋地冲着下面挥舞着双手,又拉着刘一民给他指着重点。

旁边穿着绿军装的摄影师,快速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曹禹感慨道:“这支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跨越了数十年啊!”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夏言应和道。

“我们想要和平发展,就得有强有力的军队,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刘一民朝着下面挥手说道。

老首长摘下墨镜看向刘一民:“这句话我爱听,以前是小米加步枪,现在是机械现代化,军队是和平的保证。”

下面的部队大多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甚至他们最早的指挥官就站在上面。

看着从前的老部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人感慨万分,甚至拿出手帕轻轻擦着眼角。

托枪和三段式劈枪的动作引起城楼和看台上众人的阵阵掌声,方队展现出来的凌厉杀伐气息弥漫在长安街上。

随着战车和导弹部队开进城门楼下,人群更激动了,大家仔细地听着讲解员的声音,生怕错过任何一件重要装备。

这次阅兵,导弹部队的出场是重头戏。机械的轰鸣声挡不住大家的热情,这是中国导弹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不仅有卖给狗大户的东风三,还有东风五洲际导弹。东风五,就是钱老嘴里的大家伙。

三辆为一排,总共十二辆大型导弹装备牵引车,从出来后西方和东南亚的武官、记者就拍个不停,也有人拿着高倍望远镜观察着装备的细节。

城门楼上,有人为了拍照,半个身体都探了出去。

东南亚比较关注中国的空军和轰炸机部队、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关注中国的海军装备,欧洲的大使认真地记下了每一辆坦克的型号和细节。

导弹部队之后的方队,则是群众车方队,走在前面的则是国徽方队,硕大的国徽周围是举着鲜的群众。

之后是拖拉机车,车上树着标语——联产承包好,还有一号文件白皮书的模型。

群众穿着陕北农民或者各色农民服装,吹着唢呐,跳着秧歌走过长安大街。

学生方队正在行进的时候,人群中忽然打出“您好”的横幅,这一横幅让不少人慌了神。两名举横幅的燕大学生也害怕,十几秒后就赶紧放了下来。

就这十几秒的时间,摄像机、相机全部将它记录了下来。

“这是哪所学校的学生?”曹禹将目光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摇了摇头:“您别看我,我真不知道。”

众人面面相觑,好在是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引起什么混乱。

群众方队行进完毕之后,仪式正式结束,人群缓缓散去。

钱老笑着问道:“大家伙怎么样?”

“很威武,像是一个大将军。”

“哈哈哈!”钱老得意地笑了几声。

告别众人后,刘一民和朱霖先行离去,长安街内外人群众多,想要顺利回到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本骑摩托车十几分钟的时间,两人硬是骑了快一个小时。

回到家,饭菜已经做好了。

朱父和朱母说道:“电视直播的时候,我们看到你们了,霖霖一直在拍照!”

“亲家,赶紧让两个孩子吃饭吧!”杨秀云乐呵呵地说道。

“对对对,吃饭。”

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吃起了饭,喜梅询问他们在城门楼上看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