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王严松了一口气,真怕汪阳不理智,再来一次“抢拍”事件。
随着《人民文艺销量持续走高,《传奇大掌柜的讨论度也是越来越高。
而故事的发生地丰泽园更是热闹,不少人过来看历经风雨几十年的丰泽园。
丰泽园每天的食客数量比上个月高了好几倍,葱烧海参是被点最多的菜。
一时间,丰泽园成为燕京第一大酒楼,名气压了老莫、全聚德一大头。
丰泽园总经理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通过报纸向刘一民喊话:“刘一民同志将是丰泽园终身免费的食客,无论多少人,无论吃什么,只要刘一民同志在,全部免费。”
并且总经理讲述了刘一民为了写出这篇小说,待在后厨采风,汗水打湿衣背的故事。
为了写好书学会了葱烧海参和乌鱼蛋汤两道名菜,这件事情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美谈。
丰泽园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还是这样做。总经理带着王义均找到刘一民,感谢刘一民为丰泽园所做的贡献,希望刘一民以后有什么聚会,都可以到丰泽园。
刘一民笑着拱了拱手,感谢他们的好意:“现在大家都知道,我能去丰泽园吃白食喽!”
“您这可不是吃白食,咱们丰泽园在燕京有一号,但是出了燕京没多少人知道,现在是全中国都知道燕京有个丰泽园,擅长鲁菜。一民同志,您这是给我们打广告啊,还是不要钱的广告,广告费就全在这菜里面了!”
改革开放后,“广告”的概念在商人的意识里越来越强。
总经理边说边从盒子里面掏出了丰泽园的纪念瓷器,碗底写着“丰泽园赠”。
王义均说道:“这是我们丰泽园的一片心意,刘一民同志,您写的是真好,我还说这做饭的故事应该怎么写呢,没想到啊,您真是大作家,穿针引线,寥寥几笔就让我看得如同再次回到了几十年前。
当年新丰楼和丰泽园的恩怨是很多老食客经常谈论的事情,我听说现在准备恢复‘新丰楼’老字号,也不知道这昔日的对手能走多远。”
时隔几十年,两家早已经没有了往日恩怨。
送走丰泽园的总经理和大厨之后,刘一民饶有兴趣地把玩着手中的碗状瓷器,虽然精致但比不上老家的汝瓷。
傍晚去接朱霖下班,刚坐上车,她就迫不及待地讲起丰泽园免费的事情:“刘老师,山尊老师和天野老师看完报纸,嚷嚷着让你请客去吃丰泽园呢,现在大家都知道,你到丰泽园吃免费喽。”
“哈哈哈,我给他们做也一样。今天上班累吗?”
“不累,四个导演一场戏,能累到哪儿去。不过啊,随着《传奇大掌柜开始排,演员倒开始忙了,有的要排两场戏,能挑大梁的演员还是有点少。”
随着月份的增加,朱霖的肚子开始慢慢地鼓了起来。刘一民骑摩托车的时候,开始极为小心。
“等排完《横空出世,你要不就在家休息吧?”刘一民征求起朱霖的意见。
朱霖撒娇道:“刘老师,我喜欢排戏。怀胎十月,《横空出世排完还有那么长的时间,等坐完月子,我业务就该生疏了。等12月份左右,咱们住在四合院吧,下雪走路也能回去。”
朱霖怕天冷的时候路上结冰,骑摩托车摔倒。
“好,你也不要逞强,以后有的是上班时间。”刘一民劝道。
“我知道了,刘老师。”朱霖说完,将脑袋靠在刘一民的背后面。
燕大中文系,刘一民走进办公室,朱光遣调侃道:“难怪前阵子见你,身上的一股子葱烧海参的味道,什么时候去我家,给我做个葱烧海参吃。”
“您想吃,我带着您去丰泽园吃。”刘一民笑道。
朱光遣说道:“我在北方这么多年,还是喜欢老家的徽省桐城的菜心粑和丰糕,北方菜大多吃不惯。在北方,就属鲁菜最出名,晋省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豫省菜偏中庸,不上不下,没有特色。”
“朱教授,谁说晋省菜上不得台面,晋省的同志能给大家上一桌子面。”刘一民调侃道。
“哈哈哈,晋省的面食颇多。”
“我们豫省和晋省在吃面方面,倒是差不多,另外还得带上陕省,三个省份的餐饮史,简直就是面食史。当然中原地带,连通南北,口味也就杂糅了许多。一地的饮食文化,跟当地的物产和贫富有很大关系。”
朱光遣来了兴趣,给刘一民介绍着淮扬菜还有粤菜。
旁边的几个研究生听得流口水,别看朱光遣粤菜讲的好,但他不一定吃过多少。
他在香江留学的时候,并没有多少钱,官费留学的“官费”本身就不多,哪能用到吃上面。后来去了欧洲,官费不但削减还迟发,只能靠写稿生存。
两个人正讲着话,有人敲响了办公室的门。来人身穿西装,打着领带,头发梳的很有型,像是个企业家。
“您好,刘一民同志在吗?”
朱光遣看了一眼刘一民,刘一民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认识。
对方顺着朱光遣的目光看到了刘一民,脸上露出了兴奋地神色:“刘教授,刘教授,你们培育祖国的未来辛苦了。”
“同志,你是?”
“忘了自我介绍了,我现在是市里餐饮公司的副总经理姜俊贤,也具体负责全聚德的工作,给您带点全聚德的烤鸭尝一尝。”
姜俊贤说完将手里面提着的烤鸭摆在了桌子上,朱光遣闻了闻香味,笑着道:“这是刚出炉的吧!”
“这是朱光遣教授。”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教授,好嗅觉,正是刚出炉的鸭子,您尝尝。”
姜俊贤将鸭子和面饼,酱料都拿了出来,邀请办公室的人吃。
刘一民看了一眼姜俊贤说道:“姜经理,咱们找个地方聊。朱教授,借您的办公室一用。”
“好。”朱光遣讲腰间系着的钥匙递给了刘一民,让他自己去。
到了朱光遣的办公室,刘一民笑着问道:“姜经理,您找我有什么事情?”
“也没啥事情,刘一民同志,就是想让您品尝品尝。”姜俊贤搓着手说道。
“姜经理,有话您请讲。”刘一民已经猜出了姜俊贤的目的了。
“刘一民同志,最近啊因为您的这篇文章,让丰泽园名扬全国啊。其实说实话,咱们全聚德的历史和地位在燕京来说,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历经风雨不倒,其中经历的事情比丰泽园可多了。
当年杨全任创办全聚德,请宫廷老师傅独创的挂炉法,让燕京烤鸭的名声进一步打了出去。后来杨家二代不懂经营,聘请李子明当掌柜,再次将全聚德发扬光大。”
姜俊贤快速地给刘一民讲着全聚德的发家史,意思只有一个,我们也想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个大脸。
“喝茶,喝茶。”刘一民笑着说道。
严家炎拿着一块烤鸭走了进来问道:“一民,怎么回事?”
姜俊贤接过茶杯捧在手里说道:“刘教授,我也只是来看看您,我也知道写作不是像烤鸭子,随时都能烤。我知道您时间忙,这是我整理的一些资料您看看,我先走了,不打扰您的工作了。”
姜俊贤喝了一口茶后立即起身,冲着严家炎打了一个招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