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69章 邀请加入《人民文艺》编委会

第369章 邀请加入《人民文艺》编委会

“送你了,当你和朱霖同志的新婚礼物了。”黄永玉快速地在画上写上日期和地址。

“一九八三年中秋赏月于南锣鼓巷,黄永玉赠东道主刘一民。”

黄永玉的画后来拍卖的价格多在三百万左右,况且这两幅就意义而言,价值应该更高一点。这算下来两人见了两面,黄永玉送自己小一千万。

黄教授,能交啊!

黄永玉前后一番观察加画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锦衣卫呢!

钱锺书说道:“永玉,咱们回去吧!”

几个高知楼的人都在等着黄永玉一起走,黄永玉欣赏几眼当即离开了书房。

高知楼的学者大部分都是够不上木樨地,但是又很有名气的一个群体,来这里的除了钱锺书和黄永玉两家之外还有两人。

刘一民和朱霖送走他们之后,两人没有在四合院里面住。而是骑着摩托车回到了华侨公寓,洗完澡后就疲惫地躺在卧室睡觉了。

在《横空出世持续火爆的时候,《雷场相思树剧组终于完成了所有的拍摄回到了燕京。

卫廉和李俊两个人回到电影厂就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刘一民,祝贺他再次取得成功。

“前线的战士们也都在看《横空出世,还唱《祖国不会忘记,不过在前线总体而言唱《月亮之歌的还是多。

战士们一唱这首歌就流眼泪,就想家想亲人。这次我们去前线,见到了撤下来的边防团战士,以前很多熟悉的同志,都已经躺在了烈士陵园。”

谈起这件事情,李俊就唏嘘不已。

“唉,你们这次拍摄怎么样?顺利吗?”刘一民问道。

李俊叹了一口气,卫廉气愤地说道:“六月份拍摄的时候,白眼狼的特工看我们这边防卫的十分紧密,以为是什么重要单位,中间派了一次袭击,摄像机坏了两台,一名摄像师牺牲。后来我们从兄弟单位桂省电影厂借到了装备和人员才完成了拍摄。”

“妈的,枪差了一点,要不然你可能见不到我了。”李俊说道。

刘一民心里一惊,连忙问道:“牺牲同志的后事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来之前我们去看望了一下家属,人老婆和闺女哭着问我,拍电影怎么会把人给拍死,我无言以对啊。厂里面以烈属给予优待,但人没了,说什么也晚了。”

李俊和卫廉眼圈微红,卫廉到前线走了一圈,看起来比以前成熟多了。

李俊擦了擦眼睛,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封信:“一民,你还记得喜子吗?陈秋喜,这是他写给你的信!”

“我当然记得,喜子现在怎么样了?”刘一民笑着问道。

“你自己看看吧!”

李俊说的话让刘一民心一沉,快速地撕开掏出信读了起来。看到一半的时候,抬头看向李俊:“已经提干了啊?”

“作战勇猛,还受伤了,立了一个一等功,火线入d,战场提干!他本来想自己寄信给你的,我们剧组要回来,正好替他捎回来了。

他还让我替他谢谢你的,吃着很甜!”

“伤到哪儿了?”刘一民看完信,发现信上面没有讲。

“伤到背上了,弹片划了很大一个口子,差点就伤到脊柱了。”

李俊在卫廉的后背比划了一下,几乎是从左肩顺着脊柱下来的。

要是打到脊柱上,很可能就上身瘫痪了。

“现在他们应该换防了吧?”

“换防了。像喜子这种,再到连长应该是没问题的,就是学问差了点,要是能跟上,估计还能提一提。”

刘一民高兴地点了点头,他是真心的为陈秋喜感到高兴。

喜子在信里面只是简单的提了几句自己提干了,但是能看出他心里面的喜悦之情。

李俊其实还想拍《横空出世,但是要拍的话成本有点高。另外电影局卡主了《横空出世的拍摄,看样子是不太想让各大电影厂拍这部电影。

要不然书火起来,几大电影厂就打破脑袋争拍摄权了。

“李导,你已经马不停蹄地拍了两部电影了,我看你还是好好休息一下吧,你也老大不小了,好好陪陪家人。”刘一民宽慰道。

听到老婆孩子,李俊嘴角掀起一丝微笑:“说的也对,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太短喽!”

话音刚落,门口又响起了敲门声。刘一民打开门,竟然是崔道逸和王濛。

“王濛同志,师兄,你们怎么来了?”刘一民问道。

崔道逸笑道:“你作为我们《人民文艺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我跟王濛同志来拜访你一下。”

“你这是有客人?”王濛问道。

“八一厂的两名导演,李俊导演和卫廉导演,他们刚拍完《雷场相思树回燕京。”

李俊和卫廉从书房走了出来,跟王濛和崔道逸打了一声招呼、

“这挺巧!”王濛跟两人握了握手。

李俊和卫廉看到王濛和崔道逸来了就想离开,被王濛拦住了:“咱们一起聊聊,电影和文学是相通的嘛!”

五人坐在书房里面,王濛先开口说道:“以前《人民文艺是国刊,是大刊,在《人民文艺上面发表作品是光荣的,你在别的地方发文章,大家不一定觉得你是作家。但你要在《人民文艺上,那你就是作家。”

王濛谈了谈目前《人民文艺面临的颓势,又询问了一下李俊和卫廉对于《人民文艺目前作品的看法。

李俊说道:“咱们《人民文艺的作品我是期期不落,整体的问题显而易见,那就是相对其它的杂志来讲活力不够,另外有一些文章实在是觉得难看。我觉得就跟一民提倡的那样,要坚持现实主义基调。”

王濛对李俊的话表示赞同:“《人民文艺是得来点新东西了。”

王濛说完又看向刘一民:“一民啊,刊物在变革的时候也是最动荡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够对《人民文艺的工作多多支持。”

“王濛同志,那是自然的。”

卫廉插嘴道:“众所周知,刘一民同志的小说只有两个发表刊物,一个是《收获,一个就是《人民文艺嘛!”

王濛和崔道逸会心一笑,他们怕改革的过程中造成杂志的刊物大幅度下降,寻求刘一民提供作品支持,帮他们稳住销量。

刘一民起身说道:“正好,一篇小说刚写好,王濛同志你看看,能不能入《人民文艺。”

“不用看也能!”王濛起身双手接过了刘一民递过来的稿子,认真地阅读了起来。

崔道逸和李俊围在王濛两边,卫廉倒也想看,但是他身份不太够格,半坐着又想凑过去,又觉得不行。

刘一民递给卫廉一杯茶说道:“咱们喝茶,卫导,会下棋吗?咱们碰一碰!”

“那就来吧!”

两人下了两盘,三人才看完了小说。李俊和崔道逸用手支着身子,搞得两人脖子和胳膊都是疼的。

“一民,听老张说你学会做葱烧海参了,这就是葱烧海参的主菜啊,不错嘛,将饮食文化和老北平的历史底蕴结合在了一起。加上《狼烟北平,这是第二篇老北平风味了。我看完一民这篇小说,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

“我觉得一民用词特地道,比我这个老北平更地道,auv,更像是皇城根儿下长大的。”王濛用喉咙和两腮的肌肉说着地道的燕京话。

其实王濛也不是真正的老北平人儿,祖籍是燕京十四环的沧州人,只不过是从小生于斯长于斯。

李俊犹如尿急一般想跟刘一民说话,可是被王濛的话给堵在了喉咙里,无奈只能听着王濛讲。

“一民,其实我们来还有个想法,想邀请你加入《人民文艺的编委会。我们准备让一批老作家离开编委会,引入一批新作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