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66章 让美国文学再次伟大

第366章 让美国文学再次伟大

第366章 让美国文学再次伟大

会议室内的声音在会议室外面都能听到,外面给会场添茶的服务员在门口忐忑犹豫,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走进去。

美国几个教授听完刘一民的话,愣了几秒钟之后,代表团的团长厄尔大叫这是“狡辩”。

对方提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通过这个案例,引入到中国民族性上面,指出中国人思维和行事的弊端。

五名华裔教授面面相觑,大概率内心也跟朱光遣一样,还能这样解释?

刘一民笑着说道:“这本来就是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文化背景来解释不同民族的思想行为。而不是以一种审视的态度,来看待其它民族的文化和行为。如果从我们中国人的角度看,你们美国人简直糟糕透了。”

“okay,okay,我们来聊一聊现实主义文学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异同。”史密斯举手连忙说道。

刘一民翻了一下自己的笔记本,抱着胳膊半靠在在了椅子上,听着美国教授在讲述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史密斯说道:“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只是被美化后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脱离现实。现实主义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那因为现实主义跟现实紧密相关。”

“现实主义在中国从未走远,且以崭新的面目重新获得生命力。我们的作家正在投身于改革开放这一重大的历史进程,以旁观者和亲历者的角色去观察社会的变化。”

朱光遣抿了一口茶,直接说道。

厄尔又反驳了几句,几名中国教授极力在自证现实主义在中国仍然存在,陷入了对方提问,我方自证的怪圈。

“各位美国的同行,我恰恰认为现实主义正在美国消失,我去过你们美国,工业化和商品社会带来了无数的低俗、媚俗,从田野到高校,都充斥着以丑为美,以浅薄为深刻的思潮。

商业消费正在重新塑造人们的审美和思想,消弭儿童和成年人的界限,无数的年轻人从小就成了无知粗暴社会的牺牲品,沉迷于酒精和毒品。

我认为美国文学的未来要回到现实主义的轨道上,学习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作品,例如欧亨利、哈·加兰、斯·克莱恩、马克吐温,去揭露弊端,而不是迎合社会,迎合愚弄人民的政客。

另外应该追根溯源,挽救濒临灭绝的印第安人文化,印第安人文学应该是美国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美国文学需要一场复兴,通过文艺复兴,让美国文学再次伟大。”

刘一民说完后,用英文重复了一句:“make american literature great again!”

已经掌握主动权的美国学者对视了一眼,球怎么突然就被踢回来了?

代表团成员保罗.福塞尔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刘一民:“教授.刘,你对美国文学很了解。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研究,我们的文学、我们的社会正在损害下一代。

我43年参军入伍,44年10月到法国作战,11月重伤。我讨厌战争,我讨厌政府美化兵役的方式。我讨厌资本操纵年轻的美国人去全世界作战,在朝鲜、在越南,很多好小伙子丧失了他们的生命。

战争是什么?不是占领和英雄的征服,而是鼻尖挥之不去的尸体腐烂气味、汽油味、身上的酸臭味、食物的腐烂味.也意气风发的士兵,穿着崭新的军装走向战场,以为自己能改变历史,但到了战场上,机枪之下,活生生的人一排排的倒下”

福赛尔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从事的就是文化批评。听到刘一民对美国文学的批评,一下子就赢得了他的认可,简直是异国知己。

上午的议题中,刘一民和保罗.福塞尔一唱一和,将节奏完全给把控住了,大家都紧紧围绕着美国现代文学进行着批评。

朱光遣低声说道:“我觉得对美国现代文学思想教材的编写,有新的想法了。”

团长王佐良看到朱光遣和刘一民在低声说话,情不自禁地侧倾了一下身子,想听到他们两个在聊什么。

上午会议结束,刘一民主动和保罗.福赛尔握手,两人亲切地朝着餐厅走去。

“保罗.福赛尔同志,美国文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啊!”

到餐厅门口的时候,刘一民笑道:“美国文学复兴迫在眉睫,一定要它当个事儿办啊!”

中午,社科院会务组给大家准备的都是中餐,但几个美国人都不会用筷子,急的是满头大汗,最后会务组给他们拿来了勺子和叉子才算结束。

史密斯抱怨道:“你们中国人应该学一学用叉子和勺子。”

“叉子和勺子还用学啊?有手就会。史密斯教授,使用筷子可以锻炼人的手指协调能力,并且锻炼大脑。为什么中国人数学比较好,使用筷子是一大原因。”

“是吗?”

“当然,你可以试着学一学。以前我们古人使用刀叉吃饭,后来发现筷子更好,于是我们就进化到筷子吃饭了。”

几名美国教授又试了一下筷子,最终无奈放弃。

到房间休息到两点,开始了下午的论坛。下午的讨论烈度已经不如上午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午休后睡醒没精神,还是上午太激烈了。

刘一民反正比较困,一直在打哈欠。上午频频看向他的几个美国教授,除了保罗之外,目光似乎都在有意无意的避开他。

这个年轻人不似老教授重待客之道啊!

下午会议时间,刘一民基本上没有怎么说话,旁边的茶歇倒是炫了不少。

会议即将结束之时,美国代表团团长厄尔.迈纳似乎有点不甘心,众目睽睽之下向刘一民抛出橄榄枝:“教授.刘,希望有一天你能代表中国学者来普林斯顿大学讲课,在美国你将享受到学术自由,写任何你能写的?”

“厄尔教授,你这是什么意思?”

“听说你们已经开始在审查资倾的文章,我为一些作家的未来感到担忧。”

刘一民毫不客气地说道:“厄尔教授,你们不审查共倾的文章吗?”

“我们比较自由。”

“是嘛,二战后的麦卡锡主义,美国政府制造的白色恐怖,联邦忠诚调查大清洗。厄尔教授,先把自己屁股上的屎擦干净再说吧,我要去接我妻子下班了,就不在这里奉陪各位了。”

刘一民冲着中国代表团的几个人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会场。

第三天则是带着他们游览燕京,主要游览了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晚上到人艺看了人艺表演的《绿皮书。

保罗.莫塞尔对刘一民说道:“你的小说《老人和狗种树的故事,现在在美国十分受欢迎。我甚至觉得,你这本小说就是在为美国人写的。”

保罗.莫塞尔认为《老人和狗种树的故事迎合了美式文学思维,将历史和人物进行了理想化和道德化。

没有大篇幅去讲风沙的残酷和种树事业的伟大,而是将重点放在老人和狗的温馨日常上面,通过细节和老人坚毅的心打动了美国人。

他还举了一个《安妮日记的例子,安妮日记讲的是在二战背景下,德国占领后,安妮只能生活在密室。但她并没有绝望,而是以阳光乐观的态度向往着未来,每天坚持写日记。

《安妮日记出版传入美国后,感动了无数的美国人,甚至影响了美国人对鱿太的态度。

叙事迎合了美国人喜欢的乐观主义和希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故事风格。

美国人的很多电影都体现了这个思想,比如《阿甘正传里展现的阿甘的乐观和善良,母亲的无私鼓励等等,以及稀碎的美式哲理句子讲出口就让无数观众高潮。

电影虽然宣传了战争的残酷,但是通过阿甘这一角色,削减了美国入侵的越南的罪恶性,充斥着意识形态的宣传,向美国人、全世界人灌输着美国那一套“爱、家庭、成功”。

看完电影,大家都在为侵略者欢呼起来了,谁还管那些被侵略者的死活呢?

另一面方面,你特么让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士兵上战场,这就是你们讲的爱、自由和平等?

“很多美国人为你们抗击风沙,保护环境的决心而感动,你的小说塑造了一名坚强的环保战士。”

“是吗?”刘一民握住保罗.福赛尔的手说道:“希望世界人民在保护环境这条战线上跟中国人站在一起!”

保罗.莫塞尔趁机提出让刘一民写一封信,让他带回去刊登在美国的报纸上。

刘一民思索了一下说道:“好,我相信纽约时报的老朋友们很乐意刊登。”

几个美国教授听不懂中文,只能欣赏人艺的舞台布景和人物的表情动作。通过对书本的了解,来猜测对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