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美国行记
自从办公室里面装了风扇之后,几个老教授总是有事儿没事儿的就过来凑热闹。
刚开始朱光遣还能撵走,后来天越来越热,朱光遣撵都撵不走了。
“朱教授,你们编你们的,我们不说话还不行吗,就坐在这里看看书。”王瑶笑眯眯地说道,说完挪了挪屁股,让风能够更好的吹到自己。
朱光遣说道:“你们与其在这里,还不如跑到严家炎的屋里面,让他给咱们中文系的办公条件改善改善。”
几个人闭嘴不言,开始拿起手中的书看了起来。
见他们不说话,朱光遣也不再搭理他们。
刘一民带的几个学生在闫真的带领下找到了刘一民,刘一民分别看了一下两人的论文,李思念的《红楼梦论文,刘一民看了一遍后递给了旁边的吴组缃:“吴教授,帮忙看一看!”
吴组缃接过论文说道:“我帮你看看,谁让我们寄人篱下呢!”
“您这话说的,主要《红楼梦您专业啊!”刘一民夸奖道。
刘一民看了看闫真的小说:“目前来看还行,你趁着暑假写完,等到了开学我再看看。”
旁边的几个教授听到是小说来了劲儿,纷纷要求看一看。
朱光遣头也不抬地说道:“是那个四不像吗?”
听到这话旁边的闫真略显尴尬,刘一民解释道:“朱教授,已经改过了。”
朱光遣抬头看了一眼闫真:“那还行,多听听刘教授的话没坏处,刘教授现在写作的造诣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旁边的吴组缃指导完论文之后,看向刘一民:“一民,你最近没写点东西?”
旁边的朱光遣笑道:“你拭目以待呗!”
刘一民将抽屉里面的稿子抽出来说道:“这是几篇散文,在美国的。”
几个教授点评了几句闫真的小说,觉得代替毕业论文是没有问题的。
等闫真几人走后,大家开始看刘一民写的散文。
吴组缃看到散文前面的一句话忍不住念了出来:“当代部分年轻人的问题是身体离美国太远,心离美国太近。”
念完之后冲着刘一民说道:“你还真敢写啊!”
旁边的几个教授凑到吴组缃旁边,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了这句话。
旁边的朱光遣暗哼了一声,真没见识。
美国篇的散文详细的写了刘一民在美国遇到的事情,并不仅仅限于表面的问题,还连带着对美国的历史当做背景进行了分析。
“吴教授,散文嘛,就是要说点自己的想法。”刘一民不以为意地说道。
“说的对,我们再看看!”几个教授,你传我,我传你的看了起来。
等到看完之后,王瑶率先说道:“你的美国篇跟别的散文写的手法不太一样,没有技巧,全是赤诚之言啊。”
换言之,没有技巧,全是输出。
孙玉石说道:“现在有一些问题是,是一些学生不愿意相信美国是那样,我们就算讲了,他们也认为咱们讲的不是真话,是假话。”
“至少有一部分人会信的,有这样一部分人就够了。”刘一民说道。
“那是,做总比不做强。朱教授,您当时在香江读的大学,你给我们讲讲,那时候的香江如何?国人地位如何?”孙玉石问道。
朱光遣将手头的工作放下,看向孙玉石,缓缓地讲起来自己民国八年即1919年在香江的经历。
“殖民地的人都一样,殖民者趾高气昂,中国人生活战战兢兢,警察除了英国警察,还有一些头上包着布的阿三,这些阿三,丝毫没有同为殖民地的觉悟,反而助纣为虐。”
听完朱光遣的话,大家又聊起来了阿三。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家,现在英国人还是他们爹呢!”刘一民笑着调侃道。
等到十点多的时候,刘一民将散文手稿拿到了自己的手里面,骑上摩托车朝着《人民文艺奔去。
等刘一民走后,几个老教授笑道:“这小子灵感都没有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行喽,只能搞些学术工作了。”
“他什么时候像马尔斯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一点都不奇怪。”朱光遣若有所指地说道。
“朱教授,这话我信,不过一民还得努力,凭借现在的文章来说,还是不够的。”
朱光遣得意地说道:“那咱们拭目以待,我觉得不久就会有厉害的文章出现。”
几个人心里嘀咕,是不是朱光遣跟刘一民呆在一起呆久了,知道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想要打探,但什么都没有打探出来。
《人民文艺编辑部,刘一民将摩托车停好后,快步跑到了楼上,到了屋内,看到大家在吃西瓜,于是走上前自来熟的拿了一块。
“这瓜好吃,在哪儿买的?”刘一民笑着说道。
许一道:“这是我家院里自己种的,熟了给大家拿来尝尝,一民,你今天真是好运气。”
“许编,以后教教我如何种西瓜!”
崔道逸原本在张广年的办公室里面,听到外面的笑声后立马走了出来:“一民,终于来了,让我看看你写的是什么?”
许一调侃道:“崔编,你早上不是还说,一民可能叛逃了吗?”
“哎呀呀,你们怎么能平白朝我泼脏水,一民,这完全是诽谤,我是不可能说出这话的。”崔道逸如同被踩到了尾巴一般,嚷嚷了起来。
刘一民对着其他人说道:“我师兄是能说出这种话的。”
大家闹了一阵,刘一民将自己的散文交给了崔道逸。
“我还以为是一篇小说嘞!”
“要不要?”
“要要要,没说不要,一民,我瞅瞅。看看记者当时的报道,跟你写的有没有什么区别?”
崔道逸正在看的时候,张广年也拿着茶杯走了出来。他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对于刘一民的美国之行可是一清二楚。
张广年一边看,一边把玩着茶杯盖,看完了一篇后说道:“一民,你写的仿佛让我重新回到去年在美国的时光了。”
“战斗力十足啊,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散文了,更像是一民说的非虚构小说,故事性比一般的散文强多了。”崔道逸也附和道。
等崔道逸和张广年看完之后,将《美国行记递给了其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