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科学要谈 气功也要谈
办公室里,钱老听完老首长这样说,也露出一副颇感兴趣的神情,双手交叉放在腹前,静静地听着并没插嘴。
见刘一民在沉思,坐在沙发上的老首长挪动了一下屁股,换了一个更为舒服的斜靠姿势。
“怎么?有困难吗?”老首长语气非常平静,心里面不知道在盘算着什么。
刘一民抬头笑道:“首长,也不是困难,就是不知道这个‘度’怎么把握!”
老首长听到刘一民这样说顿时笑了,对着钱老说道:“这个小同志挺会说实话,我就知道写东西对你来说不是问题。
其实军内作家或者老作家很多,之所以找你这个年轻人,就是想让你写点新玩意儿。军内作家习惯了一板一眼,社会上的一些作家呐,现在又喜欢搞反思,将西方描述的成自由和理想沃土。
甚至于军内的作家也开始这样搞了,比如《苦*。”
《苦*的事情实在是太有名了,不由得刘一民不知道。就连埋头科研的钱老,也知道事情的经过,看过相关的内容。
这属于一篇伤痕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否认或者支持恰好是当时文艺界两大派惜春派和偏佐派争锋最激烈的时候。
小说发表倒是没有引起排山倒海般的争论,但当长春影厂将它拍成电影后,一切都变了。
电影的影响力可比小说要大多了,于是伴随着电影的审核两大派通过报纸你来我往的进行论战,惜春派总体持支持态度,偏佐派主张“枪毙影片”。
最终这部影片没有上映。
在各种各样的伤痕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被改编成电影而顺利通过审核。尤其是在伤痕文学遍地的情况下,这倒是成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之所以被拿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里面将东西方进行了对比,这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一拉一踩叙事笔法,直接将它的“破坏力”提高了数倍。
“我明白,文艺作品不能一味的为了‘文学性’、‘批判性’而失去了整体的价值观判断。”
刘一民点头答道,首长这样说像是要给刘一民打个预防针!
“对,就是这个道理。学森同志就是从美国回来的,在新中国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嘛!我们的优越性,也是应该看到的。”
钱老见谈到了自己,于是插话道:“有些同志没有出过国,别人一说,或者是看到美国的高楼大厦,就以为自己知道了真正的美国,将从没有见过的世界描述为乌托邦。
他们并没有深入去了解过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说生活四五年都不一定搞懂,非得生活十几年不可。”
老首长笑了笑,又略带苦恼地说道:“你说这个‘度’的问题,倒是有点难倒我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讲这个事情!我跟你讲个故事吧,你听完有什么问题再问我。”
“好,您讲!”
“有一群年轻人怀揣着科学报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到了西方,他们苦心学习科学文化,一心想要救中国。49年后,新中国成立了,国内的局势平稳了,他们看到了科学报国的希望,于是不顾艰难险阻回到了中国。
他们投身于各个领域,一心为新中国研发出各种先进的武器。在美国佬的核威慑下,他们废寝忘食投入到了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他们来到了人迹罕至的戈壁隐姓埋名,建立基地,苦心钻研,最终成功地引爆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老首长讲完,刘一民开始发问:“名字能讲吗?”
老首长摇了摇头:“这是机密,有一天会公开,但不是现在!”
“基地能写吗?”
“这也是机密!”
“大体地址能写吗?比如戈壁?这会不会泄露机密?”
“这个可以,这个秘密哦,你以为在卫星上天的今天,还是秘密吗?美苏早就知道喽!”
“研发过程能写吗?”
老首长再次摇了摇头:“这个也不能,不过嘛,大概是可以讲的。我可以做主给你几份典型的事件资料,虽然是隐藏了关键信息的,可是你也必须向部队做出保证,必须保密,你能做到吗?”
“首长,我以我的人格担保!”刘一民起身说道。
老首长冲着刘一民摆了摆手:“一民同志,坐下坐下,不要激动!我知道文学创作是一件极为考验笔力脑力的事情,也讲究灵感,所以今天我也不问你有什么想法没有了。
我可以找你,你要是有想法也可以找我,我给你留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全天都有人接听,如果我在的话,直接去中海找我!
年轻人,大胆点!你的以前小说我都看过,藏地和平解放三十周年的两篇小说就写的很不错,尺度把握的很好,将时代和个体都写了出来,家国之情让人看得荡气回肠啊!
《凯旋在子夜和《雷场相思树将新时代年轻人的英雄品格也写了出来,我对你很放心!”
老首长说完开始起身,刘一民也同时站了起来。
钱老这时候突然说道:“老首长,你是回中海?”
“学森啊,有什么事情吗?”老首长看了一眼刘一民,对着钱老问道。
要是大事儿,刘一民可是听不得!
“哈哈哈,没什么事情,您要是回去的话,我跟一民再聊会儿天!”
“这样啊,那你们聊,我就先回去了,中海还有一些事情等着我去处理!”
等老首长走后,钱老对着刘一民说道:“坐,也没什么事情,我呀喜欢跟年轻人聊一聊。年轻人的想法多,思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