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全社会宣传典型
《四大名著的拍摄设想比较早,不缺演员也不缺导演,最缺的就是资金。
进入八十年代,家庭电视快速增长,但能看的电视剧少,于是《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开始提上了日程。
其中要克服的资金难题很多,例如《红楼梦,要平地建个荣国府。
不过冀省正定看到了机会,用财政联合国企共同出资建成了荣国府,靠着旅游第一年收入就快回了本。
剧组完成了拍摄,当地有了旅游收入,算得上是双赢。在旅游意识还不强的八十年代,可谓是一个创举。
朱母给刘一民夹了一块炖肉,对着朱霖说道:“你现在年轻,总有机会,不过呀,也不能心急,首先要锤炼好你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民,你跟我们讲讲在美国有什么新鲜事儿?”朱父问道。
朱霖笑嘻嘻地说道:“爸,你可别让刘老师讲了,回来碰见个人都得讲一遍。”
朱父和朱母瞪了朱霖一眼,笑着看向了刘一民。
“爸妈,你别听她的,我挺喜欢给您二老讲讲的。”刘一民笑道。
“还是女婿贴心,霖霖,你得跟一民好好学学!”
朱霖瞥了刘一民一眼,笑呵呵地点头答应。
将在美国的事情,粗略的讲了一遍,朱霖听过好几遍了,但是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电视的声音有点聒噪,朱父索性直接给关了。
下午五点左右,从朱家走了出来。木樨地距离朱家并不远,骑摩托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幸进之臣,搞得我爸妈对你比我都亲,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爸妈。”朱霖实际哪儿有怨气,心里开心极了。
昨天下过雪,路上清冷异常。12月底,气温虽低,但是雪并没有存下来,要不然摩托车根本骑不了。
还没进楼,就遇到了同样赶来的万方。
“一民,巧啊,同时到,正好我教教你们如何做酱肉。”万方将手里面的肉给提溜了起来,让两人看一看。
刘一民说道:“师姐,用草绳系着,也不怕哪个野狗跑过来给咬了?”
“你这么一说,我下次还真得小心点。”万方后怕地说道。
朱霖挽住万方的胳膊说道:“师姐,走,今天你是我老师,上次看了一遍,但是做出来跟你做的还是差点。”
“你应该问问,师姐是不是有什么绝活没传给你!”
“小霖,瞧一民这个没良心的,我可是手把手教的。”
“哈哈哈!”
等推开公寓的门,李玉如已经在等着了。曹禹也早早的从人艺回到了家中,坐在沙发上拿着放大镜看报纸。
看到刘一民后,将报纸放在了茶几上:“赶紧坐,听说你是孙猴子大闹天宫了?”
“也有可能是闹了地府!”刘一民幽默地回道。
“一民,赶紧坐,我买了不少的菜,晚上好好吃一顿。”李玉如说道。
刘一民在客厅里将给大家带的礼物拿了出来,让大家看看合不合适。
“一民,这围巾真漂亮,还有这帽子,冬天上班可就不冷了!”万方笑着在镜子前打量起自己。
曹禹打量着自己手里面的皮带和唱片,另外还有几本美国的剧本。
李玉如没有去看自己的礼物,而是忙着摘菜。
“一民,你老师说你大闹天宫是什么意思?”李玉如问道。
“没啥,就是跟美国人吵了吵架,打了打嘴仗,其余的没啥!”刘一民搬着凳子,坐到了李玉如对面开始帮忙摘菜。
曹禹将东西拿回书房,走出来说道:“不着急,今天有的是时间,慢慢讲。今天到部里,周杨同志和老沈都给我讲了讲,尤其是老沈,说的是绘声绘色的。”
“吵架好,我喜欢听吵架,热闹!”李玉如调侃道。
刘一民一边摘菜一边跟大家讲了起来,里面的趣事儿时不时逗得李玉如哈哈大笑。
讲到可恶的地方,几个人同时露出厌恶的目光。
“还有事情没讲吧?”曹禹若有所指地问道。
“讲什么?”
“比如说十五万美元?”
“这个事情啊,小插曲!”
李玉如好奇地问道:“什么十五万美元?”
“听代表团的其他同志说,美国哈佛大学要拿十五万美元给一民当写作基金。”曹禹笑着说道。
正在厨房里跟万方学做酱肉的朱霖,耳朵一下子支了起来,低声对着万方说道:“这件事儿刘老师可没说!”
“美国人怎么那么好心?给十五万美元?我嘞个老天,十五万啊,能买十几套四合院了!”李玉如放下手里面的菜,心里面粗略的算了一下,算完后自己都吃了一惊。
曹禹说道:“美国人当然没那么好心,这是交易。一民要到美国上学之后要留在哈佛大学,这个写作基金,其实就是哈佛大学给的安家费!”
仔细听着的朱霖心里面咯噔一下,还真差点去了美国回不来啊!
“我还以为是白给的!”李玉如惋惜地说道。
“哪有白给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这个事情啊,部里面和中央一些领导还夸奖了一民。现在出国成风,燕京街头随便拉一个人都想出国。
部委的同志们都说,十五万美元给他们,他们可能都心动了。”曹禹说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断过。
教出来这样一位学生,走到哪儿都有面子啊!夏言讲的时候,眼里面的羡慕毫不掩饰,都快变成嫉妒了。
接下来的话题,一直围绕着十五万美元。李玉如和万方,不停地在用各种物质单位和十五万美元作比较。
“师娘,要是老师去哈佛大学,给的钱肯定比十五万美元要多得多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