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重操旧业
晚上,一行人在尼琪.诺伊斯的带领下来到她父母的家中,见到了她的父亲亨特和母亲哥特,还有他的哥哥科.诺伊斯。
他们家是一栋乡间两层别墅,周围都是树,看不到其它的人家,兴许是住的有点远。
“亨特先生,咱们终于见面了!”
“你好,张广年同志!”亨特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跟大家打招呼,声音里面只能听到极少的粤语味道。
亨特虽然是在中国出生,中国长大,但八岁就离开了中国。要说一个八岁的孩子对中国有特别深的具体印象、和几十年后依然刻着中国的印记,刘一民觉得有点不大可能。
这中文,估计是后来被各种各样的华人改造过。
“你好,刘!”
“你好,亨利先生,感谢您为中美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中国也是我的家乡!”
亨利和哥特带着几人到家里参观了他的书房,书房里有当时亨利小时候在中国的照片,灰色的照片上,一个洋人面孔的小孩正蹲坐在教堂旁。
其余的则是当时亨特成立中国书刊社时候的照片,亨特买了一张几十美元通行美国全境的灰狗巴士车票,背着行囊开始了在全美推销中国书刊。
书架上还有各个代表团送给亨特的礼物,张广年拿出了一艘代表友谊的木船赠送给了亨特。
夫人哥特笑道:“你们实在是太客气了,对于我们来说,你们就是最大的礼物!”
“yeah,这个年轻人是小甜点!”亨特把手搭在刘一民的肩膀上笑道。
“哈哈哈!”
大家坐在餐厅,亨特很贴心,找人做的中餐,另外还有三明治和烤牛肉。
“来,我们为中美友谊干杯!”亨特举起手里面的红酒杯,笑着看向众人。
等到吃完饭,亨利讲起《绿皮书在美国的影响力,认为这次获奖是实至名归。
“我虽然是白人,但我不是种族主义者,我希望美国社会的裂痕可以弥合!”亨利说道。
聊到大约十点钟,一行人才回到酒店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加州的报纸放到了刘一民的桌子上,上面写着《那个年轻人已经抵达旧金山,上面放着刘一民的照片。
“这份写的更过分。说什么中国访美作家代表团流连于旧金山街头,眼中尽是羡慕。”徐驰气得用手指戳破了报纸。
“这美国媒体怎么这么下流?”
“拍都拍了,还能怎么办?接下来咱们注意就行了!”
他们在旧金山待一天,韦君怡和陈元他们去参观了一下中国书刊社的总部,又跟旧金山的美国出版界人士碰了个面。
张广年带着刘一民他们参加了一个跟美国当地华人协会的交流会,交流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大家叙叙旧,讲一讲国家,讲一讲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