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总政下令,向全军印发求月票
刘一民和朱霖呆在麦积大队不问世事的时候,外面因为《凯旋在子夜这本小说已经是吵疯了。
《收获自从15号发行以后,单天的销量每天都在呈几何增长,没有丝毫疲软的趋势。
不管是支持还是批评的人等他们走出家门一看,才发现《凯旋在子夜的销量根本没受批评或者是支持的影响。
全国上下的读者都在用钱投票,各地的书店门口排成了长队,人们冻得缩着脑袋跺着脚,也要买上一份。
看小说的心情比准备年货过年的心情还高涨,家里以为跑出去半天是置办年货、买萝卜白菜去了,谁知道半天后回来拿着一本杂志。
这个年里,刘一民太忙了,这三个字挂在了全国数百万到千万读者的嘴边。
讨论的声音一阵儿比一阵儿高,骂声也是一阵儿比一阵儿高,舆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骂的人群里面还有少部分倒不是骂刘一民写的不好,而是在骂这小说发表的真不是时候。
大家喜气洋洋过大年,他可倒好,给发表了这样的一篇小说,看的人心痛的流泪。
一些感性的读者,更是看到最后一段的这几个字儿都想哭。
这场战争从79年撤回来之后,很多人就没有再过多的关注了,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改革前线,聚焦在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看到小说,才猛然地想起,一群可爱的人正在南疆日夜握枪守卫着边境线。
他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枪林弹雨谈笑间,他们的英勇牺牲才换回来了国内的和平。
读者为战士们哭泣,为小说里面的故事主角哭泣,为他们的爱情哭泣。
一月份的杂志,没有一家的销量能够跟《收获掰一掰手腕,甚至连比的心思都没有了。
《人民文艺的编辑部内,崔道逸领到了编辑部发的白菜和一些粉条,脸上却没有笑容。
他真想跑到刘一民旁边,抓住刘一民的肩膀,问一问:“一民,这就是你嘴里面说的还行?”
当时崔道逸还真简简单单认为是“还行”的小说,跟《中国姑娘的这篇报告文学一比,他心里面信心大增!
“崔编,就别想了。一民的这篇写得好,但是争议也大!”许一安慰道。
崔道逸淡笑道:“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这篇小说的销量已经证明了,我们的读者和人民喜欢这本小说!”
“这部小说文化部的周扬同志和夏言同志已经在读了,我相信他们也会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张广年走出来说道,示意大家继续忙手中的工作。
“老崔,下个月一号《中国姑娘这篇文章就要跟读者见面了。《收获是15号发表,还是双月刊,我看到下个月,咱们两家的杂志难免会争夺销量。你觉得,一民的这篇报告文学能跟他的小说掰一掰手腕吗?”
见张广年问自己,崔道逸苦涩地笑道:“这不好说啊,销量势头实在是太猛了!根本不见颓势,每天都像是吹着冲锋号冲锋一样!”
“这小说我也喜欢看,太真实了。从公心上说,我想让《凯旋在子夜的销量越来越高,但从私心上说,我也想让《人民文艺的销量更高点。”张广年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
“这篇军事题材的小说一民写的很大胆,很具有开创性!老张,我其实觉得这样写挺好的,我们的战士是钢铁战士,可钢铁战士也有柔情的一面,也需要我们关爱!”
崔道逸说道。
“你说的好,你来写评论吧!”张广年笑着说道。
崔道逸拍了拍桌子,笑道:“那行,只有我这个师兄替他多操操心了,谁让他跑回家躲清闲去了!”
张广年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文化部打来的电话,周杨在电话里面跟张广年讨论了讨论,夏言就坐在周杨的办公室里面。
“我们觉得没问题。
《收获的老巴打电话过来了,也是这个意思。我们文艺界,至少是作协和部里,都要支持刘一民同志。
军队那边,我们已经在询问他们的意见了!”
周杨挂断电话,看向夏言:“这个一民还写了一篇报告文学?”
“是啊,写的很不错。不出意外,接下来的二月份,整个文学界和读者讨论的都是一民!”
夏言笑着说道。
“燕大破格任命当副教授,有意思,这个中文系也挺舍得下本钱的!”周杨笑着说道。
“对了,他的那个文章写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交到部里?”
“他说有很多要写的,让咱们等等!”
“这个小同志,还蛮认真的!”周杨说完之后,就不再说话了。
燕京军区机关大院,魏巍手里面拿着最新的《收获朝着大领导的办公室走去。
魏巍在军队文艺部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说是如同曹禹在话剧界有点过了,但是他着实像一面旗,鼓舞着军队的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