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72章 给补大发了

第272章 给补大发了

“那当然!”

“兰勇你跟我一起还是什么时候?我要到15号了!”

“为啥啊?一民!”刘振云问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朱霖同志要去我家,人艺请不了那么长的假!”

“大学四年还没毕业,回去就带了一个对象。我爹要是知道羡慕死了,我爹觉得上大学就不愁有对象,我到现在还没有!”刘振云酸溜溜地说道。

“郭见梅师妹呢!”

“八字还没一撇呢!”

“哈哈哈!”

李兰勇对刘一民说道:“我跟振云一块回家吧,就不跟你们一起了。我先回去,跟我爹娘还有二姐见见面,他们来信说想我了。”

“那行!兰勇,回家好好的!”刘一民说道。

“嗯,放心吧,我跟我爹娘好好的沟通!”

1月8号,刘振云和李兰勇两个人一起登上火车,回到了豫省。

刘一民离开学校之前,去拜访了一下严家炎、杨诲等几个老教授。

杨诲和严家炎两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百年孤独虽然没有翻译出来,但是两个人都已经读懂了。

当然是杨诲先懂,然后教给的严家炎。

两本小说,燕大的其余教授,也都借着阅读了起来。

杨诲拉着刘一民坐下问道:“一民,你说这魔幻现实主义是现实吗?《百年孤独里面讲的是真事儿吗?”

“根据我看到的一些资料,这个叫做马尔克斯的作家,写下来的就是现实,是拉美国家发生的真实事情,只不过用魔幻的手法表达了出来!”刘一民说道。

“我倒是觉得不像是现实,这些里面发生的事情,听起来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严家炎说道。

“严教授,实际上还有什么比现实更魔幻的事情呢!”刘一民笑着说道。

杨诲仔细品了品这句话,觉得有几分道理。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到底是不是现实主义,是一大争议的点。

很多人乍一看,都觉得这不是现实,实际上连马尔克斯本人都说是现实。

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随着在燕大文学教授之间流传,慢慢地已经形成了争议的土壤。

……

刘一民从燕大出来,骑着自行车没有回华侨公寓,而是一直骑着来到了六部口夏言的家里面。

让他帮自己看一看写的报告文学可不可以,夏言也是报告文学方面的专家。

他写的《包身工就是一篇报告主义文学作品,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从此,国内开始了报告文学。

徐驰则是将报告文学推到了新的高度,两人还都是浙省人。

四合院的门是沈云打开的,沈云看到刘一民后,惊喜地喊了一句:“一民哥哥!你怎么来了?”

“你爷爷在吗?”

“在,正在看电视呢!”

沈云拉着刘一民的手走了进去,夏言看到是刘一民,笑着问刘一民怎么来了。

“向您请教一下报告文学的写法!”刘一民说道。

“走,去书房!”

夏言的抱着猫坐在书桌旁,将刘一民的稿子接了过去,开始读了起来。

“女排?”

“对,12月份的时候跟着她们待了二十多天!”刘一民说道。

夏言点了点头:“报告文学的第一步,那就是要深入现场,先不说内容,就这一点你就做的很好。”

“跟徐驰同志一起前往阿坝的时候,他教过我不少的报告文学写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现场。”

“徐驰?他写的报告文学不错!”

夏言说完,拿着认真地看了起来,等看完后,笑着说道:“想起当年写《包身工了。我27年就听说了这件事,江浙一代的农村女孩儿被骗到或者卖到工厂干活,直到35年才有机会进入工厂,将这一切都给记录了下来。

唉,看着那群面黄肌瘦,身上带着腐烂和发霉味道的孩子们,我当时心如刀绞。”

夏言思绪回到了三十年代,感慨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谈论起刘一民的这篇报告文学。

“徐驰对于报告文学的领悟,在国内几乎是一枝独秀。你写的已经很不错了,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和女排制度及精神的探讨相互交织,两条主线共同推进,新闻性和文学性都很强。

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有助于大家对女排的姑娘们有更多的理解、支持还有爱护。她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奋战,真不容易。”

“您别光夸呀,肯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刘一民笑着说道。

“那是自然,有改进的地方,还有不少。开头写的不错,从欢呼的场景代入,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打开门先把客人给迎了进来。

之后的几个过渡,转折的并不是很顺畅,尤其是其中升华的部分,切忌太过生硬,直接转到精神的拔高上来。”

夏言用自己的笔,将需要改的地方都给刘一民圈了下来,刘一民一一记下,回去就准备改。

“怎么?这就要走?”夏言敲了敲桌子,似笑非笑地说道。

“您的意思是?”

“文化部交给你的任务呢!”夏言说道。

“文化部交给我的任务,我肯定是保质保量的完成!”

夏言笑着说道:“就是不能保证时间是吧!”

“主要是两千块钱的经费,我得好好的写一写!”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有那么多需要写的吗?”夏言认真地问道。

“有啊,夏老,这些事情我们真得重视起来。虽然我不知道这份论文,最终会被哪些人看到,但我会好好写。”

“你给我讲讲这个问题。”

刘一民拿了《追捕这部电影作对比,《追捕放映之后,高仓健十分受国人欢迎。

“一部两部,并没有什么问题,有也造成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可如果我们的国人消费的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都是由外国提供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慢慢的渗透入我们的脑海里面。我们喜欢外国的影星,我们喜欢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外国制造出的文化产品,既能挣钱,又能引得我们的追捧。

人家钱也有了,名声也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