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文化部专项课题
十一月初,《纽扣的排练正式定版。在当日,蓝天野邀请了几个导演过来观看排练成绩,除了欧阳山尊和苏民之外,还有导演夏淳和几名编剧。
几个编剧是过来找灵感的,他们想通过观看《纽扣的话剧,脑袋里想想有没有相似的或者类似改革的题材可以写。
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年轻编剧冲着刘一民打了个招呼,刘一民在人艺跟编辑部的人打交道并不多。
不过编辑部的人,对刘一民那是熟悉不过。
几个人打过招呼,坐下开始观看了起来。
在朱霖紧张的开始口令下,演员们全妆上场,正式开始了演出。
朱霖的布景做了很大的功夫,努力将江南小巷的实景给呈现出来。
江南的青石街道上,穿着蓝灰色衣服的人走来走去,一名穿着蓝色衣服的女孩擓着篮子缓缓出现】
几名导演和编剧像是评委一般,而朱霖和剧组就是接受检验的考生。
刘一民悄悄的握住了朱霖的手,小手心里面紧张的都是汗。
第一部话剧排好了,以后才能拿到更多的导演权。要是搞砸了,下次再当副导演不知道得到什么时候了。
人艺并没有对新导演那么苛刻,不付出一点的试错成本,但也不可能那么宽松,排砸了也不在意。
等观看完毕,欧阳山尊没说话,将目光望向了导演夏淳,夏淳看了一眼朱霖和蓝天野,笑着说道:“排的还不错,演员的情感爆发以及故事整体走向都把握的特别好!对一个新人导演主导,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瑕不掩瑜!”
听完夏淳的评价,朱霖缓缓地吐了一口气,紧紧地反握了一下刘一民的手,表达她的激动。
其余的几个导演也说了几句,指点了一下演员的动作。
蓝天野笑着起身说道:“那《纽扣今天定版,接下来照此排练!”
演员们都到了台上,听到蓝天野的话,演员和朱霖都高兴地鼓起了掌。
夏淳笑着望向刘一民:“一民啊,恭喜你成为燕大的副教授,没进人艺真是可惜了,多写点本子,什么时候也让我露一手。”
蓝天野一惊,咋说今天眼皮子老跳呢,夏淳的话直接跳到了他的神经上。
心里暗道今天就不应该请夏淳来,以后就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欧阳山尊和苏民,心里亦是如此。
刘一民心里调侃,真要进人艺了,一不小心就干成院长了。这不是刘一民开玩笑,而是真有可能。
人艺的下一届院长刘锦匀还在燕京市的宣传部门工作呢,刚写出了人生第一部小说《笨人王老大,明年才会被于是之调入人艺。
“我努力努力!”
“可不能只是努力努力,得大干快上!”夏淳说完,笑着离开了排练室。
“瞧瞧,蓝天野你干的叫什么事儿,引狼入室这不是!”苏民说道。
“你们两个,走了走了!”欧阳山尊摆了摆手,蓝天野和苏民都跟了上去。
等演员退到后台,几个导演和编剧离开之后,朱霖眼角的泪水一不小心就流了下来。
刘一民用手轻轻地擦了擦调侃道:“不苟言笑的朱霖导演,也应该喜怒不形于色嘛,这怎么还哭了!”
气得朱霖哭着用拳头锤了一下刘一民的胸口,接着趴在了刘一民的胸口低声哭了起来。
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肩膀,低声说道:“赶紧擦擦眼泪,别让人看到了朱霖导演还会哭!”
“副导演!”朱霖又是哭又是笑:“谁爱看谁看!”
排练室门口的门被人推开了一个缝隙,正准备往里面进,看到这一幕,赶紧将门给关上。
“我突然想到,在走廊里聊一聊是不是更好!”
等了好久,朱霖和刘一民从排练场走了出来,朱霖低眉给大家打了一声招呼就离开了。
脸颊微红,顺便把衣领往上提了提。
刘一民走到了曹禹的办公室,曹禹问了问《纽扣的事情,听到刘一民说已经定版就放下了。
“你在燕大讲的课,怎么记者都知道了?”曹禹问道。
“不知道啊,应该是燕大校报的人简单的记录了一下,不知道《光明报的记者怎么知道了,给报道了出来!”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讲课的内容,李玉如回到家的时候就有跟曹禹提,但李玉如毕竟不是文学专业的人,讲的也很有限。
有限到大概只跟曹禹讲了当时是多么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掌声雷同,甚至还引用了戏词。
不过这报道就讲的很清楚了,甚至引用了许多刘一民在现场的话儿!
“这份报道还算中立,但是围绕着报道,有不少的言语。不少人觉得你在胡说八道,文坛内外都有不少的议论!”
“我觉得我讲的挺委婉的啊!”
曹禹被气笑了,用手猛地点了点桌子说道:“你差点把未来文艺界要出汉奸这句话给说出来了!”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刘一民说道。
“你还挺振振有词的!”曹禹说道。
“老师,解放前,多少人思想西化,您又不是不知道,当然有好有坏。我也是提出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好了别说了,上面看到了这篇报道,非常感兴趣,通过文化部想让你做一个课题,关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后,对我国影响的课题。
这件事情是直接通过文化部,不通过燕大,所以啊,注意保密!”
曹禹看着刘一民无辜的眼神,笑着说道,刚才他就是给刘一民开个玩笑。
“课题经费呢不多,总共就两千块钱。”
“老师,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套了,我胆小,可别吓我!”刘一民笑着说道。
“哈哈哈,让你以后说话啊,注点意!”曹禹将一封信递给了刘一民:“这个课题作为文化部的专项课题。课题经费不多,但你知道部里面是什么意思!”
这经费其实相当于刘一民的稿费!
一般研究课题,都是以专项课题小组进行的,费的资金两千块钱肯定拿不下来!
另外这个经费的使用和审批也是有严格的限制的,后世有不少专家教授因为课题经费的事情进去。
让刘一民写这个,就是让他把自己讲的内容,成体系化梳理一遍交给上面。
曹禹问道:“你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我打算写的详实一点!”
“那不就是写的慢嘛!”曹禹挑明道!
刘一民嘿嘿一笑,他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