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看房
马尔克斯的书在刘一民到访法国的时候已经颇有影响力,记得法国著名作家佩雷克当时还饶有兴趣的问刘一民是否听说过魔幻现实主义。
严家炎不断地询问着刘一民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认识,甚至问刘一民手里面有没有相关的译本。
“暑假的时候,法国出版社的人有来找过我,当时带了几本书,可惜都是法语本,具体内容看不太懂。当时他们给我翻译了整体的故事走向,不过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汉译本出现了。”刘一民笑着对严家炎说道。
严家炎询问刘一民是否能够把这些书交给他看一看,他不懂法语,但是中文系有人懂啊。
研究西方文学,尤其是国内还没有出现过的西方文学,这些老教授兴趣一个比一个大,这可是有可能留名的事情。
未来学者或者人们谈论起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提及他们的名字。
“等我再次来燕大的时候,给您带过来!”
“别,下午等上完课,我跟你去你家里一趟。”严家炎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那今天我回去就立马给您送来!”
“一民,那麻烦你了!”严家炎高兴地说道:“这本书听你这么讲,阅读起来有点困难?”
“对您来说肯定没问题。严教授,您知道大部分中国人阅读这本的小说,最困难的地方是在哪儿吗?”
“语言习惯?”
“不,是一个个不仔细看都看不出区别的人名。”
刘一民想到当初自己读《百年孤独的时候,里面几代人的名字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字,看的人抓耳挠腮。
“哈哈哈,那我倒要领教一下!”
自己把《百年孤独法译本给中文系,盗版的汉译本不会从中文系开始吧?
要知道,中国的盗版《百年孤独可是差点把马尔克斯气个半死,直接发难,让一众中国学者颜面尽失。
聊完论文的事情,严家炎开始询问起刘一民的备课情况,刘一民拿出自己写的教案,上面写着课堂的标题《西方文学思想对本土文学思想的冲击,本土文学的坚守和吸纳!
严家炎看完之后,心里面已经不对小陈老师抱信心了,刘一民这内容不说讲的如何,就是这标题已经足够将学生们吸引进教室了。
心想一会儿得找一找小陈老师,把两人的讲课时间岔开,让大家的面子上都好看一下。
严家炎敲了敲桌子,担忧地说道:“你这个标题起的很大,到时候可别讲不下来!”
“放心吧,严教授,我敢写自然是能讲下来。您看,我的教案做的多用心,足足写了两大页!”
严家炎哼了一下:“你这也叫用心?你这两页也没多少个字!”
刘一民写的基本是讲课大标题和小标题,里面夹杂上了一些关键词。
严家炎递给了刘一民一本自己以前做的讲课教案,让他拿回去做参考。
等刘一民准备走的时候,严家炎又问道:“你怎么不问问,房子找的怎么样了?”
“您要是打听到了,肯定会给我说的。“刘一民笑道:“难道是找到了吗?”
“还没有,不过马上就有消息了,应该等不到你把书送来!”
刘一民乐呵地跟严家炎摆了摆手,离开了他的办公室。路上遇到了其他的教授,都停下来了聊了几句。
以后这都是同事啊,得先把同事的关系给打好!
“一民,好好讲课,到时候我去听一听!”吴组缃冲着刘一民笑道。
“谢谢您!”
“哈哈哈,别着急谢,你要是讲的不好,我可是要当场开骂的!”吴组缃说完,笑着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严家炎等刘一民走了,立即去找到了陈老师,并把刘一民的讲课题目告诉了陈老师。
“小陈老师啊,你是我在中文系看着成长起来的学生,跟一民一样。系里面想把你们的讲课分为上下午,你看看怎么样?”严家炎喝了口茶,尽力不让陈老师看出自己的其他意思。
但是陈老师还是听懂了,拿着刘一民的题目看了看,笑着说道:“就都在上午吧,即使输了,也心甘情愿。燕大中文系,若是能再出一位大师,我也是高兴的。
即使输了,也不一定证明是我的讲课能力弱于一民。总有输赢嘛,师不一定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那证明副教授的位置一民确实应该得!”
严家炎见没办法劝,于是说道:“那你好好准备,十七年文学讲的太多了,也可以试一试换一个题目。”
最后将时间限定于10月30日上午,10月15号,两人共同提交讲课题目,并在中文系公示。
下午的课堂并没有什么新意,不过学生们一个个听的还非常认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课是听一节少一节。
也担心工作分配的问题,但大部分担心的不是有没有好工作,而是在几个单位中间来回选择。
刘振云已经决定要去《农民日报了,也调侃自己是农民出身,就应该去《农民日报工作。
李学勤想考人大冯其镛教授的研究生,除了论文写作外,正疯狂的准备着考试。
等下课之后,张曼凌叫住了他,告诉他自己的小说已经写好并交稿给《燕京文艺了。
稿费已经拿到了,要请刘一民吃饭。
刘一民道了一句恭喜,笑着说道:“上次从《燕京文艺出来的时候,你已经请我吃过饭了!”
“那不算,那是感谢,这是庆祝!”张曼凌高兴地说道。
刘振云一听要吃饭,立马笑着说道:“是该给曼凌大姐庆祝庆祝!”
张曼凌和刘振云两人拉着刘一民往外面走,李学勤和陈大志也跟着一起,途中遇到李兰勇,一行这么多人,张曼凌要不少钱。
“我这是中篇小说,请你们吃几顿都能吃的起,不用跟我客气,想吃什么自己点,一民你想吃什么?”张曼凌笑着问道。
“我来一份辣椒炒肉就行!”刘一民说道。
大家开始谈论起张曼凌的小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刘振云这几个吹的是格外的卖力。
张曼凌被吹的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赶紧说道:“我的小说跟一民比差的远,一个短篇《纽扣扔到文坛里面,那么多的官媒发声支持,还有《人民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