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249章 院线和特效!!

第249章 院线和特效!!

第249章 院线和特效!!

院线不是一天建成的。

2002年《关於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实施细则颁布。

取消按行政区域供片的四级发行体系,建立以院线为主体的一级发行机制。

当然,所有的政策推广,尤其是改变以往十几年习惯的方式,有很强的滯后性。

真正的推广实施见成效,则要等2005年之后。

作为电影呈现的载体,影院的建设与叠代同样遵循著厚积薄发的规律。

原本分散在各地、设备陈旧的单厅影院,开始迎来首轮升级浪潮。

同时,民营资本不再观望,万达、大地等企业率先入局。

一方面改造老旧影院的放映设备,將模糊的胶片放映逐步替换为数字放映。

另一方面试水多厅影院模式。

比如把单一影厅拆分成2—4个小厅,既能容纳不同受眾,又能提高单座利用率。

这种模式很快从一线城市向省会城市蔓延。

更关键的是数位化技术的缓慢渗透。

2005年前后,数字银幕还不足百块,多数影院仍在用胶片放映。

不仅拷贝成本高,还限制了影片的发行效率。

直到2008年前后,国家推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补贴政策。

加上2010年《阿凡达等3d影片的催化,数字银幕才进入批量安装阶段。

影院的放映质量和运营效率才迎来质的飞跃。

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全国影院数从不足1300家增至2800余家。

银幕数从不足3000余块突破6200块。

事实上,看似迅猛的增长背后,是政策落地后五年的市场培育、资本试探和技术叠代————

方冬升如今的优势就是在电影行业內积攒了资本和声望,以及掌握未来行业发展的信息差。

对於他而言,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想办法主控掌握几条院线。

最不济,也要拿下核心城市关键院线的参股权。

他太清楚行业里的隱性规则。

再好的影片,如果得不到院线的排片倾斜。

大概率会被挤压在冷门时段,最终淹没在海量影片里。

这个规则市场越大,体现的越明显。

后世不少艺术片、小眾题材影片即便口碑不俗。

却因缺乏院线资源支持,排片占比不足5%,上映没几天就匆匆下映。

所以,方冬升要的不只是能上映,而是好好上映。

让他看好的电影能够获得足量排片,不用为了迁就院线而调整档期!

眼下《疯狂的石头就面临著这个问题。

为此,方冬升只好藉助其他的渠道,比如像中影、环亚这样的公司。

中影有自己的院线,也是自己人,这个好说。

环亚没有院线,但是它有合作非常紧密的伙伴。

比如百老匯、ua、嘉禾,几乎覆盖了港岛80%以上的银幕资源。

通过与这些院线的紧密合作,环亚才得以將《头文字d《黑社会等影片推向市场————

当然了,环亚这边不用他上心。

毕竟环亚就是石头在港岛的发行合作方。

方冬升给韩山平去了电话,了解到《石头和方冬升的关係之后。

韩山平拍著胸脯保证,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

如此,方冬升这才安心的开始“闭关修炼”。

《火星救援的特效工作已经进入了十分关键的时刻。

几乎需要他在旁边寸步不离的跟进。

儘管剧本里已经详细的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甚至用分镜头模板画了出来。

但如今的技术手段有限,他生怕搞错了延误整个工期。

期间,乔治·卢卡斯也来看望过他几次。

老小子满面春风,走路都脚下带风。

能不开心嘛?!

《星战前传3北美票房3.8亿美元。

华夏大陆票房为7550万人民幣。

而且该片在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全球票房累计8.48亿美元。

除此之外,等年度大盘点的时候,人们会惊讶的发现。

这部构思於20世纪7、80年代,拍摄於2003年,最终上映在2005年的电影。

它的全球票房取得了2005年年度票房第一的成绩!

北美票房排行榜年度第一,华夏大陆票房成绩年度第六。

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方冬升人都麻了。

这老头真的是当之无愧的科幻之王!

“方,我对你们华夏的那些志怪故事真的非常感兴趣,希望到时候我们有机会合作。”

老头还是没有忘记他心心念念的“华夏精灵”故事。

“当然,能跟您这样的导演合作,我也倍感荣幸,只是我现在必须全神贯注的做《火星救援。”

“哦,这是肯定的,方,我更加欣赏你了,你是个对作品非常负责人的导演,我也是。”

老头夸了方冬升一番后,离开机房。

“他之前也这么喜欢华夏神话故事么?”

方冬升看著潘国玉问道。

“卢卡斯导演之前去华夏拍摄《星战,接触过《西游记的漫画。

他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托我买了英语版的《西游记小说。

可能是因为《星战之类的科幻电影影响,或者是他本身就是做特效的。

他对於这些神话故事特別感兴趣,我就又买了《封神榜《山海经一类的英文版给他————”

看著面前带著黑框眼镜,表情一丝不苟的潘国玉。

方冬升心里摇了摇头,破案了。

好傢伙,原来让老头染上读品的罪魁祸首是你!

当然,这段时间除了做特效,方冬升閒著的时候也会给潘国玉输送一些私货————

机房里的空调嗡嗡吹著,屏幕上还停留在火星漫游车跨越峡谷的未完成帧。

一些沙粒的碰撞特效还在微调,潘国玉正对著参数表皱眉,手指在键盘上飞速舞动。

方冬升递过去一杯咖啡,拉过椅子坐在她旁边,目光落在屏幕上:“工业光魔的流程是真成熟,点国內现在確实比不了。”

潘国玉推了推眼镜,接过咖啡:“都是標准化流程,练了好几年才摸透,国內现在做特效,应该连统一的参数库都没有吧?”

“可不是嘛。”

方冬升喝了口咖啡:“上次找国內团队试做个简单的场景合成,结果要么是色彩不搭,要么是细节穿帮,最后还是得返工。

不是人不努力,是没见过真正的工业体系,连该往哪个方向使劲都摸不清。”

潘国玉没接话,低头看著参数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著咖啡杯子。

她在工业光魔待了十多年年,已经习惯了成熟的工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