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种类鲸鱼乃是群居,有些种类则是独居。
适才我等初见这鲸鱼,小侄见无其他同伴,便觉得乃是独居之鲸鱼。
却不想如今看起来,此鲸乃是群居种类,或是不慎走散,亦或是有其他原因。”
戚继光咬牙切齿,可此事确实怪不上张简修,这鲸鱼习性几乎没有人知道,从古至今也没有捕获鲸鱼的记载。
大明人对于鲸鱼的认知,还依旧停留在其搁浅在沙滩上头的庞大身躯。
眼看着鲸鱼群便要到达面前,戚继光没有一丝犹豫,当即下令说道。
“所有船只撤副帆,转舵,开船桨,全速撤离,前往舟山巡检司休整!”
面对这一座又一座小山,所有水兵几乎都失了胆气。
对付一个巨人,尚且能够想着人多势众,可遇到一群巨人,那能做得只能是逃离。
离开之前,胡守仁远远望向那只受伤巨鲸,如今对方已然是强弩之末,仅仅差一点点,他们便能将其拿下。
不敢想象,若是船队能将此巨鲸带回去,那将是多辉煌的一副光景。
捕获巨鲸!那是从古至今都没人达成的壮举,若能够做到,必然是扬名天下。
可到手的胜利,便是这样飞走了,就差那么一点点。
比起失去巨鲸的遗憾,戚继光更加在意的乃是船队的安全。
好在,他们撤离及时,这群巨鲸看起来攻击欲望并不强烈。
一口气行驶出百里之外,没有看到巨鲸追上来的踪迹,戚继光这才放心下来。
等行驶到舟山群岛之时,已然是到了深夜。
船队停靠在双屿港附近,这里在嘉靖年间,曾经是倭寇、葡萄牙商人与大明走私商人的聚集地,曾有“商船云集,货物如山”的形容。
到了嘉靖二十七年,此处被朝廷视作“倭患根源”,由当时的浙江巡抚朱纨率军捣毁,此后舟山的民间海上贸易彻底沉寂,舟山群岛几乎成为无人区。
一直到隆庆开海,海禁政策放宽之后,舟山群岛才有零星的恢复渔业、盐业和农业。
这里作为浙东的海上贸易“中转点”,其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自然是无比重要
可刚刚经历一场大败,戚继光没有心情深究舟山群岛的历史和风景,他将张简修、胡守仁和一干大小军官叫到甲板之中,开始复盘今日的错漏。
“此战失利,其中症结主要有三端,战术部署之弊、兵器适配之缺、兵士素养之瑕,皆为后续整训之纲。”
“初以‘鱼鳞阵’围捕,本意以密集阵型压缩,却尽显僵化之弊,前锋哨船无退避之地,后续船只亦受其影响.”
“轮战机制有所欠缺,前班兵士力竭时,中班衔接紊乱.”
“此番所用武器,皆为陆战改制,未合海战捕鲸之需,火铳火炮虽能惊鲸,却难以快速伤及要害.”
“新练水师虽有勇力,然初临海战奇景,技战生疏且心有怯意,致战术难达预期”
戚继光平日里看起来粗鄙,像是个乡村里头走出来的糙汉子,可一旦涉及到战事,便越发的专业认真。
这一番分析下来,便连常年研究兵法的张简修都有些感概。
战后复盘进行了整整两个时辰,直到天色渐晚,戚继光才放其他人回去休息。
最后,戚继光拍着桌子说道。
“此战乃是我等未合海战之法,非鲸鱼之强悍,比之今后上战场遇敌慌乱,今日却是好事一桩。
这鲸鱼!乃是我远洋水师的心魔!若我等能将其捕捉,则军心大振,此军定然能无往而不利。”
此言一出,舱内大小水师军官眼睛里头都开始发红。
“无往不利!”
他们高声齐呼,仿佛那鲸鱼乃是深恶痛绝的大仇人一般。
实际上,戚继光虽有些惋惜,可更喜欢水师官兵有此失败,正是因为失败,方才能够让水师寻到问题,进一步提高这支军队的素养。
比起以战养战,与鲸鱼搏斗的代价显然是低了许多。
等到远洋水师征服了巨鲸,如此海中巨兽,所有水兵的胆气将会更上一层,届时若是遇到佛郎机人和倭寇,也将不再有半点惧怕。
舟山群岛也算是富饶之地,船队在小岛上头休整一夜,第二日清晨便在四周捕捉鱼鲜。
鲸鱼虽然捕杀不到,可要对付一群海里的鱼虾还是手拿把掐。
仅仅是一个清晨,远洋水师的所有船舱都被装得满满当当,水兵们熟悉地处理各类鱼虾。
从舟山群岛返程宁波港,航程不过半天时间。
所以,远洋水师在舟山群岛休整完毕之后,一直到下午方才动身。
傍晚抵达海港之时,早就有无数百姓在此翘首以盼。
戚继光也不吝啬,留够水师日常所需,其余一干海鲜通通是照着市价折价出售。
这二三十万斤的鱼虾抵达海港,宁波府今夜又将是个不眠之夜。
可抢先购买到鱼获的百姓们,脸上却没有一丝怨言,个个都带着幸福的笑容。
苦是苦了点,可总归比饿肚子强,跟着远洋水师售卖这些鱼获,脑袋活络点的,不出几个月便能给自己攒下一笔不菲的家当。
回到卫所之中,照例与水兵们一同吃了晚饭,戚继光并没有急着休息,而是拉着张简修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应天府衙门。
张简修快要累得晕倒,不由得感慨说道。
“世叔实在是老当益壮,一路奔波数日竟还能生龙活虎,小侄我是万万不行了。”
戚继光眉毛倒竖起来说道:“这等苦便吃不得了?老夫当初抗击倭寇之时,曾有过三天三夜不合眼,如今朝廷开海大计轰轰烈烈,不容有半点马虎。
那舟山群岛位置特殊,且扼守出海要地。
先前朝廷海禁故而忽略此地,如今朝廷要开海,这舟山群岛必然需要重视。
不论是重设州府,还是设立巡检司。
远洋水师若想要出海,此地也定然是重要不已。”
“即便如此。”张简修有种被迫营业的感觉。“世叔修书一封不就可以了?”
戚继光则是咧开嘴笑道。
“书信可说不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