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张士元真有古籍?东方有巨物!非礁非船!
接连半个月的时间。
远洋卫水师可谓是收获颇丰,每次出海操练三天,便在卫所里休整一天,再有一天用来熟悉各类海上号令和战斗细节。
有了戚家军先前的经验,如今操练起水师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比起京城里头的老爷兵少爷兵,这些出身穷苦的水兵,比起原本的戚家军还能吃苦耐劳。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人宗族观念强烈,去了海上天生便能够团结。
从前戚继光依靠这些人组建起戚家军,仅仅是给予口粮和足额军饷,对付倭寇便可谓是所向披靡。
如今远洋水师在此基础上还继续加码,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饱。
这群出自义乌、永康的穷苦汉子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吃饱饭已然是天大的恩德。
可在远洋水师里头,不单单让你吃得饱,还要让你吃得好,米饭管饱,各类蔬菜肉类也同样不少,每个人皆是能敞开了吃。
如此好的伙食,导致短短两个月里头,水师里头三千水兵,从一开始面黄肌瘦的模样,个个变得膘肥体壮。
摄入的营养一开始转化成肥肉,等到出海操练便被练成了结结实实的肌肉。
今日又要起航,戚继光起了个大早,站在甲板上看着下头忙碌准备的水兵,心里头不由得感慨万千。
有银子便是好啊!
他带了一辈子的兵,从来没见过这种嗷嗷叫的,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恶狼般。
从前朝廷招募的兵士,要不是为了糊口饭吃,要不就是被朝廷强征而来,你指望这些人能有什么纪律性和战斗力么?不炸营,上战场不逃跑已然是烧高香。
可远洋水师不同,短短两个月便与寻常大明军队拉开了差距,这些人是真正为自己战斗!每个人眼里都带着对富足生活的渴望。
朝廷开了海,将一片未知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张允修为他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而他戚继光,则是负责带领这些人,去大海上为大明,也是为他们攫取出更大的利益!
让更多人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
戚继光朝着身边年轻人询问说道:“嗣哲啊,我等出海已然三次,所获鱼虾海鲜也有个五十万斤的样子,宁波府如今各处集市鼎盛,其余各府洲也对海鲜趋之若鹜,想来赚了不少银子?”
第一次出海捕获十万斤左右,到了后来水师有了经验,增加了几艘货船,能捕获的自然是越来越多,五十万斤还是保守估计。
张简修略微思量一番便回答说道:“约莫是五十七万斤有余,这半个月下来,咱们远洋水师便收入了约莫一万三千两银子,全仰赖将士们的齐心协作。”
不偷不抢不烧杀掳掠,单单依靠捕鱼便赚到这些银子,让张简修也是有些意外的。
遍览历代兵书,有过军队圈地屯田的,可也仅仅是为兵士们维持温饱生计,大明的军户便是由此演变而来。
这等以捕鱼赚大钱的,还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戚继光颇有些意外地说道:“竟有如此之多?可都是一文钱一斤?”
五六十万斤按照一文钱一斤,也不过是五六千两的样子。
张简修笑着说道:“一文钱一斤那是咱们甩卖的价格,平日里肯定不能这样卖,不是咱们要贪图银子,而是卖太便宜了,江南各地的粮商、货商是真活不下去。
价格这东西不是越低越好的。”
在张允修身边耳濡目染,他自然也明白经济学的道理。
远洋水师卖一文钱一斤,可谓是将粮食价格彻底击穿了,看起来是惩治了不法粮商和士绅,可天底下种地的农户还是多数,若是真让价格崩盘,最终也会转嫁到他们身上。
市场价格这个东西,稳定合理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远洋水师在售卖水产之时,也会随着需求的增长适量提价。
当然这个提价也是有限,这一万三千两银子平均一斤也不过两文钱多的样子,各类鱼虾随着品种不同而价格各异。
戚继光面色潮红,略微有些激动的样子。
“竟真能赚到这么多银子?”
他本只想着,靠着出海捕鱼一边训练兵士,一边捕捞些口粮,为士兵们补充营养。
却没想到,单单靠这些鱼获,就甚至能顶上好几个月的军饷。
要知道,戚继光从前要筹集军饷军粮,那可是千难万难!如今只需要出海,便可以自力更生,仿佛跟做梦一般。
戚继光喉头滚动了一下,压低声音询问说道。
“嗣哲贤侄,这银子我等可否自由支配?”
这么大一笔钱,能否使用可太重要了。
张简修嘿嘿一笑说道:“世叔放心,西山和陛下还看不上这点银子,便充做军饷吧。”
许多卫所本来也有屯田的先例,这打渔的性质与屯田大差不差,自行支配自然是应有之义。
戚继光沉吟了一会儿,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地说道。
“老夫有意将一万余两银子,通通发放给将士们,咱们三千余个人头,每人皆有个三四两,以振军心!你看如何?”
张简修颇有些意外,这戚继光不像是想象中的贪财啊?不是说此人视财如命?
换做其他将领,起码也要从其中为自己捞点好处。
张简修自然看不上这些银子,他笑着点点头说道。
“世叔既然这样说,小侄却也没有意见,平日里发放军饷,也不过六七百文钱,如今一口气发放三四两银子,想必士兵们定然是感恩戴德。”
明初之时,普通士兵的月俸乃是一石米,参照当时的米价月俸不过一两银子左右。
可到了宣德之后,这物价涨了,士兵的月俸却没有涨,同样是一石米,只能折银五百文钱。
到了如今,许多大明军队里头普通士兵的月俸连五百文都没有,还时常克扣,也不怪前些日子杭州兵变了。
饭都吃不饱了,如何为朝廷卖命?
有此前提,可以想象远洋水师的士兵们在收到这笔银子时有多么兴奋。
这些来自义乌、永康的穷苦汉子,在船只出海之前,都收到了他们亲手赚取来的赏银。
几两碎银子在手上捧着,生怕化了一般。
他们用满是老茧的双手,将银子小心翼翼地包好,贴身放着,犹如自己的护身符一般。
“喔们多久没见到这么多银子了,家里的娃娃今后不会挨饿,这等恩德,戚帅与张佥事就算是将我的命给拿去都成!”
一名青年人放声大哭,他不过三十岁的年纪,脸上的皱纹却老得像是五六十岁一般。
汉子们从来不缺力气,唯独缺的便是赚银子的门路,若是能有肯出力便能赚更多银子的活计,即便干得昏死过去,也甘之如饴。
在如今大明的世道之中,能给穷人们一口饱饭,他们就肯为你卖命,若你再许以丰厚赏赐和前程,死心塌地也是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