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设立远洋都护府?再现三宝太监荣光!
何人这般嚣张?
张元昊和杨济时都是吓了一跳,将目光朝着门外看去。
张溶明显心情暴躁,此人又要来煽风点火,实在是不会察言观色。
张元昊甚至有些动怒,正想要呵斥一番,可看到来人笑嘻嘻的模样,顿时是愣住了。
来人五大三粗,面部黝黑,不是戚继光还能是谁?
张溶原本脸上笑容僵硬,可在看到来人是戚继光之后,顿时笑骂着说道。
“你这个老货,赶着来看老夫的丑态不成!”
该说不说,张溶和戚继光的关系还算不错的,二人皆是上马杀敌的武官,戚继光驰骋沙场的功绩,张溶是看在眼里,从前也给戚家军提供了很多便利。
戚继光背着手慢悠悠的样子,脸上和脖颈几乎是两个颜色,他笑着回应说道。
“若说是丑态,国公爷那日奄奄一息的丑态才是真叫人担心,今日听闻国公爷大病初愈,我本还有些怀疑,可这会儿听到这一声骂,心里头顿时觉得舒坦的很!
骂得好!骂得妙啊!”
待到戚继光走到近前,看到对方脖颈上头的绷带,对着张溶的身子这里捏捏,那里瞧瞧。
“让弟弟我瞧瞧,老哥哥这身子是否缺了哪里,我大明英国公身上可是带着虎豹之气,若是被张士元那小子偷了去,我定然帮哥哥你讨回来。”
“去去去。”
张溶拍开对方的手,没好气地说道。
“老夫不过是在身上开个口子,又不是割了点什么,你戚元敬嘴里帮着说话,实则是在埋汰老夫。”
“不敢不敢。”
戚继光连连拱手。
这两个小老头在此斗嘴,却令人看起来别有一番趣味。
张溶对着身旁的张元昊和杨济时,挥了挥手说道。
“我便与戚少保谈谈公务,你们二人暂且退下吧。”
张元昊有些担心地说道:“爹爹你可得注意点身子,万万不可劳心劳力。”
“放心。”张溶不容置否地说道。“为父心里自有分寸,在医馆里头能出什么事情,若再不与人谈谈心,不病死也会憋死在医馆之中了。”
杨济时也在一旁说道:“公子,国公爷与戚少保谈谈心也是好的,你我二人便在外头候着就成。”
话说到这里,张元昊才依依不舍地出门而去。
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戚继光不由得感慨说道。
“真是个好孩子啊老哥哥有此孝子,何愁后继无人?”
张溶却摇摇头说道:“我倒不要他是个孝子,他若是能如张士元一般有出息,即便是当个逆子,我也是甘之如饴。
可惜这孩子性子太软,恐怕难成大器。”
“天底下又有几个张士元?”戚继光反问着说道。
张溶愣了一下,对方说得确实有理,像是张允修这样的奇才怪才,一千年恐怕也难出一个。
戚继光压低了声音询问说道。
“远洋都护府一事,老哥哥觉得如何?”
听闻此言,张溶的神色顿时是严肃起来。
张允修想要开设水军水师,这件事情他显然早就已经知晓,可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对于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来说,他见过太多风风雨雨。
张溶不由得说道:“这水军一事确实是重中之重,遥想嘉靖年间,若我大明在海上有一虎狼之师,又怎会放任一小小倭奴,在我大明海疆兴风作浪?
可昔日太祖高皇帝的祖训也是有理的,那时我大明江山初定,尚且是需调养生息,与民休息之时。
以海禁之策,进可设立堤岸防线,退可防止匪徒下海成贼。
海禁之策保大明海疆百年安定,想要轻易开启海禁自然是没那么容易。”
戚继光则是眯起眼睛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了老哥哥,如今海上势力兴起,正如昔日草原蛮族兴起之时,若不趁其羽翼未满,便将其绞杀,恐怕将来会养虎为患。”
“此事我自然知晓。”
张溶点了点头说道。
“对于开海之策,我自然是认同的,朝廷要银子,百姓要生计,为了天下之安定,即便是开海千难万难,也仍需咬牙砥砺前行。”
他倒不是觉得开海不好,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对于开海一事有所顾虑而已。
“元敬。”
张溶叹息着说道。
“我最怕的并非是开海,而是这开海之策如隆庆年间一般不了了之。
如今西山之变革轰轰烈烈,新政之气象蒸蒸日上,正是我大明革故鼎新之机,眼看着便要成中兴之世。
若真在此栽了跟头,又恐重蹈覆辙。”
大明王朝二百年风风雨雨,难道没有君主锐意进取?
早些时候,建文帝为纠正朱元璋时期的严苛,推出“建文新政”,便是要轻武重文,重用文人大夫,减轻刑罚等等。
可最后是个什么下场?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事情便打了个转,开始崇武抑文。
二者显然都是失败的。
可以说,你若是站在明朝人的角度,细数这二百年来的经验,变革本身就是一种成本高收益极其不确定的选择。
张允修前头所走的方向已然凶险,“碰巧”取得了一些成效。
如今最为关键的,难道不是顺着已然成功的道路继续稳固么?
听了对方的担忧之后,戚继光却并不显得意外,他甚至还有些开心地说道。
“老哥哥能够支持,这一点便是好了。”
张溶无奈地说道:“张允修那个混小子,老夫的身家性命都在西山,便连儿子都送给他当了徒弟,如何能够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