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便是保障民生,粮食乃维系民生重中之重,江南可推行商贾之道,却也要知过犹不及的道理。
若是江南田地今后皆是改稻为桑,不论有什么粮种皆是坏事。”
先不要提红薯能不能马上培育出来,就算是红薯马上能够培育出来,推广全国种植也是需要时间的。
再此期间,若是任由江南稻田通通改成桑田,那可真是要闹出大乱子。
张允修也以此提出了计策。
“依我看来,朝廷可进一步加大平抑粮价之力度,以期货市场为基础,如今粮价不高便大大收购一批,以用来充实常平仓。
朝廷可酌情再给予种粮者一定补偿,以提增农户积极性.”
张允修噼里啪啦提出了一堆计策,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脑袋里头有后世对于万历时期的一干研究论文,加之有张居正和申时行帮忙修正,自然是能够直击要害。
最为关键的是,徐阶这一闹之后,朝廷便可从江南世家身上缴获巨量的白银。
手里握着千万两白银,还愁江南无法恢复么?
朝臣们对于张允修的法子有些微词,可大体上还是同意的,特别是平抑粮价这一条,可谓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之中。
一直以来,不论是张党还是清流,对于张允修式的新政,最为反对的便是重商抑农的倾向。
户部尚书张学颜朝着万历皇帝行礼说道:“张掌卫事此番计策,实乃是谋国之言,陛下,微臣复议”
万历皇帝微微颔首说道:“那此事便照例而行,户部与内阁拟个章程出来。”
随后朝堂上陷入到沉默之中,众大臣面面相觑,皆是将目光投向了张允修。
杨巍终于是忍不住询问说道:“那个.张掌卫事你还有一点没有说呢.”
“还有一点.”
张允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
“江南一干货物冗余,仅仅通过节流那是万万解决不了问题的。”
“江南膏腴之田,本就为世家大族所占据,富者良田阡陌而不纳粮,贫者无立锥之地却徭役繁重。
若有意惩治富者,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往往勾结官吏,令政令难以施行。
若委屈贫者,则民生苦困,平民百姓必将越发艰难,届时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成日里忍饥挨饿。
岂有不反之理?”
他将目光投向在场的诸位官员,在场的每个人恐怕都不会干净多少,他们亦或是熟视无睹,亦或是低头不语,每个人都在装死。
张允修自然不会期待,单单铲除江南世家,便能够彻底解决大明的问题。
徐阶、王锡爵、王世贞等人固然是贪婪,可在整个大明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非要比喻的话,那江南之患便像是病人脖颈上的脓疮,这脓疮致命么?若是任由其做大自然致命。
可将脓疮铲除了,便能够高枕无忧了么?
也不尽然,脖颈上之所以有脓疮,归根结底还是身子出了问题。
简单来说,大明的崩溃不是因为某个地区某个人,亦或是某个事件。
这是一场体系的崩溃。
在体系内牵一发而动全身,便如同这满朝文武,难道万历皇帝真能将他们通通杀了?
那唯有另起炉灶,在体系外解决问题!
张允修停顿了半晌,弄得不少朝臣都冷汗直流,这小子到底想干嘛?该不会真要拿我们开刀吧?
万历皇帝有些迫不及待,声音粗重地说道。
“士元你便是直说,这两全其美之良策是何?”
张允修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唯有一个办法.”
“开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