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那时候年纪小,后来又去了部队,东西厢房和倒座我给帮忙赁出去了,早几年租金低,这几年回城知青多了,租房市场热闹了,我看着涨了点儿,两个厢房都是8元一个月,倒座房收了5元。那几家人看着还算安分,我的意思是继续让他们住着,加起来好歹也是一笔进项。等你们有了孩子、孩子大了,正房不够住了再收回来也不迟……”
谢姎没拂顾大姑的好意。
老实说,她穿过这么多位面,如此替侄子着想、却从不惦记侄子手里那份遗产的姑姑,还真不多见。
顾大姑家里条件是不差,姑父是抢手的八级工,大姑是妇联主任,住的也是一座独立小院,但却是普通的院子——
三间正房,两边各镶盖了两间偏房,随着儿子长大、娶妻,妻子又生了孩子,住房其实是紧张的。
但有大姑镇着,大姑一家上至姑父、下至表弟,没有一个觊觎顾禹安这套房。
当然,两个表嫂是分外眼红的,表弟家明明有这么大一套房子空着,宁愿租给外人也不给自家人住,好几次提出想要借住,都被顾大姑几句话怼了回去:
“借住?你付租金吗?两间厢房8块一个月,要是按这个价借住,那也行,回头我跟安安说一声,他指定同意,租给自己人肯定比外人强。”
“……”
掏钱还叫借住吗?
两个表嫂瞬间哑了炮。
从此对顾禹安不是很待见。
直到这两年,顾禹安频频立功,连升几级,因伤转业还调到公安局任局长,两个表嫂心思又浮动起来。几次三番表示要给顾禹安说对象。
可她们介绍的对象,一个是像个老黄牛一样只知道埋头干活、别的啥都听家里安排的侄女,一个是没有工作还好吃懒做的妹妹,顾大姑打听之后就驳回了,连侄子都没告诉。
两个表嫂不死心,还想再努力努力,冷不丁听说顾禹安有对象了,两人三八节要订婚了。
这不,气得订婚宴上都没给谢姎什么好脸色。
不过谢姎压根不在乎。
以后又不跟她们一起过日子,给什么脸色都影响不了她即将拥有一套京市内环内小四合院的好心情。
倒是顾大姑,她还是打心眼里佩服、尊敬的。
以后只要谢奶奶有的,大姑也有一份。
再说顾家这套院子,谢姎和顾禹安确立关系以后去过几次。
不过因为他一个人住,家里空落落的,看着就很冷清,去了一两次之后,就变成顾禹安常跑谢家了。
如今订了婚,下半年就要结婚,婚房布置要提上日程了。
谢姎收下顾大姑郑重交付的钥匙,再去顾家,感觉就不一样了。
这套小四合院有正房三间,两边各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两间,中间的天井约五十平米,做南朝北的倒坐房狭长一溜。
如今住着四户人家,东厢房一户,西厢房两户,倒坐房一户。
中间的天井和水井是共用的,铺着青石板,看着倒也很清爽,可惜没有树。
早先应该有的,树桩还在呢,后来估计是挡光原因,把树锯了,留下两个大树墩,天气晴好的时候用放笸箩晒晒菜干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