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398章 生死十日下

第398章 生死十日下

“岳父大人,我。”清军军阵之中,夏国相愁眉苦脸翻身下马跪在了吴三桂的面前。这一阵衝锋,可谓是损兵折將,杀出去一万多人,五十多辆盾车不说,这其中还有数千骑兵,按理说应该是大获全胜的阵容,可是没想到,五十多辆盾车几乎全部被摧毁,一万多士兵也损失了四五千人,光是骑兵的损失就达到了一千多人,差点把吴三桂心疼得吐血。

车尔布和李本深也是灰头土脸跪在了夏国相的身后,车尔布的蒙古骑兵还好,因为他看著形势不对劲,跑得快,而且蒙古骑兵本来就是轻骑兵为主,常年在马背上生活,不管是衝锋还是跑路他们都是一流的,所以只损失数百人。李本深带的关寧骑兵可就倒霉了,损失大半,要是再慢一点,估计他自己都要折了。

夏国相额头渗出黄豆大的汗珠,他可是夸下海口,要在半日之內结束战斗的,並且在开战之前还得到了强有力的炮火支援,人数上还有绝对优势,这都没打下来,简直把关寧军和吴三桂的脸都丟尽了。

吴三桂正要发作,鰲拜却一把拦住他道:“吴大帅,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朝廷已经发文了,这个什么兴华军很难对付,方才的战斗我们也都看见了,这火銃如此密集,恐怕绝不止几百人。”

夏国相朝鰲拜投去了感激的目光,倒不是鰲拜为夏国相说话,毕竟夏国相是吴三桂的女婿,跟鰲拜没什么关係,而且两人也不是特別熟悉。鰲拜没必要非要关心夏国相,只是吴三桂如今在西路军中势力实在是太过庞大,鰲拜心中隱隱有些担忧,毕竟未来继续往南攻掠,肯定会俘虏更多的汉兵或者接收更多的汉兵,这些人马少不得都要给吴三桂管理,那他的人马就会暴增。

满清政权本质上和蒙古政权一样,不管是渔猎还是草原,最重要的就是信奉强者文化,谁的拳头硬,谁的人马多,谁就是领头羊。若是放眼整个华夏,汉民数以亿计,满洲人才一两百万,双方人口根本不成正比,若是想控制整个华夏,就必须要分而治之。

放在西路军中也一样,不能让吴三桂形成绝对的权威,必要的时候,鰲拜也要插一槓子,给鰲拜上上眼药。这一次帮夏国相讲话,表面上看是和事佬,实际上就是施之以恩,让夏国相念著鰲拜的好,削弱一下吴三桂的权威。

吴三桂正要破口大骂,听见鰲拜发话,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鰲拜岔开话题道:“说说看,前面到底什么情况?”

夏国相立刻道:“回大人的话,这兴华军甚为古怪,竟然以数人到十几人为一个小团体,各自为战。”

“什么?”夏国相此言一出,吴三桂和身后眾將包括鰲拜和身后的满蒙將领都是大吃一惊,虽然他们远观战场已经看出来不对劲,但是毕竟没有亲临一线,所以当夏国相证实了他们的想法之后,眾人还是大吃一惊。“十个人一个阵地,各自为战?”满达海策马上前一步道。

夏国相点头道:“正是,他们作战根本没有章法,或者说就没有统一指挥,全都是自己打自己的,如果一个小阵地守不住了,他们就会引爆火药,跟衝上去的我军士兵同归於尽,我们的损失之所以这么大,基本上都是这样造成的,对方根本不给自己留活路。”

满达海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满达海是代善的儿子,跟多尔袞他们不是一个辈分的,但是只比多尔袞他们小个十岁,现在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二十多岁的年纪,如果是放在和平年代可能算是年轻人,但若是在战爭年代,很多有可能已经是一支军队的中流砥柱了。比如高衡,现在也不到三十岁,但他已经是兴华军大帅了。

满达海虽然是宗室,但也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要知道,多鐸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南征北战的老將了,但是满达海目前还没有大战的机会,这次跟西路军出战,也是他多次请战才从多尔袞那里要到的机会。而且代善从小开始就注重对儿子的培养,满达海是清廷宗室当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年轻人,只不过目前还没有独立指挥过战役,这次跟在豪格和鰲拜后面多学学,也许以后有机会独当一面。

豪格叫他跟著鰲拜一起,也是存了给他锻炼的意思。

满达海有些难以置信道:“这是什么样的部队,我们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一个人选择同归於儘可能是英雄的打法,但若是整个部队依次同归於尽,这在歷史上恐怕还找不到这样的战例,更何况,他们並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境地,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干?”

满达海毕竟是年轻人,脑子转得比吴三桂他们快一些,他立刻意识到了这里面的问题,西路军从四川进入云南,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双方是遭遇战,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对永寧铜矿形成合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队伍当中有大量的汉兵,这已经释放了一个信號,那就是对手不是没得选,真不行也能选择投降,可是这支兵马为什么要在这里死磕?

“时间,他们是在拖延时间?”满达海忽然道。

“嗯?你这话什么意思?”鰲拜下意识问道。

满达海回答道:“对方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铜矿,我看,这个铜矿应该没那么大价值,他们选择死守,一定不单单是为了这个铜矿,我们进入云南太过突然,以至於对方根本就没反应过来,若是长驱直入,恐怕现在已经杀到昆明了,他们在这里挡住我们,我们才不能深入云南,诸位,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鰲拜一拍脑袋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明廷为了保证云南的利益,让兴华军这支小部队在这里死顶,好让他们有防御的准备时间对吧。”

鰲拜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不奇怪,一方面,除了当事人多鐸之外,恐怕就连多尔袞自己也没搞清楚兴华军和明廷之间的关係,当然,隨著阿昌阿逃回来,现在清廷估计是明白了,但是前面送给豪格的文书並没有提及兴华军和明廷其实並不是隶属关係这一点,在此之前,清军上下都认为兴华军不过是明廷从安南钱请来的僱佣兵罢了。

另一方面,得益於兴华军对云南的耕耘,再加上西路军一直在四川作战,所以对於云南的情况並没有掌握,他们还停留在对於沐王府的认知上,认为云南是沐王府的传统地盘。包括现在战场上的鰲拜和吴三桂都是这种想法。既然兴华军是僱佣兵,就没必要玩命,现在他们玩命,只能说明廷给他们开出了天价,或者说他们要在云南得到好处。

比如这个铜矿,可能就是明廷给兴华军开出的筹码。当然,傻子都知道,光靠一个铜矿肯定不会让兴华军如此卖命,肯定还有天大的好处,不管怎么说,云南境內肯定是好处多多。

豪格也不是傻子,他们在四川击败了眾多对手,俘虏也抓了不少,对於云南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而且云南物產丰富,正是战后重建的资源由来,清军自入关之后,一路南征北战,其实清廷高层也明白,这种高强度的战爭已经把华夏几乎打成了一片废墟,包括曾经富饶的江南都快被打烂了,清军统一全国之后,必然要安定下来进行恢復、发展,所以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吴三桂也听出味了,他连忙道:“这么说,我们要立刻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最短时间內灭了这股敌军,从地图上看,目前我军的位置,从这里南下昆明是最快的,省的大军绕路。而且,既然已知有这股敌军存在,现在绕路也不现实了,我不放心把他们放在后方。”

拋开別的不谈,光是从军事角度来说,吴三桂算是明末明军之中的顶尖高手了,毕竟是关寧军的领头羊,明军最强部队的指挥官,岂能是等閒之辈。再从他入关之后包括后来重新打出反清復明旗帜的各种行为来看,吴三桂不仅在军事上,在政治上也是高手。

要不是康熙年轻,硬是用拖字诀把吴三桂耗死了,导致叛军分崩离析,假如吴三桂还能活十年,估计真能把康熙给打哭了。

鰲拜点了点头,这支部队这么能打,而且远比预想的几千人多,从夏国相等人的描述来看,上面恐怕三千人不止,这么多力量,对清军的补给线將是致命打击。

自从入关之后,清军的战术就逐渐开始向中原模式转变了,以前满蒙联军打仗,来如影去如风,讲究快准狠,基本上是就食於敌,打到哪里算哪里,不需要漫长的后勤。但是入关后,隨著汉军成为主力並且火器部队的不断增加,后勤已经成了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后勤,军队寸步难行,所以这支驻守永寧的军队,断然不能留。

鰲拜挥舞了一下拳头道:“那好,既然大家都这么想,就不用再说了,方才是试探性攻击,也不是没有成果,至少,敌军的防御手段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用车轮战发起进攻,吴大帅,你再调出一万人马,我这次放三个甲喇的草原骑兵给你,全力突击。三个时辰,我给你三个时辰,打不下来,准备第二梯队,满达海。”

“在!”满达海躬身道。虽然他是宗室,但在战场上,他要听鰲拜的命令。

“你的人,做第二梯队,前面要是打不下来,换下来,接著打,现在才晌午,打到明早,昼夜不停,我就不信,上面的尼堪,是铁打的!”

“杀啊!”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再次响起,潮水般的敌军重整队形发起攻击,虽然这次没有盾车的掩护,但是正如鰲拜所说,兴华军前沿的炸药包也消耗殆尽了,从现在开始,就是要用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硬扛了。

“旅座,他们又上来了。”掌旗兵指著前方道。郭俊良咬紧了牙关,虽然他和全军將士早就有心理准备,但是真出现这种场面,要说郭俊良不担心那是假的。他分明看见,在攻击部队的后方,还有大量部队在集结,摆明了要用车轮战术。

“准备战斗!死守到底!”郭俊良放下千里镜道。

“大帅,我们已经进入云南地界了。”就在新训旅和清军西路军死拼的时候,增援部队已经开始陆续进入云南境內。第一梯队因为是变更命令,所以不用长途行军,但问题是命令要先传达到位。

也就是说,虽然兴华军分成了一二三三个梯队,但是行动基本上是同步的,第一梯队在云南变更驻防目標,第二梯队从高平出发往云南走,第三梯队稍稍落后一些,从家里出发。高衡虽然亲自指挥总预备队,但实际上,步兵教导旅跟第三梯队是一同出发的。

自然,阿木、吴荣也就跟高衡在一路军中。刚进入云南,吴荣就对高衡说著什么。要说这条路,高衡不是没走过,当年打沙定洲,兴华军也是从这里杀入云南境內的,现在重走当年路,高衡也有些感慨。“是啊,你还別说,甘丹颇章我还没去过呢,咱们的互市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察隅地区是什么样子,我倒是想亲自看看。”

阿木在前面道:“大帅,会有机会的,等到这一仗打完了,您正好去看看。”

高衡有些担心道:“也不知道郭俊良他们怎么样了,从接到命令到现在,也过去不少时日了。”高衡要守住的时间,是从郭俊良接到命令开始,而不是从清军进攻开始,从郭俊良接到命令开始排兵布阵,到清军前来,已经过了三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