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宾客之礼 天立城 玉华真君
两人离得远了,已存忽然察觉身上多了什么东西。
翻身一看,这才发现身上居然悄无声息多了一封信!
“谁?!”
已存心神大震,面色骇然,惊悚后怕。
方才他根本没有任何反应,灵性没有提醒,可想而知送这封信之人的实力一定远超於他。
若是送信之人想,几乎就可以说能毫无预兆的取了他的性命!
不知不觉便在生死间游走了一圈,己存心中的惊涛骇浪可想而知。
既然送信之人如此之强,那么这封信.....
他深吸口气,稳定心神,缓缓打开信封,拿出信件。
上面的字样当即让他眼睛一瞪,被气笑了。
“居然有人敢在我莒国內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该杀!”
他想起方才走脱的那练气修士,神色开始郑重起来,立刻信了信上说的话。
“必须立刻稟报国君!”
已存收好信件,第一时间前往己宫。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些收到信件的人也纷纷前往,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无视了这一封信件。
但即便如此,消息也迅速传遍整个己城。
徐清风送完信后就没有再管,每日游走在己城內。
已城很大,大的超乎想像。
作为大国之都,生活在己城內的生民足有三百万之多,算上已城周边的村落、镇子、
甚至卫城,已城的人口在千万以上。
如此巨大的人口,普通生民又只能住平房,己城的面积当然也非常之大。
再加上作为国都,己城设置了强大的阵法,严禁普通修士飞行。
是故,徐清风大多数时候都是用脚丈量己城,时不时出城,在己城周边飞一圈,体验人情风貌。
这也是已经过去月余,他仍然没將己城观览完的缘故。
不过快了。
己城虽大,大部分地方其实都一样,並没有特別有差异的地方。
这一日,徐清风终於看腻了,决定离开己城。
但同样的,发现他要离开,已家派人在他退房时守在外面,见他出来后上前行礼:
“公子清大人,国君知道您要离开,特遣我来邀请您参加宴会。”
“哦?”
徐清风看著面前恭敬行礼的己存,笑了笑。
果然,已家早就发现了他,只不过没有打扰他,只是默默关注。
现在发现他要离开了,便找上门来行宾客之礼。
宾客之礼来源於近古阴阳仙道、阴阳仙朝。
彼时阴阳分明,上下尊卑有序。
仙朝不只是为仙道各种概念设下等阶,还从各个方面设立礼仪。
小到农人躬耕天地,大到仙朝之主祭祀天地,每一样东西都有尺度,万万不能逾越。
传承不断的如今自然也继承了当初的大部分东西。
比如国君出行。
小国之主只能用一匹龙驹,大国之主可以用三匹,霸国之主可以用五匹,共主则可以用七匹。
九为极,暗合阴阳仙道的天有九霄含义。
上古、中古时期的共主可以用九匹,但近古时的共主已经不能用了。
虽说上古、中古那时候也没有这个规矩就是了。
再比如现在已家上门行宾客之礼。
徐清风作为玄黄仙门內门弟子,享受半个小国之主的待遇。
又因为是通丹长老的弟子,能享受完整小国之主的待遇。
是故当他隨著已存来到己宫之时,这里已经布置好了华贵、繁杂的景色、人员。
已宫占地面积极大,比紫禁宫还要大上许多许多。
宫门打开,身著青甲的己宫侍卫分列两旁,无数旗帜擎起,礼乐之声响彻整个己城。
礼官从己宫內排到外,隨著一声声仅用人力的呼喊声,己宫之主、莒国之君的邀请也进入到正在外面等候的徐清风、己存二人耳中。
“请入內!”
已存伸手示意,徐清风轻轻点头,身上已经穿好了仙门內门弟子的杏黄道袍。
他微微提步,面不改色的在两侧侍卫的注视下走入由青色旗帜组成的林海当中。
每当他走近,面前的旗帜就会扬起。
隨著步伐越多,扬起的旗帜就仿佛被巨龙穿过的林海一般,上下翻飞。
已存跟在徐清风后面,看著他稳健的步伐,暗地感嘆一声:
不愧是仙门弟子,风姿甚伟!
两人很快就来到已宫的正中心,黄庭殿。
殿前有礼官伺候,恭敬的为他们推开大门。
鐺!
甫一迈进,钟鸣之声便响起,合计九百九十九位练气修士有序敲响面前的铜钟。
在两边盘膝坐下的士卿注视下,徐清风步伐稳健的上前行礼:
“玄黄仙门內门弟子、通丹师尊之徒,玄清,见过己生国君。”
从黄庭殿的最上方,被层层轻纱、珠帘遮挡,看不清面貌,只能看清人影的位置传来一个虚弱的声音:
“公子清不必客气,孤也是看你將要离去,又实在好奇想要见一见你,这才请你来。”
“咳咳...请入座罢。”
徐清风起身,好奇的看了一眼。
已生国君乃是筑基真人,气息竟然有些微弱。
想起曾听过的残闻,他感慨的在心中嘆息。
已生国君出生时曾被刺客袭击,天生有缺,五臟少去肝、脾,修行艰难。
但在营国大国之力供应,再加上他本人的天资下,还是修成了筑基。
但筑基之后,听闻他的路也断了,让周遭的大国鬆了口气。
不敢想他若未有缺,又会有怎样的未来。
己生国君注意到他的目光,温和一笑,轻轻点头,温润如君子。
徐清风再次行礼,这才隨著已存的指引来到位置上。
他的位置就在下首第一位,旁边多是练气圆满级別的卿大夫。
和苗就在一旁,和之前的忧心、小心翼翼相比,面色已经轻鬆许多。
见他过来,和苗还笑看举杯,一饮而下。
徐清风回礼,隨后便有舞姬上前,来到最中央,翩起舞。
他没有看,而是將目光看向一直在身旁侍立的己存,好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