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艺术”升华14
沈善登打算让陆钏坏心办件好事。
还要各方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
就和以后张雪峰被“骂”一样。
“骂”他的话,就好像是在说,你们看这个人居然勤劳勇敢善良,热爱生活,咱们快来曝光他的行径。
充满了荒诞感。
明明是美德,怎么这些人感觉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罪证似的,还要主动帮忙宣传出来。
同样的。
明明是罪证,沈善登要让某些人变成美德一样宣扬出去。
《南京题材,沈善登近期不可能碰,因为要和各方拉扯,很耗费心力。
他最近两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先搭建一个电影体系。
为此,他可以和马可穆勒暂时妥协,可以不把李安打死。
而且这个类型,在《南京照相馆之前,《南京也算是好的。
其他的都是外国救世主,要么歌颂德国人拉贝,要么歌颂美国人。
至于批判本子,本子在八十年代在顶级艺术院校,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这么说吧,很多五代导演,最初是本子资助引导的,田力力的《蓝风筝也是本子送去评奖的。
和这些人相比,陆钏至少还是个人。
韩三平既然要让沈善登帮忙,他自然要好好的帮。
他就是让陆钏把自己承诺的做到。
既然说好了中国视角,那就做好中国视角。
四月底的长春,空气依然清凉。
《南京!南京!剧组里运转也越发好了,沉静而高效。
陆钏坐在监视器后,眉头紧锁。
最近两天,他脑子里反复回放着沈善登关于角川结局的那番话。
“让他放下枪,拿起摄影机,用影像去唤醒人性。”
憋屈和抗拒渐渐褪去。
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感反而冒了出来。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思路绝了!
自己原先设计的角川自杀,情绪是悲怆到底了,但之后呢?
只剩下无尽的沉重和压抑。
观众带着一腔郁愤离开电影院,这和他最初想表达的铭记和走出,想要的日本视角,似乎确实隔了一层。
和自杀相比,让角川活着,以一种赎罪的方式去记录、去反思,这口气就提住了!
影片的结尾不再是绝望的句号,而是一个带着沉重希望的留白。
光影之间,将会照进了一丝超越仇恨的、更具普世意味的反省、反战之光。
“陆导?”
执行导演赵一蕙和摄影师曹郁小心翼翼地凑过来,打量着他的脸色。
这两天陆钏安静的不像话,生怕这位爷想不开又闹什么幺蛾子。
陆钏猛地回过神,脸上带着近乎亢奋的神采,他一把拉住曹郁的胳膊道:“老曹!沈导那个想法,绝了!真的绝了!”
赵一蕙和曹郁面面相觑,一脸懵。
“你们想,角川自杀,戏是炸了,但情绪也彻底砸坑里了!现在让他活,拿起摄影机!这口气就吊住了!不只是停留在伤疤,更是往前进了一步!带着反战,还有救赎的味道!基调也更光明,更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