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这位领导又说:“石见这个作家,我们要重点关注,看看他生活有什么困难,要主动帮人家解决,这么大一个作家,全国人民都很重视,只有我们不重视,那是不行的。让他有时间,来省城转转,我还想亲自见见他呢。”
又一日,全省的媒体都在报导雪野乡图书室的事情,同时很多媒体记者已经往雪野乡赶了。
绥县的县常委会上,各个领导都很兴奋,还把许文民专门邀请到现场,请他讲了讲沈砚的事情主管宣传部门的副县长还专门去了雪野乡,专门接待从全省而来的媒体记者们。
沈砚那段时间著实忙碌了很久,各种记者纷至咨来,差点把他家门槛都踏破了。
沈砚只好让他们多採访图书室,採访百姓,採访领导之类的。
为此,沈墨孙云,许文和梁桂珍等人都上了电视,许文和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倒让记者高兴得很,从他身上挖出不少沈砚的消息。
当然,重点宣传方向还是图书室。
记者们发现,这个图书室还真不是个摆设,真为人民群眾提供了不少便利和帮助。
採访了几个村民后,一个村民说:“自从图书室开了后,我天天学习,前天,我家母猪生了十一只猪仔,我亲自接生的,没有折损一只,那本《母猪饲养与繁殖真是好书,推荐给所有养猪的朋友。”
一个村民说:“以前我孙子,一放学就到处跑,我哪里都找不到,老是担心他,现在不担心了,他一有时间就来这里看小人书。”
一个中学生说:“以前我都没有课外书看,买一本书太贵了,但现在我能在那里看到我喜欢的书,一分钱都不用。”
有一次还採访到了沈杜衡,问他对图书室有什么看法,沈杜衡说:“那是我二爸开的,我二爸做的什么都好。”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是正面的,有些孩子说不想干活就去那里,去了那里家里就允许不干活。
也有些人说有了那个图书室后,人们千活都不认真了,在地里腾地还看小说。
但不管如何,这个图书室是给雪野乡带来了巨大变化的。
许清寧被那铺天盖地的新闻惊呆了。
最近的新闻都在介绍沈砚捐了上千册书,帮助雪野乡开了图书室。
许清寧之前听许清淑说过,但没想到这事影响这么大,竟然上了电视登了报纸。
很多领导还都对这事做了批示什么的。
有同学拿著报纸来问许清寧:“清寧,这是你姐夫吧?”
许清寧点了点头。
“你姐夫太厉害了,全省都在报导他呢,他竟然捐了那么多书,得多少钱啊!”
“他那么有才华,又那么有爱心,唉,真是很好的人啊。”
许清寧没有说话,只是微笑著。但心里高兴极了,受用极了。
她为沈砚感到骄傲和自豪,沈砚做的事情总是能让她感动,比他挣再多钱都让她感动。
许清寧小心地把这类的报纸收集起来,把关於沈砚的宣传都贴在了一起。
这个事情她很早就开始做了,现在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本。
当然,许清寧也是在休息的时间这么做的。现在许清寧学习格外努力,每天是最早到教室也是最晚离开的,她在她最弱的英语上也是奋起直追,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她的成绩已经成为了年级的第一名。
当沈砚成为一个大作家后,许清寧就越来越努力了,她想努力考上大学,想努力和沈砚站在一起想,她想和沈砚在精神上能到达同一高度而这就需要许清寧努力完善自己,而读书,就是唯一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