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叶戈尔已经在昨天跟他通过电话,叶戈尔已经成功在苏联那边活动开来,而苏联民航局那边了解到中国买家的需求后,也是及时给予了回復。
他们不管买家来自哪里,只要能搞定外贸权和航空权,並且能给出等价美金或者等价交换物,
他们就会及时安排发货。
林书平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已经决定动身前往川渝,与川渝航空的高管会面。
不过现阶段林书平並没有资源人脉能与川渝高管取得联繫,但他並不会坐以待毙,因此早早的就以深城大学的资格订购了一张飞往川渝那边的机票,不过登机时间要等到两天后。
这两天时间,林书平就抽空来香港交稿,如此听到潘粤生似乎有意约稿剧本,林书平只能出言婉拒。
因为他是真的没时间。
不过了解到现阶段香港影视圈非常火爆的这些古装剧类型,林书平脑海中却是莫名涌现出一个想法。
市场上已经到处都是古装剧题材,林书平並不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在这里杀穿,毕竟华人作家圈比他更了解歷史的人有太多,单单是那些文学院、歷史系的教授和高材生们,就能甩出他一条街来。
但林书平也有自己的优势,假若真的有机会杀穿香港古装剧,林书平觉得自己肯定会拿出一个另类的古装题材,方才能再次引领潮流。
这个古装题材,正是黄易黄大师最出名的作品,也就是此前曾提到过的,歷史穿越类小说的鼻祖《寻秦记。
《寻秦记这部小说,原本是黄易在九十年代初创作,堪称是开创了穿越小说的先河,因为《寻秦记的出现,隨后才出现了不少秦朝穿越小说和改编而来的穿越剧。
如果在这个古装剧盛行的时代,把《寻秦记这部小说写出来,丟到市场里,其所引起的反响和影响力,绝对不亚於在中华文坛投下一枚核弹。
不过还是那句话,林书平是真的没时间。
虽然他也有意染指影视圈,去万丛中过,但现阶段他的工作重心仍然还是以內地为准,毕竟香港这边已经没有太多风口和机遇,这里已经是有钱人的天堂。
想要赚钱,积累资本,还是要在內地打拼才行。
“那可就太遗憾了。”
潘粤生满脸遗憾的说道,然后他就拿起电话,让人过来与林书平进行稿件的交接与稿费的结算他甚至都没有去阅读《万国来朝的后半部分,不管如何,明窗出版社已经与林书平合作多次,还是相当相信林书平的笔力的,哪怕这后半部写的不怎么样,单凭之前写的第一部《明朝那些事儿,也早就已经让明窗出版社赚的盆满钵满。
“《明报那边因为缺乏后续稿件,已经停更快半个月了。”
潘粤生笑道:“每天都有大量的读者或写信或打电话催更,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现在有林作家的这些稿子,也足以支撑《明报再恢復连载一两个月了。”
林书平闻言,有些惭愧的说道:“这件事怪我。”
“林作家不必为难,我非常理解作家们面对连载期间面对的压力。”
潘粤生道:“等整理完合约,中午我来安排午宴,为林作家接风洗尘,上次您走的匆匆,没好好让我招待,这次可千万留下,下午我就告个假,带林作家好好逛逛香港。”
林书平连忙道:“千万不必如此,潘总编,这太耽搁您的时间了。”
“不耽搁,与作家保持良好合作关係与私下的友谊,也是我们做编辑的常规任务。”
潘粤生笑道。
“那好吧。”
林书平无奈同意,虽然他原本打算自己独自逛逛香港,买点东西带回去搞劳两个公司的员工,
但现在有人带队,他也省得费时费力。
不过让林书平没想到的是,这场午宴来的人有点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在香港文坛赫赫有名的人物。
但潘粤生却並没有提前告知,
在整理合约、结算稿费期间,负责林书平的主编曾宝成也迅速赶来,见到林书平时也是大喜过望,但眼神里却颇有些幽怨,
无他,只因为曾宝成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隔三差五向林书平的邮箱发送催稿邮件,但得到回覆的次数屈指可数。
而林书平早前也没有大哥大號码联繫,他留下的只有传呼號,而传呼机早已被林书平停用,因此曾宝成唯一能联繫林书平的方法只有通过邮箱。
可惜每一封诚意满满的邮件,都被林书平无视,尤其是近两个月,林书平根本没有回覆给他半个字。
但林书平现在已经成为文坛大家,一部《明朝那些事儿获得书粉无数,哪怕曾成宝心底再埋怨,可表面上依旧尊敬相待。
得知潘粤生要亲自宴请林书平,曾成宝也是立即联繫公司司机小黄,让小黄在中午下班前,开著他那辆白色本田过来。
很快,林书平便与出版社签订了新的合约。
新合约是在早前已经约定好的合约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些细节条款,总体无伤大雅。
林书平了解细则后就签字並按了手印,隨后,出版社便结算了《明朝的稿费,將近一百万元港幣。
“这么多?”林书平惊讶出声。
“给林作家签署的合约是阶梯版税模式,所以在总销售额破十万册的情况下,我们是按照15%
的分成模式给予稿费结算的。”
曾成宝微笑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