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接受这些说法和理论。
这也是朱允熥为什么会一时起意,和她说起这些事。
顿了顿,朱允熥继续在纸上画了个凸透镜的形状,道:“我们先说这个放大镜,光是一个会动的东西,她的运动轨跡形成了一根线条,就像这样。”说完,他在凸透镜左边画上了好几道带箭头的直线。
徐妙锦看著纸面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朱允熥则继续道:“在这里的时候,光是在虚空中动的,而当这个光走到了这块形状特殊的琉璃的位置,她的面前是琉璃,虚空和琉璃的材质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朱允熥便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述了空气、玻璃、介质、折射率……等等这些基础概念。
隨后便循序渐进地引入了凸透镜的焦距、成像规律等。
包括三稜镜,不同顏色的光最后映射出桌面上的彩虹现象等等。
原本徐妙锦最感兴趣的,是这一期报纸的內容。
可是隨著朱允熥拿出凸透镜、三稜镜,讲述著那些她从来没有听说过、思考过的东西,徐妙锦的心神渐渐地便沉入了其中,外面说书先生的声音、顾客议论叫好的声音纵然还是传了进来,却似乎已经入不到耳中。
两个人一个讲,一个听,像是老师和学生。
徐妙锦从一开始的懵懂,如同一个乾燥的海绵被放入了水中,疯狂汲取著知识的水分,一步步跟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所以……其实掌握了这个原理,只要这个放大镜的厚薄適中,放大的倍数甚至可以不止现在的二三十倍,还能更高!”徐妙锦拿著手里的凸透镜,若有所思地端详著,道。
朱允熥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徐妙锦的確表现出来了不一样的资质,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强,也比国子监里那些算学博士之流,更能接受新事物。
这也是朱允熥愿意和一个小丫头说这么许多话的原因——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孩,你教的东西、说的话愿意认真去思考理解,而且很多时候一点就通,还带著一股劲儿。
说白了,就是当老师都会偏爱这样的学生。
不过转念一想似乎也是这个理。
年龄大的人,观念大多都已经固化,就算他们有那个智商,脑子却也少了灵活和好奇。
而徐妙锦,纵然学识、认知都颇为不凡,可是按年龄算,她放在后世也只是个刚刚小升初的初中生罢了,正是適合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的时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不知不觉,外面便传来一声惊堂木响:“这第三期报纸的內容便讲到这儿,欲知报纸下一期內容,咱们十天后再继续分解!”人群之中也传出来一阵阵闹哄哄的声音。
朱允熥看了看时间,挑了挑眉道:“都这个点了,看来今天这拍卖行是没时间去了。”他也没想到,本来只准备隨便讲讲的,结果隨著他一边讲、徐妙锦一边问,外面的报纸都已经读了个通。
“你……要走了?”
徐妙锦秀眉微蹙,目光之中藏著一抹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