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家族如网难脱身
王謐看过去,见那枚金钱精光闪闪,和彼时的铜五銖钱大小差不多,笑道:“这真是稀罕玩意,我也是第一次见。”
东晋时期货幣混乱,官方並不铸钱,而是沿用前朝政权发行的货幣,这一方面是因为货幣中的铜和实际市值相差不大,二是因为东晋朝廷的领地內,產铜的情况並不乐观,贸然开启铸幣,反而適得其反。
换句话说,在朝廷並不能强力控制钱幣原料產地的情况下,如果將钱幣投入市场流通,便要受到私铸钱幣,以及铸幣原料买卖的衝击,导致幣值崩溃。
这种情况在后世歷史上就发生过,明清时期因为西方发现美洲大陆,从而大量白银流入华夏,
在缓解了华夏缺银的窘况同时,也伴生引出另外一个隱患,便是非官方渠道走私进来的白银日渐增多,大大破坏了市场,
彼时张居正幣改,主要举措之一,便是用银子代替粮食徵税,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却造成了南北之间的分裂,
因为明朝海禁形同虚设,南方地主商人多通过走私囤积了大量的银,自然是乐於支持这种政策。
而北方商人地主,则是因为缺少获取银的手段,只能变卖粮食甚至田地,自然是从中利益受损,所以这种政策在短短几十年內,就造成了北方大量地主因对朝廷不满,选择通敌投满,而南方士族趁机敛財,变相加速了明朝灭亡。
货幣政策是受多个因素牵动的复杂社会行为,身处现代社会的国家尚且因为看不明白其中规律而利益受损,更不用说尚不清楚运作原理的古人了。
从唐宋到明清,皆是深受货幣原料其害,而东晋却是个神奇的时期,其货幣市场崩溃,只得沿袭自魏国的,回归原始的以物易物政策。
这是因为魏晋几乎没有掌握云南四川等重要產铜地,铜幣原料极度缺乏,无法支撑铸幣,於是便乾脆自暴自弃,但这反而歪打正著,將货幣市场通过和一件重要的商品掛鉤,从而將稳定了流通贸易。
这便是丝绢。
男耕女织,要说男性生產的是粮食,女性生產的便是布匹丝绢,近半的社会劳动力投入到纺织中去,得到的相对公平衡量劳动时间和產出的產品,用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標的物,从质和量上,都能足以保证市场交换的稳定运行。
於是丝绢变成了市面上最为通用的货幣,除了分割后无法恢復外,在当前局面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於是在这种无为而治的朝廷行为下,反而避开了货幣原料这个大坑,从而让社会仍然保持正常运转。
而其中也有特例,毕竟布匹体积大,不容易携带,且价值量不高,虽然有之前流通的铜幣辅助,但对於士族来说,进行大宗买卖时,还是不够方便。
於是世家大族,有铸造金子作钱,號金五銖,以为交易之用,桓秀婢女放下的钱堆中,就有几个金五銖,其价值算起来,一个至少有几十贯了。
映葵眼睛发亮,“郎君的画,竟然如此值钱,要是多来些人,我们岂不是要暴富了?”
青柳失笑道:“那是桓家女郎给郎君的谢礼,其他士族哪有那么豪奢。”
“不过说起来,郎君要是真的娶了桓家女郎,下半辈子可就吃穿不愁了。”
王謐失笑道:“青柳,你倒是学会取笑我了。”
“桓家如日中天,求娶的人只怕都排到建康码头了,哪轮得到我。”
映葵咋舌道:“你们真是敢想,那可是桓家啊。”
老白正好进来,嘿了一声,“桓家怎么了,郎君祖父尚在的时候,哪轮到桓氏为座上宾了?”
映葵个性活泼,这些日子和老白已经很熟了,闻言不屑道:“老白真会吹牛!”
“郎君祖父那么厉害,还会在这里开店?”
翠影却是拉了拉映葵,轻声道:“奴早知道郎君出身不凡了。”
“光那日在船上辩倒一眾士子的风采,又岂能是寻常人物?”
映葵惊讶道:“啊?”
“那不是因为郎君胆子大吗?”
王謐忍不住笑了起来,“其实这事情没这么复杂,只不过当时觉得,你们不该无辜替人受死,
仅此而已。”
翠影轻声道:“奴知道,无论面对士族平民,郎君都是高洁君子,无人能比。”
映葵呆呆愣愣想了好一会,才出一句话,“不会吧?”
“郎君不会真是王氏的人吧?”
老白鄙视道:“你才发现?”
“不然谁有资格能无视桓氏?”
映葵嘴大得足以塞两个鸡蛋进去,“那,那为什么郎君要隱瞒身份?”
“出身王氏,这不是值得天天掛在嘴上的事情吗?”
王謐张口,简单解释了几句前因后果,说道:“所以我现在和王氏的关係很是微妙,至於结果如何,我也无法確定。”
“那日我得罪了夫人,被赶回丁角村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要以王氏子弟自居,哪天被打了脸,
可就丟人了。”
青柳出声道:“都是因为妾和老白拖累了郎君,不过事已至此,我们都会郎君共进退的。”
映葵呆呆地哦了几声,回过神来后,赶紧拉著翠影到外面嘀咕起来,“姐姐不厚道啊,你都没告诉我!”
翠影无奈道:“我也是猜的,倒是你看上去那么机灵,怎么就傻乎乎想不到?”
映葵起嘴来,“我看郎君那么平易近人,谁会想到他是那位的孙子?”
她隨即一拍手掌,“好事啊,这其实不是说,他和咱家女郎能成?”
翠影疑惑道:“什么咱家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