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大王发媳妇儿咯
隨著一道“点选川中適龄女子,为军中將士婚配”的通告在各州县传播开来,川中各地都沸腾了起来。
这道王令,首先惠及的就是跟隨江瀚一路出生入死的几位主將。
这些汉子年纪都不小了,如今根基已定,是该让他们成家立业,真正扎根下来了。
再者,这些人未来都是要独领一军的总兵、大將,负责镇守要地或者攻城拔寨。
有的事情不好明说,虽然江瀚对他们信任有加,但该有的羈绊和规矩也必须要有。
有了家室在后方,既是一种慰藉,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
邵勇、董二柱、黑子他们几个机灵,早就偷偷摸摸地找了相好的,自己解决了个人问题。
对此,江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对於李自成,江瀚必须得亲自替他好好把关。
他隱约记得,似乎这位老兄在男女之事上运气极差,好像吃过大亏,甚至因此损兵折將,元气大伤。
明史有记载,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糲,与其下共甘苦。
但太在乎个人事业,就很容易被部下钻空子,偷家。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自成据说是被戴了两次绿帽子。
第一次不知真假,但第二次却是实打实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当时李自成的手下大將高杰,私通了他的妻子邢夫人。
事情败露后,高杰直接带著部队和邢夫人,一起投奔了官军贺人龙部。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高杰作为李自成的心腹爱將,对他的作战风格、用兵思路乃至部队底细都了如指掌。
他的叛变,给李自成的造反事业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贺人龙部在李自成后来的作战中,屡屡能抓住其要害,其中高杰的“功劳”不小。
如今,既然李自成已经归附,那江瀚就绝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李自成是他手下的主將之一,万一出了什么紕漏,损失的可不仅仅是一员大將,更有可能造成战局崩盘。
为此,江瀚特意將赵胜叫来,面色严肃地交代:
“自成的事情,你要亲自去办。”
“找个身家清白、父母皆是老实本分人、性情温婉敦厚的女子。”
“模样不必太出挑,关键是性子要稳,要安分,要知根知底。”
“你派人去乡里邻舍好好探访探访,务必办妥帖了。”
赵胜深知其中利害,郑重领命而去。
经过小半个月的精挑细选,甚至亲自暗访,赵胜最终为李自成选定了一个叫做周元枫的女子。
此女出自成都府附近金堂县的普通家庭,家中父母健在,有一亲哥叫周元宏。
周家世代耕读传家,虽不富裕却极重清誉。
那女子模样清秀,举止端庄,一看便是心思纯净之人。
江瀚亲自看过档案和探子的回报后,才满意地点了头,將这周元枫指婚给李自成。
几位主將们的婚娶之事解决后,就该轮到下面的普通士卒了。
对於这帮普通士卒来说,江瀚这道王令更是天大的恩典。
从军心稳定而言,有了家室的士兵就有了牵掛和根基,战斗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妻儿,士气和凝聚力將更上一层楼。
从经济角度上来看,將士们成家后,家属可以得到授田,既能稳定地方生產,又能实现经济循环。
江瀚麾下的这帮士卒们,现在一个个可都是揣著不少银子,平时忙著行军打仗,根本不出去。
他们成家立业后,肯定少不了置办家產。
修建房舍,工部有便宜耐用的水泥;置办家產,工部还有结实量大的土布。
王令一下,四川各地府衙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无数百姓人家,但凡有適龄女儿的,都爭先恐后地带著人去登记。
对於绝大多数穷苦人家来说,皇帝是谁不重要,汉王是谁也不重要,生存才是他们要考虑的第一问题。
这帮川中的百姓们,早就听说汉王麾下的军爷们粮餉足、赏赐厚。
要是女儿能被选中,顺利请回这帮姑爷,往后的日子就有了指望。
一些中小地主和士绅家庭,则把目標瞄准了军中的一些基层军官。
他们看中的是这些人未来的前程,再加上有了这层姻亲背景,日后在地方上,也不会再被刁难。
经过大半个月的忙碌筛选,各地纷纷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相亲”活动。
成都府,城东五星庙外的空地上,人声鼎沸。
从附近乡镇赶来的適龄女子们,在官吏的组织下,大致分成了两队。
站在空地西侧的,都是云英未嫁的黄闺女;
而空地东边的,则是一些夫家亡故或失散的妇人,其中不少人身边还带著懵懂的孩子。
江瀚中军的第一批士卒,很快赶到了五星庙。
在各自队官的吆喝和指引下,一行人既兴奋又有些拘谨地列队进入广场。
杨林就是其中一员。
他看著不远处空地上成群结队的女人们,神情有些恍惚,仿佛做梦一样。
他早就想成个家了,从十六岁想到二十六岁,想了整整十年,可惜只是空想。
杨林是陕西清涧人,在他的家乡,也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女子,但大多都是在城门口、集市旁。
大姑娘小媳妇,高矮胖瘦,形形色色的女人都有。
她们头上插著草標,像是货物一样等著被人买走。
这些都是家破人亡、无路可走的可怜人,只要你有胆量拔下草標,就能把人领走。
杨林虽然看著眼热,但他从不敢拔。
只要拔了草標,你就得拿出粮食养活人家,你得给人一口吃的。
杨林没有军餉,连填饱肚子,养活自己都困难,他哪里还敢耽误人家。
別看杨林人高马大,一身武艺,在战场上衝锋陷阵,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
但这些玩意儿,在家乡的媒婆眼里屁用没有。
人家说媒的一听他是当兵的,扭头就走,话都懒得多说一句。
在陕西,谁不知道这帮当兵的没有粮餉?
像杨林这样,一身武艺却活不过三十岁的陕西军汉,加起来比塞外长城上垒的砖还多。
皇帝和朝廷的大人们,好像不知道他们要吃饭,要娶妻生子。
杨林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当年被选中,跟著大军去京师勤王。
虽然皇帝不管饭,但江大帅,哦不对,汉王管饭啊,还他妈一天三顿管饱。
后来队伍逐渐壮大,不仅能吃饱穿暖,甚至还有餉银可以拿。
当杨林第一次拿到闪著银光的军餉时,这个铁打的汉子哭得泣不成声,恨不得当场把心窝子掏出来献给大帅。
如今,大帅称了王,杨林怀里揣著厚厚的赏银和积攒的军餉,加起来足有上百两之多。
这次他终於挺直了腰杆,有了十足的底气,能堂堂正正地挑选一个心仪女子,成家立业。
对於挑老婆这件事,杨林心里早就有谱了。
他跟著队伍走进空地,看都不看西边那些娇滴滴、没经过事的大姑娘,而是径直走向了东边。
他要找的是能生养、能干活的女人。
杨林的目光在一个个妇人身上扫过,仔细打量著她们的手掌、腰身、以及神情。
很快,他的目光被人群中一个妇人吸引住了。
那妇人大概二十四五左右,模样不算太標致,脸上带著一丝风霜疲惫,身边还紧紧牵著两个三四岁的孩子。
这样的条件算不得太好,但杨林一眼就看中了这妇人。
手上有茧子,说明勤快能干活;带著孩子,证明能生养;眼神里虽然有些怯生,但透著一股韧劲。
就是她了!
杨林大步走到那妇人面前,开门见山:
“你叫啥哩?”
那妇人被这直白的问话弄得一愣,隨即低下头,小声回道:
“民……民妇王桂兰。”
“哪里人?”
“灌……灌县的。”
“家里男人是咋没的?”
杨林继续问,这是关键。
提起此时,王桂兰眼圈一红,但强忍著没掉泪,声音也大了一些:
“前些年官军放水淹贼,把……把我们村子淹了。”
“我爹娘、婆家……都没跑出来。”
“我男人拼死把我们娘仨推上岸边,自己却没力气,被水冲走了……”
她一边说著,一紧紧搂住脚下的两个孩子。
杨林点点头,灌县那事他听说过,心里有了底。
这女人命苦,但不是克夫的人,是遭了兵灾。
“我相中你了。”
杨林直截了当,
“你愿意不愿意跟我走?”
王桂兰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著眼前这个高大健壮的军汉,又看了看他身后那些同样彪悍的同伴,连忙拼命点头:
“愿意!自然愿意!”
杨林听罢点点头,接著確认道:
“你能下地干活吧?”
“以后我肯定还要跟著大王出去打江山,家里地里,全靠你一个人操持。”
“忙不过来,最多咱以后请个女帮工.”
不等他说完,王桂兰赶紧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