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11章 中原大乱 朝堂大乱

第211章 中原大乱 朝堂大乱

“辽东的失地,该怎么收回?!”

殿下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噤若寒蝉,无人搭话。

可朱由检的咆哮还在继续:

“更糟心的是那个姓江的小贼,这廝不仅攻破银川,屠了庆王一系,如今反倒从容不迫的窜入了四川,占据了龙安府!”

“招兵买马,分发田地,儼然就是一副坐寇的模样!”

“他就差没开府建制,称王称帝了!”

皇帝的咆哮声响彻整个崇政殿,震得文武百官心头髮慌,但谁也拿不出具体办法。

他们心里很清楚,如今大明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

洪承畴在镇压关中、汉中的农民起义;河南巡抚玄默,在镇压豫西一带的贼兵;

昌平副总兵左良玉,在河南被流寇主力牵著鼻子,疲於奔命;

四川副总兵邓玘则是在汉中府一带停滯不前,出工不出力。

面对进入四川的叛军,云贵川三省总督朱燮元、四川总兵侯良柱等人,却又被云南作乱的土司给死死拖在了边陲之地

眼下,大明的几路官军都在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面对这种情况,內阁的几位大臣,又再次提出了老生常谈的问题,统一事权。

以首辅周延儒为首的官员们认为,贼寇之所以能流突无定,四处逃窜,就是因为各省各镇,抚事权不一,互相观望,推諉塞责。

所以,眼下必须简拔一位重臣,开督设府,统摄各路兵马,专事討贼。

朱由检思来想去,也同意了这个意见。

他之所以一直没开这个口子,主要还是担心麾下臣子权力过大,容易生出事端。

可如今贼势越来越大,四川、湖广两个產粮重地都收到了威胁,朱由检也顾不上什么权力制衡了,只能先把贼寇镇压下去再说。

可是,朝堂诸公对於督臣的人选,却有著不同的意见。

这场关於督臣人选的爭论,很快便演变成了內阁首辅周延儒与次辅温体仁之间的党派倾轧。

崇禎五年,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

周延儒借著崇禎四年的科举舞弊案,大肆攻訐温体仁一党。

其中,温体仁的同乡姻亲閔洪学被拉下马,被迫辞官回乡。

而温体仁自然也不甘示弱,他表面不动声色,转而借武举一事暗中发挥,影射周延儒参与舞弊。

说起武举,这还是崇禎皇帝亲自牵头,採取的重大改革。

朱由检看见日益猖獗的贼寇,感念麾下的武將不堪一用,决定培养属於一批真正听命於自己的武將。

此前,朱由检命人整顿京营失败了,改革触动了在京的利益集团,导致眾多勛贵集体上书,纷纷抵制改革,怨谤纷然。

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变中,改革先锋李邦华被赶下台,黯然离京。

眼见京营盘根错节,难以改制,於是皇帝只能另起炉灶,设立了武举。

虽然明代一直有武举,但崇禎这次把武举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仿照科举殿试,直接搞了个武举殿试出来。

中式者一共有三十二人,其中能抡百斤大刀者,仅有两人。

这两人就是王来聘和徐彦琦。

但是,就在武举殿试按部就班举行的时候,出现了重大变故,同样能抡百斤大刀、武艺高超的徐彦琦竟然落选了。

一时武科举子们愤愤不平,议论纷纷,认为出现了舞弊。

当时正锐意重武的崇禎帝闻讯大怒,第一次开武举殿试,竟然就出现舞弊,这是专门跟他对著干呢?

於是崇禎帝將考官、监试御史等一大批官员下狱、撤职,然后又命人主持复试。

复试后选取百人,依照文榜例,分三甲传臚赐宴。

最终,王来聘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

朱由检看著武艺过人的王来聘大喜过望,当即给他连升十四级,授副总兵一职。

文试和武试都相继出现了舞弊,这成为了朝廷之上党爭攻伐的最佳利器。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派人马在朝堂之上,互相攻訐,骂得是不可开交,完全將军国大事拋在了脑后。

而如今,到了推举总督人选的关键时刻,这种党爭,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

周延儒率先站了出来,他推荐的是时任大名兵备道的卢象升。

他推荐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说卢象升文武双全,战功卓著。

但明眼人都知道,周延儒推荐卢象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俩都是同乡,都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而温体仁就含蓄多了,他倒是没有立刻站出来反对。

反而朝著身后使了个顏色,示意御史史范、高捷等人站出来,替他打头阵。

温体仁一党甚至都不懂兵事,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但凡是周延儒推荐的人,他们就必须反对。

卢象升这个名字,虽然大家都有所耳闻,据说確实有勇有谋,是个人才。

但也正因为其是个人才,就更不能让他成为周延儒的臂助!

什么剿匪不剿匪的,和咱们这些京师部堂官员有什么关係?

为了和卢象升打擂台,温体仁一党推出的人选是,时任山东巡抚的朱大典。

朱大典是浙江人,作为浙江同乡,朱大典在政治倾向上,天然地与温体仁的“浙党”,更为亲近。

朝堂之上,再次乱作一团。

各党派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吵得是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龙椅之上的崇禎,看著底下这帮丑態百出的臣子,只觉得一阵心力交瘁。

他把这些人,全都否了。

本来,在他心中的最佳人选,是洪承畴。

可洪承畴,此次在寧夏围剿巨寇江瀚时却损兵折將,纵寇逃脱,这让生性多疑的崇禎,不敢再对其委以重任。

思来想去,崇禎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另一个名字,陈奇瑜。

“够了!”

崇禎猛地一拍龙椅,打断了所有的爭吵。

他站起身,乾纲独断道:

“朕意已决!”

“擢延绥巡抚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视贼所向,隨方剿抚!”

就这样,明代中后期,文官系统里名义上最大的官职,五省督师,大明剿匪总司令诞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