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大娘走进一元观正殿,看到胡紫阳、李隆基、太平公主、司马承桢四个人在聊时政……怪不得李成义不满呢,合着就把他一个人赶出去了啊。
公孙大娘拿着两块黑铁令牌递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大孙子,外甥女,这是仙长赏赐你们的,拿到令牌,就会获得天庭雷部的庇佑,可以像我和李白弟弟那样召唤神雷劈人了。”
李隆基双手接过,左看右看,突然想到什么,转身对太平公主行了一礼:
“姑姑,侄儿从小就敬重您,此前种种,还希望姑姑不要放在心。”
太平公主知道李隆基是担心自己悄咪咪给他来一道雷,笑着说道:
“姑姑也一直很疼爱你,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我。”
姑侄俩现在手中都掌握着大杀器,为了各自的安全,只能猛打亲情牌。
这一幕看得李白腹诽不已:
“仙长给你俩令牌,是让你们更好的造福百姓,而不是让你姑侄俩内斗的!”
他见胡紫阳和司马承桢眼中满是热切,主动宽慰道:
“仙长说了,等你们修建的一元慈善馆开始造福百姓,就每人赐一块令牌,让你们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听到这话,两位见习道士顿时满满的斗志。
不怕难度大,就怕没目标……只要一元仙长指明方向,两人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公孙大娘将风扇的摆头功能打开,坐在蒲团问道:
“你们在聊什么呢?”
李隆基叹了口气:
“聊吐蕃之策呢,如今吐蕃方面蠢蠢欲动,不断蚕食陇右之地,我方只能被动挨打,却无法形成战略压制,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白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的记事本,面满是周易说过的话。
他翻了好几页,对李隆基说道:
“面对强敌,首先要统一思想,打击内部的分裂派、妥协派、投降派,拉拢温和派和侥幸派,统一思想,把对抗的思想贯彻到底,刚开始或许很难,但只要渡过前期阶段,就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李隆基也知道这些道理,但想要做出来,势必会花费很大的代价,今天他来,本就是寻求个心理安慰。
既然神仙都这么说了,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统一思想,对抗到底!
这次吐蕃使者就是跪下来求和亲,也绝不答应,发动大唐儿郎,一代代跟他们对抗下去,总有一天,大唐龙旗能插到高原之!
他离开时,公孙大娘提醒道:
“记得把论持久战再看一遍,不用怕吐蕃强大,只要大唐下一心,就能将他们赶回高原,把脸晒成猴屁股!”
李隆基心中大定,知道该往哪方面使劲儿了。
回到宫里,他仿照论持久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激励人心的文章,第二天早朝时,让高力士念了出来。
百官聆听此文时,李隆基拿出了黑色令牌,打算找个不开眼的,发个利是!
另一边,西汉元帝世界,同样在开朝会,但手握令牌的人,不是龙椅端坐着的皇帝刘奭,而是左将军、太子少师陈汤。
张禹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早朝刚开始就吵着要弹劾陈汤:
“此人粗鄙不堪,带着储君吃肉喝酒,还大放厥词,意欲挑起邻国争端,臣请陛下撤掉陈汤所有职务,将他贬为庶人,以儆效尤!”
陈汤掸了掸身的灰尘,抚平褶皱,脸带着和煦的笑容:
“继续说,不要停,你不说我还没发现,居然把你得罪这么狠,杀父之仇也不至于这么咬牙切齿吧?难道你也认郅支单于为义父了?”
群臣哄堂大笑,笑过之后,以谷永和刘向为首的朝臣,就开始弹劾张禹了。
这次陈汤没有再编故事,没有扣帽子,而是实打实的让谷永他们把张禹曾经犯的错讲了一遍。
耍阴招虽然也能干翻政敌,但总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还是用这种方式比较好。
等罪状列举完毕,陈汤亮出了手中的混元宫令牌:
“张禹,你敢对神仙发誓,这些事都与你无关吗?”
听到发誓两个字,大家不自觉就想起了匡衡被雷劈的惨状,就连张禹的脑门,也冒出了汗珠。
这时候,王凤突然出列为张禹说情:
“张博士负责论语的释义,在儒学中地位尊崇,若无张博士,世人无人可知论语之意矣!”
陈汤怒极反笑:
“昔年高祖建立大汉,可有论语一说?孝武皇帝开疆拓土,可有论语之功?如今大汉风雨飘摇,反而讲究起典籍了,他日异族来犯,你打算依靠论语退敌吗?”
说完,他一雷劈死张禹,当场宣布:
“若汝等真觉得论语重要,他日我可请孔夫子亲自讲解其中要义……但丑话说前面,届时你们若是不能全文背诵、不能做到孔夫子主张的德行操守,我便送你们去见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