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妙厨 > 第170章 邪门

第170章 邪门

宋妙一行住在官驛,桌椅是现成的。

她跟驛官打了个招呼,从各人房间里把傢伙式搬出来,就已经足够。

滑州乃是大州,又是水陆通衢要地,官驛自然占地甚大,所处的位置也很合適,既不在繁华闹市,也不至於偏远。

靠著吴公事並都水监的名头,她商借了门口边上一片空地——彼处不远就是滑州州衙往常张榜公示位置之一,州中百姓路过时候,多半会过来瞧一眼,哪怕不识字,也能对著被通缉犯人的脸指指点点一番,解解乏,凑个趣,再顺口问问驛卒有无新鲜事。

大头虽然定好了,可宋妙心中清楚得很,招人从来不是支个摊子出去,把人名字登记下来就足够的,尤其这一回招人的规模如此之大。

除却桌椅,还要许多其余物什,譬如得置几张大招牌用以定位醒目,又要去借若干木柵栏並安排人手维护秩序,还得要想办法做一批什么东西,叫来报名的人引为凭证,日后拿此报到,等等等等,林林种种,琐琐碎碎。

最最要紧的是,招人的时候就要想好怎么安排。

譬如哪里需要多少人工,什么时候找谁人报到,哪怕暂时定不下来,纸面上也要有个计较,最初的时候就做好打算,几人为一组,几组为一队,谁人为头领,必须將管理之责拆分开来,不能全数指望自己来做。

否则一人对几人、十几人还好,等到几十人就有点吃力,要是一人对上几百,上千人,就是神仙来了,也没那么多耳朵去听他们说话。

要是刚开始的时候底子没打好,或是场面不能维持秩序,或是名册做得不够整齐,或是號牌凭证没有及早发放,或是报到、集合等等一应交代不够妥帖,后续就会乱作一团。

运气好的,不过事情乱糟糟,后续上数倍人力、精力补回,运气不好,若是人多,现场发生踩踏,一旦出了人命,便是百功也难赎其罪责,不能弥补。

宋妙手头现有人手。

留下一半人继续削切萵笋,她选出一半人逐一做了分派,三人一组,一组专责布置摊位,去採买,买布、买纸,找棍子等等,再打听哪里有木柵栏——巡铺肯定有,如果要借,怎么才能借出来,或是许多商铺也有,能不能借,怎么借。

一组去探问眼下那衙门招募人手摊子是否已经开了起来,分別在哪里,怎么安排的,人手如何,现状如何,有无人排队,排队多不多。

一组专责凭证。

眼下一晚上功夫,时间太紧,宋妙知道旁的正经东西是做不及了。

她交代眾人分別去多找几个刻章师傅。

应募的劳力虽然多是穷苦出身,不认字,但此时消遣不多,农閒、年节时候许多都用摸牌打发时间,即便不摸牌,也见过旁人摸。

不管是叶子牌也好,大字牌也罢,眾人多数都能认识从一到十数字。

除却数字,又要刻一个河渠事务招募人手专用章,上头笔画简单,不过刻锄头一把,几道流动波纹以喻河水,叫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的,便足够了。

届时让纸铺把纸按巴掌大小裁了,眾人就专司盖章,每张纸各盖专用章一个,又按数字从小往大盖上去,最后还要留有余地好往后拿来盖分组章。

发放时候,既要就按著这牌號逐一在名册上登记,另也要让来报名人在纸上、名册上分別画押。

当然,这许多都是设想,幸而费都很少,可以先行准备好,等到孔復扬回来,再同他好好商量要不要用。

毕竟宋妙所想所做,只是打个底子的过渡,好叫日后接手的人能省时省力,最快上手。

今日来的这一眾浣衣妇都是当地人,谁在家不是大行小事一把抓,样样皆熟,听得宋妙把事情一说,因她说得细致,诸人不用手把手带,自己就晓得应该怎么做。

这个说:“我大姑姐她兄弟在东巷纸铺做活,咱们且去问问价,看他说哪家便宜,比对妥当再去买,能省一点是一点!”

那个道:“刻章的要价贵,我隔壁那左家有个叔叔从前是给人刻碑的,正好听他侄儿媳妇说老头近来閒著,我看看叫他去,这人动作顶快,住得离这里还近,就在临街!”

一眾人群策群力,边走边说地往外快跑而去。

宋妙忙把人叫回来,按人头给了钱,说明是误餐贴补,如若错了饭点,就拿这个路上吃一口垫垫肚子,又说今日试工,不论最后用或不用,都会给足贴补,今晚如若耽误迟了,一个时辰多给十二文钱。

滑州不比京城,十二文已经能买不少东西。

眾人正是爭取活来乾的时候,听得不独有钱,竟还有什么误餐贴补,另还多得十二文,只恨不得多耽搁些,简直喜不自胜,一时跑动时候,那双腿蹬地都更有劲了似的。

把外头事情事情尽数安排出去之后,时辰已经不早。

宋妙这才转头回得晒坪上去看萵笋。

萵笋买得很不少,不过人多力量大,一眾娘子婶子又是利落的,一日功夫,已经处置好了,去了皮洗乾净,一部分已经切段晒了半天,另一部分则是切了片正做晾晒,还有些湿。

这会子新缸已经送来,也已经洗净晾乾,宋妙指挥眾人把切段成条的码进缸里,做了个酸罈子,又取了些来做醋酸萵笋。

等这里收拾得差不多,眼见已经辰时末,她检查一遍,果然那马婶子没有夸口,选出来的都是手脚乾净利落的,事情做得很妥当。

她也不吊胃口,只叫眾人明日早上仍旧过来,届时另有事情安排。

一时此处人人欢喜,又有人却是壮著胆子道:“宋小娘子,下回那等加班加点的活,也可以安排我的!”

宋妙看了对方一眼,认出对方来,道:“廖娘子忙得开吗?你家三个小儿,有个才满周岁,不用早些回家照管?”

那廖娘子闻言有些动容,哪里想得到对面人不但记得自己姓氏,甚至还记得自己家情况。

她马上应道:“他大哥带著哩,七岁小儿能当家了,带弟弟妹妹哪里不得行?况且晚上我那婆婆同孩子他爹也都回去了,自当照管,我在外头正经做活挣钱要紧!”

一时其余人才晓得自己为什么挣不到那额外一个时辰十二文——原是个个家中有幼儿的——也忙上前,这个说家中不需要照管,那个说自己一样可以加班加点,不用顾忌太多。

但也有三四个没敢出声的,却是家里娃儿实在太小,又无人帮著照应,只好按著时间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