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顾山等人就准备给银行挖坑,而是以备不时之需,都想著鱼场搞大搞强,但天还有不测风云呢,不留一手准备怎么能行。
再说了,这也是很多老板的常规操作,公司亏的裤都快没有了,欠的钱都嚇死人,但老板和高管依旧拿著天价工资。
怎么,这靛,和尚摸得,顾山和小伙伴就摸不得了?
那自然是要摸的。
总而言之,鱼场这事要是做起来了,那就是实业,做不起来那就失败嘍,大了不弄几人进去,
估计也弄不到顾山这几个,因为大家只是投资人。
反正不管是谁进去,吴秋山这傢伙倒霉也算是让顾山最后还能剩下点开心事。
当然,这些弯弯绕儿不能和长辈们讲,他们要是知道非得担心的睡不著觉不可。
看完了院子,大家回到了馆子里坐了下来。
黄巧珍问道:“饿了吧,饿了给你们下一碗麵尝尝”。
李彩英听后笑道:“还真是有点饿了,下午的那一顿吃的也有点太早了,几乎是午饭连著晚饭一起吃的,您不说还好一说肚子就叫了”。
黄巧珍听后开心说道:“等著,我去给你们做去,我这面啊现在都有回头客了”
提起自己的面,黄巧珍真的挺开心的,虽然每天的生意不多,但是偶尔这么两三个回头客夸奖,就成了老太太的动力,感觉越干越有劲。
老人家不就是这样,没事可干了,精神头也会跟著垮下来,就像是很多人一退休,很快这样那样的毛病就出来了,上班有活可乾的时候反而啥病都没有。
就是因为每天有事可做,精神上有个寄託,
“你別进来了,出去等著吃就行了,让你爸过来打个下手”。
见儿媳妇要跟自己进厨房,黄巧珍连忙说道。
顾山见了,衝著母亲说道:“妈,您就別进去了,奶奶现在掌勺一般不让人搅和”。
李彩英也知道,电话中听儿子提起过婆婆现在小馆子做的干劲十足,於是便笑呵呵的坐了回去黄巧珍那边开动了机器压面,煮汤下麵,然后浇卤堆浇头什么的一气呵成,很快三碗热气腾腾的面便端了上来。
“皮肚面!”
黄巧珍笑道。
“这里人很少吃,不过现在有几个回头客挺喜欢的———”黄巧珍很得意。
面卤浇头什么的手艺都是从蔡瀚文那里学来的,唯有这皮肚是黄巧珍自己做的,而且由以前老家时候用的猪皮换成了这里很多的羊皮,做出来的皮肚更加细腻吸汤也更多,收的也更紧,带汤的效果也更强,也就是说汤汁进到嘴里比猪皮肚要多。
最主要的是更適应这边人的口味,或者说是习俗。
面很好吃,李彩英和顾明远两人赞的一点水份也没有。
顾山这边埋头吸溜著面,很快一碗吃完,又让奶奶给自己加了一份面,连著拖了两份面进肚,
这才觉得心满意足。
正准备拍拍肚皮大讚一下奶奶的手艺,结果手机响了起来。
顾山掏出手机来一看,发现还是个几乎不给自己打电话的人打来的,四方村的徐大哥,说老实话,如果不是手机上的號码明確標註著四方村徐大哥,后面跟著他家的位置,顾山一时间都不一定想的起来这个人。
拿著手机来到了屋子外面,顾山提了一下裤角,蹲了下来。
“喂,徐大哥,我是顾山”顾山等电话一通便说道:“这些天日子过的好么,地里的庄稼该收了吧,您家里种的是玉米还是?.”。
一通閒扯。
也就是假客气,谁都明白这话打的肯定有事,但第一时间都没有扯事,而是胡鸟扯。
顾山以为徐大哥可能是要问自己借拖拉机啥的,因为马上就农忙了嘛,顾山家也没种什么地,
所以顾山的拖拉机就有不少人惦记著借来用一用。
去年到也没什么,借就借吧,但今年顾山亲舅舅在这儿种地,这拖拉机哪还能借给別人。
结果,徐大哥说出事来,把顾山给弄懵了,人家根本就不是借拖拉机的事。
“什么?您开玩笑吧,来我们家拜拜?拜什么?”
顾山有点憎圈了,不是小憎圈还是大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