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刚说到一半,赵二溜就插嘴道:“是不是引来大熊霸了?”
刘家小子一愣:“您怎么知道?”
赵二溜微微仰起头,隨口说道:“我想我以前碰到过这种情况。”
孙伟才、夏长海:……
一老一少有些无语,这又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从赵二溜嘴里说出来,怎么还这么带劲呢。
鹿,浑身上下都是宝,但这年头,民间对鹿的开发利用,远不如后世全面。
当下人们最喜欢的是鹿鞭,连鹿胎都没那么受重视,所以,用药捕鹿的人基本选择在每年的四五月,在公鹿经过的地方放药引。
而公鹿常去的地方,和棕熊的活动区域重叠,都在高山脚下的石墙带、乱石堆附近。
放药捕到公鹿后,通常只会取下最值钱的部位,剩下的大部分鹿肉,只能先丟在山上,这並不是浪费,这年头连野猪肉都被当成宝贝,谁会捨得丟掉更值钱的鹿肉呢?
只是先暂时放在山上,等回头叫人一起运下山,这么做虽然有损耗的风险,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头成年的马鹿,最少也得有四五百斤,重的能达到七八百斤,这么大的块头,一两个人想从高山上搬下来,根本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叫上朋友,回头一起运。
本来这么做没什么问题,和熊瞎子也扯不上关係,问题就出在时间上,四月份恰好是棕熊刚结束冬眠,四处寻找食物的时候,本就飢肠轆轆,闻到最喜欢的鹿肉味,棕熊怎么能忍得住。
哪怕距离再远,只要闻到马鹿肉的腥味,棕熊都会专门赶过来享用。
有些棕熊甚至会留在原地,吃上一整夜,补充冬眠期间消耗的体力。
这样一来,等第二天猎人再上山,就有遭遇棕熊的风险。
那年,安河大队的几个人第二次上山搬鹿肉,就迎面撞上了棕熊,运气好的是,那只大棕熊吃了一整晚,肚子太撑没力气,没有伤人,不然可要出大事了。
那几个猎人回来后,心里不服气,立刻组织人上山围猎那只大棕熊。
安河大队有专门的猎人队,不缺对付熊瞎子的人,可那些猎人担心熊胆不够分,等他们再回去的时候,那只大熊霸早就离开了。
开春那几天下雨,地上没有找到明显的痕跡,加上几个人没带猎狗,只能无奈地返回。
第二天,不甘心的几人做好准备,带著 8只猎狗再次上山。
到了下午,只有两条猎狗自己回来了,还有三条是被背回来的,另外三只猎狗,全都丟在山野里没了踪影。
消息传开后,第三天,又一群人组队上山,大家都盼著能有好消息,可传来的却是噩耗:去的时候有十条猎狗,回来只剩 4条。
这下彻底轰动了!
熊霸难对付,大家都知道,普通的熊瞎子都难搞定,更別提这头更大的熊霸了。
关键是两场“战斗”下来,压根没人见过那只大熊霸的影子,这可不是一般熊瞎子能做到的。
后来,出於安全考虑,安河大队直接组织猎人队进山,数十个小队把山头搜了好几遍,打野鹿打死了不少,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头熊霸的踪跡。
打猎这件事,隨机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