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先撩者贱
灵活,太灵活了!
这就是读书人的身段,我闹了,你不理我,那我也可以学习实学,只要不耽误的进步就行。
隨行的山东巡抚確认了铁路学校方面的说法。
办学习班,哪怕是短期的,贾璉也认为是件好事。
怎么说呢,人性是很复杂的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思想和行为是跟著利益走的。
当然贾璉没有第一时间认可这个事情,答应的太快了生怕不值钱。
“上个月还给京城送信,表示师资力量不足,向京城求助。现在要办培训班,老师够么?”
贾璉说著话没看山东巡抚和校长,而是转头东张西望,似乎並不在意这个事情。
山东巡抚倒是个识趣的人,上前来低声道:“实学的老师別的地方也没有,地方上有难处,还请大人支持。”
是个官都知道,新式教育这一块贾璉说了肯定好使。如果是以前呢,倒也无所谓,反正不在一条赛道上竞爭。现在不行了,李元直接逼著各级教育衙门乡试加入实学的內容,接著又在殿试和庶吉士考实学。教育机构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的资质,地位就很难保证了。
说起来什么人最狠实学啊,不就是礼部这条线下来的各级教育衙门么?
闹归闹,但没用,一个是上面没人带头,一个是眼下是皇帝和朝廷强势的时候,下面闹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既然巡抚大人这么说了,那就办一个学习班,不过这费用可不能少,不能让教师白干活。”
贾璉笑呵呵的一句话给定下了,山东巡抚身后跟著的官员们,脸都绿了。
以前你们不屑於实学,现在还要钱来学,到了还要说谢谢。
贾璉忍不住想起了白宫谈判的名场面,和那句经典台词:说谢谢了吗?
还好,贾某人只收点学费,没有要你家里的矿,良心值掉的不多,需要的脸皮也不多。
视察学校后,准备回去时,山东巡抚又凑近了问一句:“刚接到的消息,衍圣公来了!您看看……?”
贾璉皮笑肉不笑的看著山东巡抚道:“怎么?拿衍圣公压我?”
山东巡抚尷尬的笑了笑,如此直白的说话,实在不像官场中人。实际上山东巡抚也明白,贾璉如今的地位,此刻確实可以隨心所欲。
类似於某个带著奉化口音的人在说,你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一点。】
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我要在乎算我输。
“大人,这个……,实学也是儒学一脉。”山东巡抚吞吞吐吐的,找不到合適的话来讲,总不能真的拿衍圣公来压贾璉吧。
贾璉听了呵呵一笑,扭头问校长:“怎么,开学的时候没请衍圣公到场?”
工程学院的校长不慌不忙的回答:“请了,没来!还说,耻与为伍!”
贾璉听了哈哈大笑道:“你是被我连累了,当年我在济寧平叛的时候,没有去拜见过衍圣公。可是怎么说呢,即便去曲阜,也没啥可看的,圣人的书从小就读,圣人的雕像,文庙里有。非要说曲阜孔家的特產,应该是给蒙元上的降表,这倒是独一份的。”
当著眾人的面,贾璉说这么一番话,嚇的所有人噤若寒蝉,没人敢再开口了。
好些官员面带怒色,恶狠狠的看著贾璉,就是不敢上前,只是站著看他上车走人。
马车上的山东巡抚浑身哆嗦,后悔极了。到底是有多想不开,才在贾璉面前提衍圣公,然后听到一番骇人听闻的话。
可惜他不是贾璉,不然还能知道,给异族的降表,可不止一份啊。
“大人是不是过了!”山东巡抚小心翼翼的提了一句,坐在斜对面的贾璉,不紧不慢的开口:“圣人是圣人,孔家是孔家。贾某尊的是圣人,与孔家何干?都说君子之德,五世而泽,圣人驾鹤西去都两千年了,这都多少代衍圣公了?圣人是万世师表不假,衍圣公呢?对朝廷对百姓做了那些贡献?我堂堂朝廷从一品大员,还要屈尊见他?笑话!”
因为民间报纸事业的兴旺,济南本地也有好几家报纸。
媒体的特点懂的都懂,看起来啥都敢往外发,实际上他们最清楚,什么人得罪不起。
贾璉的一番话传的的很快,但是报纸上却一个字都没提。即便贾璉的专列离开了,依旧是一个字都没提。
他们是不想挣这个钱么?非也,实在是不敢。原因也很简单,贾璉是可以跟他们讲物理的人。
还是有官员愤愤不平的,而且还不少呢。这不,贾璉刚离开,山东各地的官员,上了几十份奏本,弹劾贾贼。
奏本到了京城时,分管这一块的方颂人都看傻了,大哥,你这头也太铁了吧,心里明白就好,你当眾说啊。
思来想去,方颂拿了纸条写了一句话,戏言尔!】看看觉得不妥,又换了一张纸条,不合时宜之戏言尔!】
这下满意了,不能更严厉了,上个月方家管家匯报,卖碎石子挣了好几万元呢。
转给林如海后,方颂快速的走人,交代一句身体不適,回家了。
没一会林如海从办公室里衝出来找方颂,得知他不舒服回家休息后,气的破口大骂:“彼其娘之!”
林首辅如此失態,惊动了李清等人,纷纷出来询问何事,林如海知道这事情瞒不住,给大家都看了之后,眾人也都沉默了。
潘季驯歪歪嘴,强忍著笑道:“方相真乃妙人!”
岳齐沉默了一会才道:“倒也不算过分。”
李清內心翻腾一番后,觉得就这点料,拿不住贾璉,乾脆点头道:“林相不必动怒,就这么呈送御前吧。”
林如海倒是没想到,一帮平时面和心不和的傢伙,此刻如此的和光同尘。
“好,那便如此呈上去。”林如海说完立刻派人送御前,秘书处这边接到內阁转来的奏本和方颂的批覆,看完之后不敢处置,立刻送李元跟前。
李元正在为两件事情恼火状態,一个是太子师,一个是《仁宗实录的编撰初稿不能让人满意。
前者礼部那边倒是给了个名单,李元看完无法满意,因为都是一些穷经皓首的腐儒,怕给太子教坏咯。后者嘛,翰林院那边整了个大活,对於承辉帝的一些变法举措,颇有微词,甚至可以说是激烈了。尤其是摊丁入亩的改革,更是加了一些逼死士绅的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