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红楼:我是贾璉 > 第577章 贾喷子

第577章 贾喷子

这个事情贾璉自然是提前知道的,並且暗中推波助澜,运作了一番。

消息传出后,京城的报纸也都跟著连篇累牘的报导。海外领地澳洲发现金山。

出海对於国人而言,一直都是风险极大的行为,国人只要不饿死,就不愿意背井离乡。

这些年,隨著报纸在全国的推广,民间的风气渐渐的发生了变化。江西、湖南两省的年轻人,就有不少南下谋生。两江省隨著海贸的发达,出海发横財的梦想,像瘟疫一样在不断的传播。

人在穷的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的时候,冒险从来都不是什么难做的选择。

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选择奔向大海,最终能回来多少人不得而知,有多少人梦想成真也不知道,总之在贾璉看来,不是坏事。

一百年的太平年景,加上红薯玉米的补充,大周人口的密度在不断上升,儘管没有做人口统计,按照清朝的情况来算,三亿是有的。

毕竟这个时空,长江以南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四川也守住了。

不要小看这三亿人口,即便是现代,人口三亿的国家屈指可数。

由此可见,农耕文明的承载能力,远胜同时期的对手。

贾璉被宣进宫时,承辉帝与一干內阁大臣,各部尚书,正在围著桌子上的狗头金转圈欣赏大自然的馈赠。

“不器来了,就等你来说说南洋的事情。当初力主出海下南洋的是你,如今老二在南洋乾的不错,也少不得你的一份功劳。”

承辉帝很主动的一番话,自然是有原因的。贾璉来之前,各路大佬们还就南洋的事情进行了一番议论。

主要的爭论点是南洋的税收多了个独立收税的部门,从成果看,南洋各地的税收数字,第一年正式开启税收独立就达到了一千万元。

这个数字就很嚇人了,难怪要好好议论一番。

这个数字是不是李元刻意为之不好说,但肯定不是啥坏事,贾璉乐见其成。

只要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由得朝廷不重视。南洋只有三年的免税期,三年之后,税收的一半就要上缴国內了。

爭议时,甚至有人提出,不如明年开始就上缴一半的论调。

贾璉笑著先见礼,完了才上前看看这堆狗头金。

“南洋之地虽有瘴癘之害,只要做好防护,多灭蚊,喝开水,风险大大降低。南洋气候炎热,水稻一年三熟,更有高產的木薯之类可果腹。只要人勤快点,断无饿死人的事情发生。本朝承平日久,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已经到了激化边缘。朝廷应该鼓励出海,种地的人少了地主也会心善的。”

贾璉笑眯眯的说一番话之后,大殿內的官员们,脸色都不好看。

尤其是最后一句,连挖苦带讽刺的,谁家还没个几千亩地啊。

就算是贾璉的食邑,如今也招募了大量朝鲜人去种地呢。將来要挖煤了,农民就地转岗好了。

“这些年,河北山东多有百姓出关谋生,河南山西多有百姓西去关中河套,人地矛盾情况已经缓和多了。不必危言耸听。”

李清开口不咸不淡的反驳一句,贾璉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冷眼看他。

李清故作镇定的回看,贾璉等了一会才问:“李相总督陕甘,饥民几何?救了多少?河南人口千万有余,西入秦关者又几何?”

“这个如何知道?也没刻意仔细算过。”李清身为阁臣,这话不回答是不行的,当著皇帝和同僚的面呢,你主动挑衅的哦。

“说起来,贾某比不得李相淡然,在两广时,每年出海的人口都有统计。以广东为例子,六年之间,陆续出海人口百万有余,闽浙那边不知有没有统计,估计两个省加起来也差不多。加一起算二百万人口吧。国朝之初,人口近一亿,百年之后,少算一点,三亿人口总是有的。试问李相,现在还觉得,国內人地矛盾缓和么?”贾璉直接拿数字说话。

李琴被问的哑口无言,他也懂一些农业,再怎么精耕细作,土地的產出都是有限的,即便是轮作,產出依旧会逐年下降。

具体到国家全局的时候,拿数字说话,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远的不说,摊丁入亩全面推广后,清查出来的隱田数字就是千万亩计数。

就这,还不保证全部查出来了,贾璉有理由怀疑,没查出来的隱田,与查出来的数字相当。

现在贾璉別说主政了,阁臣都不是,这笔帐迟早要跟地主们算清楚的。

世人都以为,承辉帝在护著贾璉猖獗,所以要隱忍,等待新君上台,再与贾璉清算。实际情况是,承辉帝在,压住了贾璉。换个新君上台,贾璉真就肆无忌惮了。別管是李亨还是李元上台,贾璉都有充分的把握,掌握权柄,宰执天下。

现在真正在隱忍的其实是贾璉,而不是那帮虫豸。

把李清压下去后,贾璉继续大声道:“五年之內,向南洋移民一千万,我认为这是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朝廷不能只口头上鼓励,要真金白银,鼓励百姓出海谋生。让他们明白,继续留在国內,但凡有个天灾人祸,就是饿殍遍地。贾某绝非危言耸听,原因各位心里都清楚。”

“够了!袞袞诸公都是废物,显得你能?”林如海开口打断贾璉,让他闭嘴不要再说了。

贾璉被呵斥之后,笑了笑,抱手致歉,自觉的退下。

张庭恩缓步出来说话:“今年运气不错,全国范围內没有灾情上报。没有天灾是少数,发生天灾才是常態。往年预防天灾靠各地的常平仓以及朝廷的賑济,今后可以加一条,鼓励百姓出海谋活路,朝廷出钱出粮,护送出海。这笔钱,可以让南洋以及受益的沿海省份出。”

贾璉听了这话,立刻开口反驳:“张相此言,贾某不敢苟同。地方官府不能在天灾时救济灾民,本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南洋各地,沿海各省,愿意帮忙是情分,不愿意帮忙是本分。难不成朝廷收税时能放过这些地方不成?”

“不器此言差矣,內地辽阔,各省有不同的情况,有的省份確实环境恶劣,灾年难以自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谈何本分情分?”

难得看见贾璉与张庭恩对阵,岳齐自然要出来加一把火。

贾璉自然不惯著他的毛病,直接开口反驳:“地方有天灾乃常態,请问岳相,地方有灾时,当地士绅存粮拿出来賑济了么?当地粮商又在做甚?远的不说,五年前,京城粮价是个啥情况,这两年京城粮价又是多少?如果不是走海运,当年济寧之乱,漕运断绝,京城粮食价格成倍往上翻的时候,士绅呢,粮商呢?他们怎么做的?回答我!”

岳齐顿时结结巴巴道:“我辩不过你,哼!”说著退下了!老脸红的不能看。

“当初的边军猛將,入了京城后这才过去多少年,就变成了曾经最討厌的人。所以,岳相討厌的不是那些肉食者,而是肉食者不是自己。”

贾璉再加一刀,岳齐直接扭头。

“不器,得饶人处且饶人!”李清出来缓和局面,给大家递台阶。

“闭嘴,你也不是啥好鸟。天灾人祸忍飢挨饿的不是你家人,你毫无感觉对吧?贾某出征平乱时,能做到拿军粮賑济灾民,李相在陕甘总督时,可曾愿意从牙缝里省下一顿粮食?没有,你不但做不到,还要顿顿有酒有肉,否则浑身难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灾人祸时,对著饥民去说啊。看看他们怎么回答你!”

李清也目瞪口呆的退下了,被喷的无言以对。

贾璉转身看著眾人继续道:“这些年,贾某搞研发厅挣了不少钱,为何没往兜里装?而是大规模的搞工程?不就是为了百姓能多一个挣钱的地方么?贾某清理研发厅的时候,吃閒饭的无关人等,共计七百八十三人,各位朝廷重臣,你们做了什么,心里最清楚。”

“好了!”眼看战斗要升级了,承辉帝开口了,打断了贾喷子。

贾璉冲承辉帝抱手:“微臣无状,微臣告退。”说完,不等承辉帝批准,抱手后退,至大殿门口,转身就走。

承辉帝无奈的看著贾璉,也没留他,这位臣子,就是这么有个性。

以前说话还很收敛,如今说话,真是谁的面子都不给,张庭恩都被喷了。

大殿內陷入了死寂之中,贾璉一通无差別的开火,没有一个无辜的。

人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都是读过《道德经,谁发家是靠勤劳致富啊。

草民们不勤劳,老爷怎么怎么致富呢?

这才是正经的道理。

承辉帝能感觉到,这是贾璉自上次士绅一体纳粮之后,內心的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今天真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了,摆明了看我不顺眼就搞掉我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