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出人预料的收尾
蛇无头不行,很多事情就这样,上面没人带头,下面自然闹不起来。
贾璉一纸公文,两省官员立刻闭嘴,个別头铁的,倒是上了奏摺反对,但怎么说呢?
显得你能是吧?跟上司作对是吧?
於是,来自上司的铁拳收拾一顿,总督大人,您都看见了。
贾璉做巡抚也好,代总督也罢,吐出一个不对下级的事务指手画脚。不像某些人,芝麻大的权利都要抓在手里,无时无刻的彰显存在。
两广没闹,两江也没闹,陕甘也没闹,四川也没闹,官员甚至都没上报所谓的民情,下面的士绅一看不行,赶紧给各自的关係写信,得闹啊。
可惜,这不是雍正朝,也没有马副將当面喷田文静的场面。
全国范围內,反对的声浪还是很大的,当然这个反对,官员是很少直接表示反对的,而是將基层的“民情”上报给中央。
大概都是这个调调,摊丁入亩政策有很大的问题,下面的士绅闹的很厉害,且人心不稳,唯恐耽误夏税徵收,特此上报。
实际上这个政策一旦实施,损失最大的就是士绅,其次是地方上的吏,官员倒是没太大的损失。
但怎么说呢,架不住贪官多啊。
大多数省份的大多数官员都在表示反对,京官层面,反对的也是多数,尤其是一些权贵,也积极的表达反对的意见。
这个很简单,谁的田多,谁著急。
真正的普通人,三观正常的普通人们,也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们,心里明镜似得,谁是人,谁是鬼,看的清清楚楚。
就这么一件事情,承辉帝同样看的清清楚楚,哪个臣子是真正的公忠体国,哪个臣子私心重。
面对排山倒海一般的反对浪潮,承辉帝岿然不动,非但不慌,反而用小本本记下,都是谁在反对。
同时遭遇巨大压力的人是方颂,只要是反对摊丁入亩的奏摺,一定会把方颂拉出来鞭打一番。奸佞的帽子,不要钱似得往他头上扣。
因为被弹劾的太多了,方颂这段时间呆家里装病,不上班也不上朝。同时还要写奏摺自辩。
整个六月份,最炎热的季节里,因为这个事情,闹的是沸沸扬扬,甚至可以说疯狂。更离谱的是,还有地方士绅,组织百姓按手印,反对摊丁入亩。类似的一块大布上,按了上万个手印,由地方官送到京城,並附一份“民意书”的现象,出现了十几回。
方颂可以装病不出门,但架不住一家人要吃喝啊,下人出门买菜,被人堵著了,一顿好打。
五城兵马司的人倒是来了,也出手制止了,但没有抓打人的凶手。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三四回,搞的方颂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遭到了巨大的影响。
承辉帝闻讯之后,把李元叫进宫里问他:“方总宪的家人出门採买被打,为何不抓凶手?”
李元欲言又止,最后来一句;“儿臣惭愧!”
承辉帝看著他久久不语,失望的挥手示意他下去吧,转头让龙禁尉的人,给方颂家里送东西。
方颂得知龙禁尉送来一堆日常生活用品后,激动的亲自出迎,並跪在院子內,衝著皇宫的方向磕头:“陛下之恩,天高地厚,微臣铭感五內。”
承辉帝得到回话后,很是感慨:“倒是个知道感恩的!不像……。”
更多的奏摺,隨著时间的推移来到,就在对方颂的喊打喊杀,到达了一个新的峰值时,突然就开始断崖式的跌落了。
是这些人放弃了么?非也,是新的目標出现了。谁呢,贾璉啊!
贾代总督一纸公文,直接把態度落在纸面上,儘管没有特別出格的话,但是他拦住了两省官员,不许他们就此事表態,並且强调服从陛下即可。
这事情传的那叫一个快,很快漫山遍野的奏摺往京城匯聚,都是弹劾贾璉的。这次也不遮掩了,直接就点名了。
罪名:欺凌下属,堵塞言路。这个贾璉要干什么?他堵的住两省官员的嘴,还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一开始只是官员弹劾,后续的发展变成了各地士绅,纷纷上“万民书”,说他鱼肉地方,残害民生,要求严惩贾璉。
最搞笑的事情发生了,別看其他地方的士绅那么积极的要搞贾璉,两广却没有类似的举动。
尤其是广州这边,士绅们並没有跟著闹,非但没闹,反而都在忙著给贾巡抚唱讚歌。
只能说,一开始地方士绅对贾璉是挺仇恨的,但是隨著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贾代总督人还不错哩。
以前的王子腾,为了凑集军费,总是搞一些巧立名目收钱的勾当,贾璉完全不搞这些。还有就是贾巡抚大搞军备,所需的物资从哪来?当然是从民间採购,因为军备的缘故,广州城里的民间各种作坊,增加了一倍有余。
武器製造需要大量的钢铁,原本的官营铁厂產能不足,大量的订单落到了民间,造船需要的各种物资,比如缆绳,帆布这些,都需要民间採购。
贾璉是搞钱,但这钱他没装口袋里,而是用掉了。隨便哪一条產业链的上下游,都跟著收益了。贾璉还大搞基建,翻新道路,修建码头。水泥是自己烧,但砂石都是地方上採购的。如果说对外贸易,受益的不仅仅是广州一地,而是遍布全国,那么贾璉在广东搞军备,搞基建,受益的是全省。
至於广西那边为何没有闹起来,因为自顾不暇了。王子腾这个老混蛋,从广西弄走了十几万人口,还都是青壮。別以为十几万人很少,不疼不痒的。一个省少了十几万青壮,田间地头能干活的主力就会严重不足,码头上的搬运工都人员短缺了。
最最关键的是,迁移人口的事情,得到了地方官员的配合,他们收了王子腾的钱。现在地方上的士绅土豪,对王子腾严防死守,地方官员压著各种声音扩撒,贾璉那点事情,谁还顾得上啊?就算有人想搞事,地方官员就出手按住了。
可以说,贾璉出手之后,立刻吸引了所有的火力。你还別说方颂品级更高这类话,谁都知道,搞掉贾璉的威慑力,比搞掉贾璉要大的多了。
对於朝中发生的弹劾自己的风潮,贾璉可谓一点都不带担心的。这算个屁啊!你们还能咬老子?
对於方颂来说,得知贾璉站出来吸引火力后,他倒是没有继续跳了,只是在私下里感慨,方某人为了陛下的欣赏,硬著头皮上奏摺,说穿了私心更多一些。贾璉是真的全是一片公心,为了公事出手压制下属,不让他们谈论此事。
如果说官面上的弹劾声音很大,进而影响到市井之间。那么,京城的市井之间,关於贾璉的討论,並没有那么一边倒。
尤其是在京官层面,支持贾璉的和反对贾璉的人,居然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
这么说吧,年轻的官员,务实的官员,有进步想法的官员,基本上都站在了贾璉的一边。
有人上奏弹劾歷数贾璉的各种罪状,就有人上奏为贾璉说话。
甚至为贾璉说话的人还占据了一定的上风。原因很简单,贾璉的功绩,拿出来说,每一件都很硬。
反观那些批判贾璉的人,能说的话也就是那么一两句,一句是鱼肉士绅,一句是堵塞言路。想找第三个罪名,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