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又是年关將至
內阁达成一致后,新一期的邸报上,刊登了贾璉奏摺的全文,並且在京城里的主要报纸上的醒目位置,都进行了全文刊登。
贾璉,贾不器,这个名字立刻读者们想起了很多不那么美好的往事。
市井之间开启了一场关於贾璉往事的热议,因为这个热议,京城的治安都变好了。
上了邸报,明发全国。这份待遇,贾璉看了都觉得膈应,一个人在书房里长嘆一声:“真不当人啊!”
一场鼓动立储的风潮,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就这么平息了。
是这些人改正错误了么?非也,实在是贾某人过往的战绩太过辉煌了。
按理说,总是要在报纸上打笔仗的,这一次真没有。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只能说,作死也不是这么作死的。就算一些年轻的愣头青,也会有家里人和好友拉著他別犯傻,免得被连累。最后,报纸也不敢登啊。
城这个別称的来歷,看看春节就知道了。满大街的,到处都是卖人。这个季节,还能看见,只能是这里了。
光著脚的报童,满大街飞奔,不断的高喊:“卖报卖报!海龙头接受招安,从此海上太平。”
贾璉来之前,本地也是有报纸的,不过都是一些影响力很小的报纸,民间读书人自娱自乐的性质。
巡抚广东之后,贾璉授意之下,薛蟠出钱办了一份报纸,名曰:羊城时报。
有资金,有经验,有技术,特意搞了一条金属活字,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前几期还免费送。
广州时报在很短的时间內,横扫城內其他报纸,印刷量从最初的三千份,很快就发展到五千份。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下面各州县官员的功劳。他们为了拍马屁,每期都要订五十或一百份。
隨著年关来临,新一期的广州时报发行量达到了八千份,这其中王子腾凑了个趣,订了一千份报纸,送往交趾。
基本上这个发行量到头了,这里比不了京城,更比不了江南富庶之地。
新一期的报纸上,有一个招生启事,招生单位为职业技术学校。
没错,贾某人的技校,办到广州来了。还是老套路,学制三年,第一年学理论,后两年学实践。
你要说能学到多少理论,这个真不好讲,但是学技术是肯定没问题的。
就在贾璉大张旗鼓的运作技校时,接到了来自牛继宗的一份公文,他的水师学堂办学受阻,原因是缺老师。
水师衙门成立后,在天津设水师学堂,一切都就位之后突然发现,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儘管已经托请英法公使僱佣西洋教师,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本土的船只倒是不难找到老师,难的是西洋战舰的操作,以及一些航海知识,本地老师根本教不了。
举个例子,大海上如何辨认方向,老渔民告诉你,看星星,看月亮,看太阳。问题这些在近海还能发挥点作用,一支以远洋为目的打造的水师,怎么可能用这种方法?以前牛继宗是忽视,等他发现时,已经有点晚了。毕竟是步战出身的將领,缺少相关经验。现在呢,牛继宗请贾璉帮忙,派遣几个老师过去先把课程带起来。
这信还是贾璉的飞剪船第二次试航带回来的,驾船的水手要赶回来过年嘛。
贾璉看了信之后,只能是苦笑摇头,当初劝牛继宗去边疆,他倒好,选择留在水师衙门,说穿了还是不愿意离京。现在求上门来帮忙。
这忙还不好不帮,贾璉只好给他回信,等年后再说,现在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人,反正你都耽误了,不差这么一会。
信里贾璉表示,水师副將孙绍祖,因为水土不服,不適合在南洋水师继续服役,请水师衙门安排一下,调他回北洋水师。
对,现在北方的登州水师和天津水师合併了,改成北洋水师。就这名字,贾璉看著都觉得太膈应了。
有了北洋水师,是不是要有镇远定远济远致远?希望牛继宗不会搞这些名字。
年前又是一波送礼潮,贾璉往京城送的年礼,通过薛家的渠道,早就送回去了,作为巡抚的贾璉,现在主要是收礼。
惠州的事情,现在全省官员达成了统一认知,那就是他自找的,居然跟陛下对著干,作为忠犬的贾璉,能饶了你?
说起来惠州知府老胡也確实倒霉,要是早一点出现所谓的立储潮该多好,看看最新一期邸报就知道,贾某人作为陛下忠犬的成色。
早看见这篇奏摺,谁还敢吃差价啊?现在伴隨著这篇奏摺的邸报上,还有关於惠州知府等官员的判决內容。流八千里。
够的上这个距离的,只有新设安西都护府了,別的地方根本就达不到要求。
只能说,陛下对於官员禁止银幣流通这个事情的痛恨程度。
无论如何,还是没有开杀官的先河,倒是贾璉在惠州,砍了十几颗士绅的脑袋。
年前几天,贾璉白天一直在外面跑,从水师学堂到各地驻军的营地,全都走了一遍。
总算是赶在除夕前一天回到了广州,除夕当日,贾璉便衣出行,看见大街上报童光著脚,心里很是不悦。
狗日的薛蟠,做善事不能做到位么?一双鞋才几个钱?
年前,各个衙门都放假了,唯独巡防营没放假,依旧要全城戒备,当然不是防造反,而是防各种意外,治安防火之类。
水师的疍家青年们,总算是得到了假期,不过时间不长,只有两天,並且不是一起放假,而是轮休。根据贾璉的要求,军中隨时保证有拉出去作战的能力,確保最少十条战船能开出去打。
大街上人实在太多了,贾璉转了一会就掉头。
大过年的,有人欢喜有人愁。
巡抚衙门內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布政司衙门和广州知府衙门里,却少了几份喜气。
原因嘛,通过京城的关係获悉,他们的年度评价为中下。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重大的恶劣事件发生,比如说税收完成度极差,当地百姓闹事。京察的时候,最常见的评价是中平。
就是说,哪怕你乾的再烂,当地百姓再不满意,只要税收不出问题,百姓没闹事,都能拿到一个中平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