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笔写字和用铅笔写字,难度不是一个等级的。
卷子全部改完后,前十名的卷子被送到了贾璉面前,贾璉没有搞独裁,而是把几位主要考官都叫来。
先看卷子,主要就看第一题的策论,然后看算经成绩。算经成绩低於八十分,不得进前十,这是贾璉安排的,其他人並无异议。
看卷子的时候,贾璉差点以为,这帮人为了拍马屁,按照算经成绩来排名了。
前三名的算经成绩,居然都是满分。看了文章才知道,人家真不是拍马屁,这三人的文采不说,核心思想扣的死死的。
所谓家国天下,最终版本就是治国如何。儒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治国平天下。
难怪这帮考官不反对他的观点,其实大家的认知没啥差別。
前三名还是有区別的,第一名以孔子为例子,东游宣传治国理念,虽然没能得到君主的认可,但是培养了足够多的学生。后人在圣人的思想引导下,实现了圣人未竟之伟业。所以,理学半圣朱子发出了吶喊,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至於治国如何,这位的阅歷不足,只是紧扣仁政。
嗯,大错没有,文笔上佳,贾璉觉得比自己要好。
第二名则是围绕孟子展开,也少不了取义成仁的理论,大概意思就是民贵君轻。当然他理解的民和贾璉理解的民,是不是一个东西,不得而知。
第三名在贾璉看来最为有趣,他居然是荀子的思想。嗯,关於荀子,大家自行百度。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贾璉看的津津有味,其实看试卷能发现,学生的阅读面,很快贾璉又看到一个主张管子思想的。
说实话,给贾璉看笑了,这帮读书人真有趣,居然一个完整的朱熹门徒都没有,前十名里头,除了第一名拿朱熹做了文章,其他人寧愿用王阳明的思想,都不愿意用朱熹的思想。难怪书上说,理学到了明朝中期,如果不是官学,有被淘汰的风险,没啥人信了,科举真就是敲门砖。
“看完了,本官没问题,各位,可有什么问题?”
贾璉也懒得去彰显主考的权利,无论谁中了解元,都是他的门生。调整名次,没啥意义。
眾人都没意见,就在贾璉准备拍板,张榜公告的时候,一名考官举手道:“下官有点异议,这份落卷请大人一阅。”
居然是落卷有异议?贾璉也来了兴致,伸手拿过卷子,仔细的看了看。
看了一会就知道为何被落卷了,这傢伙的文笔確实很好,但他是杨朱门徒。
在理学为官学的前提下,他居然高举杨朱的旗帜,不能不说勇气可嘉。
嗯,杨朱的思想,用现代一点的词汇来解释,极端的精致利己。
这个人是这么想的,还就这么写在卷子上了,可见他是真信。讲道理,其他考生学朱熹的思想,未必信。因为考试需要而学。但是敢在乡试里面用杨朱的思想,就是一定是他的忠实门徒。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信杨朱也没啥大不了的,不过你这毫不遮掩的摒弃理学,过分了!
贾璉在宣传贾氏实学时,都要掛羊头卖狗肉,套一个格物致知的皮。
杨朱的“贵己”思想,说的严重一点,无君无父啊。在理学的主战场写这个,確实比较能作死。
看完之后,贾璉放下卷子,问那位考官:“阁下的意思如何?”
“下官的意思,应该发文一份往该考生所在的县学,废了此人的功名。如此无君无父之徒,不配读圣贤书。”
好嘛,这位是要给棺材板顶上钉子。
贾璉一番沉吟后淡淡道:“不必大动干戈,我相信任何一位考官,都不会录取他为举人的。不能因为一条狗对你叫了,你就一定要打死他。就这样吧,拆封!”
拆封条的时候,贾璉很好奇,潘又安有没有中举。
因为是糊名制度,贾璉真没给他走后门,顶多就是暗示了迎春两句,迎春是否领会告诉了司琪,潘又安有没有领会,那是他的事情了。
如果潘又安落第了,贾璉也不会做任何事情。只能等下一科了。
最终的名单出来了,今科中举者一百三十零八人,潘又安排在倒数第三。
贾璉特意拿了他的卷子看看,这廝也没跑题,围绕中庸来阐述他的理念。
不客气的说,他的文笔要是再好点,算经成绩再多几分,排名要高一些。
潘又安中举了,那就行。不枉自己特意去迎春那两回,閒聊时含蓄的提了家国天下,以及当年自己算经满分的事情。
至於司琪和潘又安的未来如何,贾璉真没在意。只是话怎么说呢,哪天司琪哭哭啼啼的,搞的迎春来告状,贾璉肯定要收拾潘又安,区区举人!
张榜了,贾璉也看到了今科顺天府解元的名字,张阀。就这名字,父母对他的期望还挺高呢。
张榜的过程,贾璉就不去掺和了,他去了皇宫,给皇帝交差。
因为司琪的缘故,贾璉回家后,特意去了迎春处,司琪果然不在。
迎春还酸了一句:“要做举人太太力量,我这小庙容不下她了。”
贾璉哈哈大笑,知道迎春在为自己的婚事阴阳呢。
“等我让人去绑一个举人回来给二妹做夫婿!”
迎春啐了一声,扭头羞涩。
贾璉心道,举人么,回头看看。
你还真別说,鹿鸣宴上,贾璉看到一个年轻的举人,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
贾璉特意走到跟前问他:“你叫什么,多大了?”
“回恩师的话,学生糜杰,及冠之年。”这位是娃娃脸,看著小,居然与贾璉是同龄人。
糜杰其实也挺晕乎的,他又不是排名前十的考生,意外的主考主动找他说话。
贾璉仔细的看看他是穿戴,不像是服眾富庶的家庭出来的。
默默的记下他的名字后,贾璉回去让人去调查,结果这位真就没说亲。中举之后,倒是有人来说亲了,被他一一回绝了。
糜杰家境確实一般,父母虽在,却有四个哥哥,为了供他读书,三个哥哥都没娶亲呢。
再仔细调查后发现,糜杰中举之后,並没有像其他举人那样,接纳了別人的土地掛名的举动,只是接纳了一点族里土地掛名。
从这点看,这一家人比较老实。
贾璉果断出手,让赖大出马,去了一趟糜杰家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