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道统
学术风气还算开放的大周朝,贾璉的所谓贾氏实学,从京城出发,向四周蔓延,渐渐的传开。
相比於注重实践中发现真理的贾氏实学造成的风波,却远远比不上一个爆炸性的学术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读书人喜欢大新闻,尤其是学术上的大新闻。
理学和心学分別是儒学的两个分支,因为理学是官学,在官方占据了上风,心学则兴盛於南方,以两江、湖广、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大周在学术上,延续了明末那种多派別,各执一词的状態,儘管本朝太祖纠正了一下,还是以理学为官学,民间很多学者並不买帐。
然后就是吵架,当然都是学者之间的爭执,出现报纸后,开启了写文章对喷的格局。
眼瞅著是一个不分胜负的局面,突然有一个人,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质疑《尚书乃后人偽作。
这个衝击力就很大了,关键这个匿名人士,还列出了四大疑点,诸多证据,什么古文今文,都是假的。
是这样的,《尚书写的是三皇五帝的事情,来处是司马迁的《史记,关於《尚书的事情,自行搜索,这里不赘述,免得说水。
这篇质疑《尚书的文章出现后,整个大周朝的读书人,有一个算一个,精神世界都出问题了。
《尚书是儒家经典啊,居然是后人偽作的,这还得了?
这篇文章的传播速度太快了,短短一个月,从京师飞速南下,又转进中原,总之非常之震撼。
大周朝的读书人,满世界的找所谓的作者还珠楼主。
这上哪早去,最早发布这篇文章的报纸《士林风,成为了眾矢之的。
国子监的学生再次暴动,全体出发去堵门,要求报社交出作者,监生们要跟这个该死的傢伙辩论。
报社方面再三解释,这文章是匿名投稿,作者连个地址都没留下,报社方面实在交不出人。
交不出人你们敢发这种文章?
监生们更加不干了,从语言暴力上升到了物理暴力。
这事情怎么说呢?读了一辈子儒家经典,突然有人告诉你,《尚书是假的,那么別的呢?《论语《春秋等一系列经典,是不是前人託名所做呢?读书人奉为圭臬的儒家经典,居然是假的,这不是读了个寂寞么?
精神世界都崩塌了!
贾璉在干啥呢?躲在五城兵马司里,这地方安全。
得知监生堵了《士林风,贾璉很是庆幸,还好是匿名,也没留下地址,稿费都没要。
说起来,这家报纸也真是头铁啊,这种文章都敢发。
你还真別说,这一期报纸,《士林风都卖爆了,加印了一万份都才勉强够卖。
学术的问题嘛,正经是学术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国子监这地方素来刺头多,喜欢动手。
这不,贾璉正要吃午饭呢,外面来报告:“国子监的监生们,砸了《士林风报社。”
md。吃饭都不得安生,这些监生真该死啊,有精力去砸报社,为何不能好好读一下《贾氏实学。
嗯,现在贾璉的技校,用的教材就是《贾氏实学。
学术界多有吐槽,好好的一个儒学状元,离经叛道,罪莫大焉。
也就是拿贾璉没法子,官府都不管,民间想管的人,暴力指数远远不及贾璉掌握的力量,只能捏著鼻子看著。
放下筷子的贾璉很生气,怎么能影响贾某吃饭呢?
“走,带上人马,去看看情况。”贾璉一声令下,简仁达立刻集合队伍。他这个领班御史,那是贾璉一手扶起来的,必须要为大人看好地盘。
简仁达的年龄,还是有机会继续进步的,所以很卖力气,三年之后,爭取再升一级。
从尝尝被勛贵二代欺负的西城御史到今天,大街上看哪个不顺眼就能叫来询问,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感谢谁啊?
最近贾璉缺少安全感,每次出门都带足了人手,今天更是带了十个家將,还有一个队的官兵,沿途还不断的有队官带队赶来。
不是这帮队官们积极,而是跟著贾大人一起出差事,油水很足的。
不到半个小时,贾璉就出现在了现场附近,几十米的距离就能看见数百人聚在一起,他们不断的进进出出的,搬出来一堆东西,在街上放火烧了。贾璉看的清楚,有各种旧报纸,还有桌椅板凳字画之类的东西,总之这帮人衝进去后,打走了报社的人,把家具都搬出来,要烧掉泄愤。
附近一直在看戏,顺便见识的队官跑来,给贾璉见礼:“大人,怎么给您惊动了?”
贾璉远远的看一眼,火苗起来了,火烧起来了,便淡淡道:“火候到了,上去抓人,一个都別放走。”
五城兵马司的士兵们兴奋的哇哇乱叫,四面八方围上去抓人。
简仁达在一旁吹捧:“大人运筹帷幄,贼人插翅难逃。”
“过了,过了,一群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书生,要不是油水……,他们闹的太大,我都懒得搭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