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想要做事的人就这样,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无妨,本官已经习惯了,不管你做的对还是错,总是有人要对你指点江山的。”
卫子安告辞离开,继续执行贾璉的指令。
贾璉则动手写奏摺,关於大礼参拜的事情,贾璉建议外国使团的使节,面对陛下的时候,应该用该国的最高礼仪。这样对双方来说,都能接受。英吉利乃西洋第一强国,主动来访,不论其目的与初心,对於本朝与陛下而言,面子上已经足够尊重。诚然,与英吉利交恶暂时並无大碍,却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通过与英吉利加强来往,了解当今世界列强的真实实力,才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做法。
贾璉在奏摺中,再次强调了加强海军建设,进而夺取马六甲海峡的国家安全战略构想。同时也强调,这个程度的扩张,对內可以转移人口,缓和国內矛盾,对外彰显实力杜绝覬覦的同时,还不会触碰英吉利国家利益的底线——印度。
总而言之,一切从国家利益的实际出发,不要把好事办成坏事。
奏摺写好后,贾璉立刻派人送往京城,然后就是耐心的等待。
没等来皇帝的回覆,三天后等来了林如海的信,说了偷种鸦片的事情。
二皇子那边没有任何异常举动,反倒是顺天府衙役大举出动,剷除了烟田。朝野上下,並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林如海在信中表示,此事可见二皇子行事风格老辣之一斑,万万不可小覷二皇子在今后爭储的巨大潜力。
林如海在信中还暗示贾璉,不该把自身排除在京营整顿之外。出身是没法决定的,既然是勛贵了,兵权就是傍身之物。
只能说这个观点贾璉是认可的,但现阶段並不著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贾璉看似越不碰兵权,皇帝年迈时就越信任他,註定把兵权交给贾璉。
真实的想法贾璉不会对任何人说,別说林如海了,哪怕是老婆孩子都不会说的。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
很多事情贾璉都只是在偷偷的做,比如五城兵马司,比如倪二的黑虎帮,这都是情报机构。日后只需要一个整理情报的部门,京城里任何事情,都难逃贾璉的耳目。所以,二皇子能不能当皇帝这个事情,在贾璉看来是没啥机会的。无论如何,为了自身以及家族的安危,贾璉都不会答应的。
借著多次带兵出征的机会,贾璉实际上已经安插了很多家將担任基层以及中层军官,这些人都是有真实军功傍身的,別人挑不出任何毛病。还有五城兵马司,贾璉也塞了十几个家將进去。这种事情在別人看来都是顺手做,一点毛病都没有,谁做上司都这么干。
所以,只要贾璉不碰九门镇守军,也不碰三大营的兵权,他在皇帝的心目中就是个纯臣,嗯,就是不那么任劳任怨,喜欢偷懒。
林如海信看完后,贾璉直接烧掉,一点痕跡都不带留下的,甚至还交代信使表示,转告林如海,以后最好用口信表达,不要留下文字。
信是贾璉当著信使的面拆的,也是当面烧掉的,贾璉希望此举能给林如海提个醒,保密的重要性。
同时也借这个举动暗示林如海,贾璉並不是什么都没做,只不过做的很隱秘。
承辉帝这边先看见了贾璉的奏摺,毕竟贾璉可以走特殊通道,来的快一些。看完之后,承辉帝深以为然。他是实用主义者,对於一些面子工程看的並不是那么重要。把皇帝的权威建立在神秘学之上並不靠谱,没有真实力,白莲教该造反还是会造反,东平王和西寧王,该割据还是会割据。
英吉利远在万里之外,海上实力世界第一,没法通过实际的手段把別人如何的时候,就別摆什么高位的架子,除非是高位截瘫。
只能说,从郧阳民变到济寧白莲教再到草原入寇,结合两江士绅干的事情,漕运问题,盐务问题,等等一系列事件,让本就务实的承辉帝,更加的务实。用贾璉的理论说,国家发展停滯,增量竞爭进入存量竞爭,就必须向外转移矛盾,否则时间长了就会爆炸。
说到底,明末的惨剧不过百年,江南士绅们的嘴脸,太祖实录里记的清清楚楚。
大周一百年下来,积累的问题非常的多,隨著统治集团的不断扩大,必定向下压榨更甚,一直到无法承受,开启新一轮的王朝更替。
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会思考治乱循环的问题。道理都非常的明白,怎么解决才是个问题。
以前是真的没有解决之道,现在承辉帝看到了新的解决之道,就是贾璉提出的对外转移。
阻力会很大,所以,必须要军事集权,强化军队的战斗力。这也是这个节骨眼上,贾璉没有对军权表示出任何兴趣的根源所在。
承辉帝拿著贾璉的奏摺,直接把四位阁老请来开小会,让大家说说意见。
別人都没啥意见,认为贾璉的观点非常务实,非常有操作性。倒是郭衍跳出来,拿著袁清和的奏摺说话。
郭衍道:“部分官员对於礼仪有坚持,初衷是为了维护陛下的尊严,也是为了四方教化。微臣以为,即便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有误,出於安抚人心的角度出发,也该给个合理解释。”
这话看起来一点毛病都没有,可是仔细一想,全是扯淡。
都不用梁道远这个对头站出来说话,潘季驯就起身驳斥道:“看人挑担腰不疼!挑毛病谁不会,事情还要不要做?”
懟完郭衍,潘季驯对承辉帝抱手道:“微臣是治水起家的,治水的过程中,最怕那些外行指手画脚,不接受他们的意见就给你添乱。接受他们的意见便发现,这些人是奔著治水的银子去的。此番贾璉接待使团,朝廷拨款不经礼部,直接走鸿臚寺的帐户,此源头也!”
郭衍听了顿时色变,指著潘继旭道:“姓潘的,不要血口喷人!礼部官员也是为了维护陛下的顏面。”
潘季驯回指怒骂:“放你娘的屁,当我不知道么?礼部找麻烦先抢夺办事权,夺权后方便你们贪污,方便你们向使团索贿。”
只能说潘季驯忍耐很久了,上来就开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