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看他不顺眼行不行?
原则上这个新的临时特设衙门隶属督察院,从级別上来讲不高,权责也比较单一,监督三项政策的推行。
这种部门的处境就比较尷尬,监督嘛,走马观是监督,走过一只蚂蚁都要翻过来看看公母也是监督。
受监督的部门配合工作是监督,不配合工作,千方百计製造障碍,也是监督。
这种情况下,政治环境和部门的首脑就很关键了。
如果像灯塔国那种情况,又赶上有个素人总统,派出去的调查人员连飞机都一起掉下来。总统怎么了?查我就等著背后中八枪自杀吧。
大周眼下的政治环境不错,皇帝极为强势,並且连续的清洗勛贵和文臣两大集团,加之兵权在握。
这种情况只能文斗了,武斗等同於谋反。要被诛九族的。
文人嘛,造反的案例不是没有,只不过要看时候,黄巢和洪秀全造反之时,不但自身是读书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武装班底。黄巢是私盐贩子的出身,洪秀全为首的一群人,冯云山等都属於地方豪强。
只能说,从概率来讲,文人造反是少数,这就像小布尔乔亚群体,多数人天然带著软弱性。
不能来武的,剩下的只能是来文的。
玩这一套贾璉不算高手,但他出身好,隨时可以在文武之间转换。
还別说什么灾星】,这就是一个给人贴標籤的手段。贾璉真正令官场闻风丧胆的是他的作风。
我不主动针对任何人,但是有人人针对我时候,一定是要进行最到位的反击。
聪明人很快就发现,贾璉其实鲜有主动去针对谁,差不多都是被针对了进行反击。
眼下的所谓三大政策,在满朝文武看来,哪里是贾璉的建议,根本就是给皇帝背锅。
是,不能搞皇帝,还不能搞一条狗,这种说法没错的。
问题是贾璉出身国公家庭,不是一般的狗,是哮天犬。一个不高兴就去食日。
这种人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稍微一个不配合,惹怒了他扑上来撕咬,真正的叫得不偿失。
最最关键的是,贾璉的触手並没有伸进文官的地盘。双方没有根本利益上的衝突。
实际上恨不得贾璉去死的人,还是在勛贵的圈子里。叛徒嘛,人人得而诛之,除非成为新的勛贵领袖。
秦本重等人发现新衙门似乎很厉害的时候,心態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又不是傻子,督察院都拿户部不能怎么样,这个新衙门能强到哪呢?
结论很自然的就出来了,部门老大厉害唄。
户部这边手续办理的很顺利,回到新衙门的时候,这帮人的心思全都活络了起来。
一开始觉得是个得罪人的苦差事,现在发现不对啊。
秦本重把眾人叫一起道:“在下就是个临时的跑腿,今后的公务该如何展开,我认为只要听贾大人的差遣就成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眾人的脑海中还都在回想此前户部那一幕呢,走到哪户部的官员都非常的客气。再往前想,吏部那边也挺客气啊。
我算老几啊?人家凭什么对我客气了?凭我在京城等了半年都没补上缺?】
在京城那么长时间,一个待缺的官儿,受的白眼还少么?】
类似的想法,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浮现。
结果就是秦本重提出建议,眾人没怎么多费工夫全都表示附和。
也就是贾大人不在跟前,否则得给贾璉磕一个,表示今后跟著贾大人,三天饿九顿也在所不惜。
贾璉可没觉得这份新差事有多了不起,首先就是个得罪人的活,监督的尺度很难把握。抓的太严不行,太松也不行。
这三项事务,一个搞不好,结果真就是满朝的死仇。说的难听点,承辉帝是真没安好心。
安排这个差事给贾璉,无论贾璉怎么搞,皇帝都是不亏的。
单单贾璉的名声,就能让文官们不敢把事情做的太过分。如果贾璉认真工作,把人都往死里得罪了,承辉帝睡觉都能笑醒。
即便贾璉摸鱼,因为身份和职位的缘故,也很难在文官集团那获得信任,更別谈打开局面,形成属於自己的文官势力。
承辉帝確信,贾璉这人大概是很懒的,但绝对不会在这种问题上勾结文官放水的。
当然了,这也仅限於现在的贾璉,因为他太年轻了。年轻,意味著难以服眾。
六个人决定先抽籤分组,完事后分三组,临时负责人秦本重去找贾璉,发现上司不在新衙门里头。
拦著一个小吏打听消息,得知贾璉出去了,具体去哪不得而知。
新衙门里什么都没有,没有老人请教,也没有卷宗可以学习。六个人有点懵圈,一时无事可做。
於是把十几个办事的小吏都召集起来,挨个的了解情况。
这帮吏员的来处比较集中,五城兵马司那边的关係来的占大半,一小半是神机营的家属。优点是都比较年轻,缺点还是都比较年轻。
贾璉当然不会呆在新衙门里浪费时间,三个项目的推进,贾璉早想好了,直接盯著三个阁臣就是了。事情是阁臣督办的,新衙门的人没必要下基层去督办,就把阁老那边的文书拿回来审阅即可。这么做的好处,出了事情能摘乾净自己,即便有监督不利的罪名,那也是轻罪。
午饭后有人给六个新人送来相关的材料,年底前朝廷推进的三个重大项目的方案,大家先看文字资料,熟悉情况,具体的工作等明天再安排。
至於上司贾璉的神出鬼没,经常找不到人的现实,大家今后慢慢的適应就是。
眼下这点俸禄,贾璉觉得上半天班都是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