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回京
人是要讲运气的,贾璉的运气就不咋地,临走前还能听到如此震撼的消息。
柳老头真没看出来,手里握著一支悍勇之辈。人数不多,但都是多少年刀山血海里闯出来的好手,一点不比贾府的那些精锐家將差。人,就住京郊的庄子里。
这对於京城中的高层来说,不是秘密。若不是福利来牙行的案子,实在是一点证据都没有,龙禁尉也不会怀疑到他的头上。实在是京师有能力做下这等事情,还不留痕跡的势力,也只有这么一拨人了。
当然仅仅只是怀疑,如果是真的呢?
有的事情,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不可能就是可能。
怀疑一旦產生了,证据其实不重要了。
承辉帝与太上皇的斗法,太吃亏了。
但是不斗还不行,谁知道哪天小忠义亲王带著人到承辉帝面前,说一句:请皇叔禪位。
这事情怎么讲呢,就是太上皇手里的王牌,一旦打出来,就没有任何迴旋余地了。
目前还处在斗而不破的局面,仗著年龄的优势,还有在位子上的优势,承辉帝慢慢的聚拢了一批人,登基八年,总算是能有一个占上风的局面。
太上皇是父子关係的名正言顺,承辉帝何尝不是正在位子上的名正言顺呢?
天家无父子,谁愿意做一个傀儡皇帝呢?
大义名分,这个词看不到摸不著,真的就是一面旗帜一样的存在。
只要你还用儒家治国,谁来当太上皇都不好使。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掛了呢?
借著福利来牙行的案子,裘世安手里的密谍,死死的盯著小忠义亲王。这廝走的是贤王的路子,以前经常与文人开趴体唱和,风雅的很。真遇见事情了,躲西山皇庄不敢出来。
但谁能保证,他不会鋌而走险呢?就算小忠义亲王不会,太上皇呢?
这么个局面,让自己回京城,是逼著自己给皇帝卖命啊。
张廷恩这个老师,真是太能坑学生了。
等待贾雨村梳洗,设宴款待的贾璉,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承辉帝是故意把孙化贞和张廷恩外放的?引蛇出洞?
贾璉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是个狠角儿!
如果猜测成立的话,四王八公里头一定有掌握兵权的人私下投靠了皇帝。
这个人是谁,肯定不是王子腾,要是他也不会被撵西域去平叛了。
还有谁呢?贾璉苦思冥想,京中没有,那么京城附近呢?
洗个热水澡,伤口上了药后,贾雨村整个人活过来了。
看见贾璉在等著,赶紧上前致意。
贾璉挥手示意不客气,招呼贾雨村落座后,边吃边说。
贾璉说的很仔细,事无巨细一一道来,就是希望贾雨村萧规曹隨,不要乱来。
“官府手里还捏著六千顷地,这是给你留的筹码,具体怎么使用,酌情处理就是。丁达木这伙贼子,一定要剿灭,千万留不得。打仗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后勤方面恩师赴任武汉后,也只能统筹全局,具体的事情得你来。”
军事民事的双管齐下,隨著徐良下山,整个郧阳地区基本恢復平静,现在丁达木那伙人,最多算是个匪患了。要不是这廝罪大恶极,真就未必会一定要灭了他。毕竟这世道,哪里没土匪呢?
贾雨村听的很仔细,人过四十之后,对於机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只要在任內灭了丁达木,贾雨村就一定会高升。
朝中有人好做官,在湖广的地面上,三年內横著走没问题。
吃饱喝足,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贾璉便乘兴而去,最近也累坏了,得好好休息。
一起过了年,正月初五这天,招討大使这个衙门解散了,失业的贾璉“被迫”回家。
张廷恩送出十里地,最后交代一句:“切记,谨防暗中的敌人狗急跳墙。”
贾璉很想问一句,我拿什么来防?最终还是没说话,只內心里腹誹,我又没有名正言顺的领兵权利,就靠几十个家將能干啥呢?
过了武胜关,贾璉的坏运气发作了,一场大雪下来,一脚深一脚浅的到了南阳,贾璉才算是逃出生天。南阳士绅得知贾璉到了,顿时如临大敌,生怕这廝再搞出点事情来。
看到他在郧阳做的事情,士绅们才知道,他对南阳士绅真是太仁慈了。竟然只是惦记粮食,没惦记连田一块端走,他真的,太感动了。
南阳马知府,死活要拉著贾璉去他家里赴宴,得知贾璉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带,他还要送丫鬟。贾璉表示,拒腐蚀永不沾。马知府深以为憾,不能做同道中人。
马知府在南阳民乱中,原本是死定的官员,没曾想被捞起来了,对贾璉自然感激不尽。
雪停了,著急回家的贾璉继续上路,马知府十里相送,贾璉的马车上多了一个箱子。
没法子,不收不行,不收这廝不能彻底归心。
道理是这样的,你出来做官,送女人不要可以理解,毕竟人的喜好不一样。但没人不喜欢钱对吧?送白银太显眼了,马知府准备了一千两黄金。
別问,问就是多年的积蓄。
实际上这是南阳士绅们连夜凑的买田钱!
朝廷说郧阳是特例你就信了?谁信谁去江南呆几天,看看孙化贞到底在做啥。
郧阳的事情,如今在朝廷里就是个禁忌,没人提。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地方。
太祖年间,江南士绅不是没闹腾过,不愿意交税是吧?那个拿水滸做文章的金某,不就被太祖砍了么?如今江南士绅好了伤疤忘了疼,孙化贞这是在提醒他们,刀在手呢!
最近孙化贞又在大张旗鼓的查一个关於官田流失的案子,嚇的天下两江籍贯的官员们,纷纷上奏摺讚美孙化贞。官绅之间名声臭大街的孙化贞,神奇般的被平凡了。
说的难听一点,別说是一个总督了,海瑞才多大的官,照样整的徐阶欲死欲仙。
这就是有朝廷做靠山的好处,名正言顺的清理欠税,你们不肯配合,那就別怪我。
这些士绅,不敢说都是尖酸阴损的软骨头,隔一个挑一个,肯定是有漏网的。
不信啊,请看明末。偌大的东林,掰著手指头都数不出五个忠贞之士。
能让后人记住的,无非就是顾炎武,陈子龙。还有个老家金华的巨贪!
真不怪后人看不上他们,实在太跌份了。
说起来也怪,贾璉只要停下休息,雪就停,出门赶路,开始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