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之意我明白了……我去寻董仲颖。”
刘备这次没让贾诩做使者,这活儿得自己去谈才有诚意。
……
“仲颖兄,史侯薨了……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告诉我?”
见了董卓,刘备反客为主的挥手示意董卓的护卫离开营帐。
“啊?文和昨日前来相告,我还以为玄德早就知道有人要对史侯下手呢……玄德竟不知吗?”
董卓看了看刘备,这倒不是作伪,董卓是真以为刘备早就知道。
“我只是猜到了有这个可能,才让文和提醒仲颖……史侯何时薨的?你没派兵保护?”
刘备和董卓单独交谈的时候都是很耿直的,与白天当众低语时可不一样。
“我派了重兵保护。但史侯死于蜡丸之毒,应是前日便服了毒,今早才发作,这谁能想到啊……”
董卓摇头叹气:“我将史侯留于京中,领全军出外,便是为了避开嫁祸。你我出兵在外,该是不会沾上此事的……”
“可是京中已经有人在串联百官了……”
刘备面色严肃的说着:“你那拜弟董承打算借史侯之死攀我之罪,你竟然不知道?”
董卓闻言一惊:“我全军出外,没得到消息……真有此事?”
“看来董承是在利用仲颖兄啊……借着仲颖兄的兵马勾连百官,却不将此事告知仲颖兄,董承这是要逼迫仲颖兄与我为敌……”
刘备叹了口气:“其心可诛……”
董承与董卓现在算是兄弟关系,董承要坑刘备,那在旁人眼里就等于是董卓与刘备相争。
刘备也没瞎说,董承确实是在利用董卓的实力拉拢百官,再用太后的名义办事。
如果董卓稍有犹豫,哪怕是不置可否也会被董承绑架,被迫与刘备对立。
反倒是董承自己——他用的是太后的名头和董卓的实力,挑动百官出面搞事情,董承自己其实是不用出头的。
“……董某不欲与玄德为敌……”
董卓看来是想明白了:“我知道这是袁绍引雒阳生乱,却没想到竟乱到你我头上……”
“你我若是不争,待储君登基,百官如何从你我二人手中争权?”
刘备讥讽的笑了笑:“他们可不在乎事实,你我相互残杀才能便宜那些虫豸,他们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得你我相争。”
“那……玄德以为当如何行事?”
董卓也表示认同,他和刘备各自约束,只带对等兵马,本就是不愿相互争斗。
“仲颖兄,太后与董承对你只是利用罢了,终归不是与你真正同心,你在京中倚重董承,不如倚重你本族才俊。”
刘备很实在的说道:“你我在京中可用之人都少,不如一起合作,借此事清理雒阳,以紧要官职辟用自家有才之士,才能真正为你助力。”
董卓点头,但有些许犹豫:“确该如此……只是……”
“只是不能使董太后失位?”
刘备能理解董卓的心态,主动说了出来:“放心,太后乃储君至亲,自不能加害。此事也无需牵扯太后……只是不能再让虫豸得太后倚重,太后唯一能倚重的,只应该是仲颖兄。”
董卓当然不能让董太后倒台,毕竟太后是董卓的名分。
“玄德知我心也……董某定助玄德反制攀诬,定罪袁绍,清洗雒阳,扶幼主登位……”
董卓听刘备这么说,直接点头:“此皆国事,乃大汉忠臣该当为之!”
是啊,大汉忠臣。
只要有了共同利益,当然就是大汉忠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