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缑氏山。
刘备只带了骑兵,在缑氏县外追到了袁绍的部队。
袁绍的部队走得比较慢,再加上军中带了七百多具尸体,行军就更慢了。
为了运送尸体,车马只能走驰道,其路线是很好确认的。
袁绍连夜退走,早上日出后停留在此驻扎,看这样子是要昼伏夜行的。
这也确实是送灵的方式,这年头是讲究阴阳的,运送尸骨是阴行,要避开太阳直射。
缑氏山上有升仙庙,送遗体还乡也会祭沿途的鬼神。
但同时,昼伏夜行也是等人追击的态势——这是走得最慢的方式,在知道有追兵的时候还慢吞吞的,当然是等着追兵来。
袁绍军队驻扎的地方刘备很熟,这是刘备救出段颎后遇到曹破石的驿舍附近。
浪哥当年也是在这一带打劫了袁绍的商队。
这年头有驿舍的地方一般都是视野开阔之地,缑氏一带的地形也不适合大军伏击,倒是很适合规模较小的贼人打劫商旅——贼人劫商旅靠的并不是伏击偷袭,而是守株待兔,守着驿舍驰道等商旅必经之地截道,或是等商队扎营时夜袭。
现在袁绍的部队就相当于是在守株待兔。
见了刘备的部队,袁绍军中飞快的列出了阵列,弓弩在前,骑军在侧,甚至还推了板车拦路作墙,明显是早有准备的。
关羽带着大部队还在后面,刘备与张飞赵云领着骑军追了一路,马力耗损,没有直接发起进攻,而是打出了旗号慢慢靠近到三百步距离。
旗号最中间还有一面特制旗帜。
其实这玩意不是旗帜,而是横幅,牵招带着几个兵士两头举着杆子撑开。
横幅很简陋,是用麻布赶制的,但非常大,上面有四个血淋淋的大字:“血债血偿!”
刘备就在横幅下面,看着袁绍的部队。
袁绍那边敲响了代表停战的梆锣。
这不是收兵的金锣,而是持续敲响的遣使锣。
相持或需要谈判时,会用这种锣声告知对方即将派出使者。
随后,对面出来了一个戴着银色面具的家伙,走到了双方军阵中间。
“刘使君此乃何意?”
那人没有摘下面具,其腔调让人觉得有些放浪,刘备没来由的想起了在驿舍里试图调戏左沅的曹破石。
刘备没理他,这肯定不是袁绍本人。
对方在面谈时仍不以真面目示人,这就是贼寇做派,刘备现在是右将军,不能自降身份。
张飞本待上前,却被牵招拦住,牵招抽出了手戟迎上前去。
那手戟就是杀害乐隐的凶器。
“送亲族回乡都要遮着脸,是见不得人吗?”
牵招一开口就没好话:“我不与藏头露尾之辈多言……让袁本初出来说话,他欠我的债需得还了才能走。”
“何必如此刻薄……某许子远。”
那人摘下了面具,看了看刘备,朝牵招问道:“不知袁将军欠了何等债务?”
“害死吾师之血债!”
牵招却没看许攸,而是看向其身后的部队,高声喊道:“袁本初,还我恩师命来!”
这几句声量极高,袁绍那边的部队应该都听见了。
随着这一声喊,刘备军中也高喊着:“复仇!偿命!!”
袁绍军中出现了细微的骚动。
“……看来刘使君是非要与我等为敌……”
许攸叹了口气,正要说什么,却突然意识到了:“好手段……”
“这么说你是认了这笔债?!”
牵招举起了手戟,指向许攸大喝:“血债血偿!不死不休!”
身后,刘备举起了手,战鼓声响起。
许攸脸色大变,拔马便退。
牵招手戟撒手扔出,正中许攸后背。
隔着仅五步,这个距离手戟的杀伤力很大,许攸大叫一声坠了马。
袁绍军中也动了起来,有不少弓弩手向刘备奔来,边跑边放箭。
牵招转头快速退回了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