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小姐们顺着石阶往上走,全部都是花岗岩,每一块都打磨得平整光滑。
“这石阶竟有这么多级?”有位夫人扶着丫鬟的手,抬头往山顶望,忍不住问道。
白晚晚笑着放缓脚步,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一共是九十八大级,取‘久久为功、力学不辍’的意思。
读书本就不是易事,让学子们每日踩着石阶上来,也是想告诉他们,求学路上得一步一个脚印,方能登得高处。”
众人听了这话,再看脚下的石阶,倒觉得多了几分深意。
又走了片刻,终于到了山顶,眼前的书院大门豁然开朗,门楣上写着凡人书院,题字笔力遒劲,一看就是名家手笔。
一进大门,众人的目光就被院内的景象牢牢吸住。
迎面是座开阔的庭院,地面铺着青石板,正中央立着一座半人高的石鼎。
而前厅墙面上,竟挂满了书画!
众人齐刷刷地盯着墙上,那哪是寻常书院的书画陈设?分明是把半个书画界的珍宝都搬来了!
最惹眼的是厅堂正中挂着的孔圣人画像,落款处“吴道子亲绘”五个小字。
一位懂画的老夫人当即倒抽一口凉气:“这……这是画圣的真迹?我夫君当年在皇宫的藏画阁里,也只远远瞧过一眼拓本!”
再往两侧廊柱看,左边是颜真卿的《劝学帖》,笔力浑厚如铁,每个字都透着“黑发不知勤学早”的恳切。
右边是柳公权的《戒子书》,字迹清瘦却刚劲,连笔画的起收都带着风骨。
有位夫人伸手想去碰,指尖刚挨到装裱的绫绢,就被身旁人拉住:“可不敢碰!这两位的真迹,如今在京城拍卖行里,怕是要十几万两银子才能拍下一幅!
庭院角落的几幅山水,苏轼的《烟江叠嶂图》里,江面的雾似在流动。
米芾的《云山图》用墨浓淡相宜,远山近树宛若真景。
连廊下挂着的一幅小楷,竟是朱熹批注的《论语》片段,字迹旁的朱批小字清晰可辨,句句都是治学的精髓。
“那不是欧阳先生的《醉翁亭记》手卷吗?”
有位小姐指着厅堂侧墙,声音都在发颤:“我表哥在翰林院当差,说这手卷早被先帝赐给了国公府,怎么会在这儿?”
众人都傻眼了,青峰书院的书画,撑死了是些名士的仿品。
可凡人书院里,从画圣真迹到唐宋八大家的墨宝,每一幅拿出去都能惊动整个文人圈!
这些哪里是用来装点书院的?分明是把千年文脉的精华,都摆在了学子们眼前。
有位夫人甚至忍不住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是看走了眼:
“白大人,你……你到底是怎么把这些宝贝寻来的?
这哪里是书院,这简直是座活的书画宝库啊!”
白晚晚轻笑一声道:“咱们继续往里走吧!”
刚开始夫人们还凑在一块儿小声说笑,现在脸上的笑意全收了,连说话都放轻了声音,谁也不敢大声嚷嚷。
白晚晚领着众人往讲堂走,一推开门,夫人们又惊了下,这讲堂也太大了!
里头摆着一排排的长桌长凳,估摸着能坐一百多人,却一点不显得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