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疯狂的刺激
“这些都是民间的商人?“皇帝的声音有些发涩,他忽然意识到,楼下隨便一个商人的財力,都可能超过某些边远郡国全年的赋税收入,大汉商人,不,更准確的说,他们背后的豪强实力竟然如此强大?这些人要是造反了,怎么办?
“皇儿是不是想起了孝武皇帝的告令?”
“告令一出,天下大乱,朕怎么能为?”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对不对?”
刘裕有些犹豫,但怎么也不必对母亲撒谎,他低头道,“母后说的是!”
“很多皇帝都这样想,但能做到的没有几个,非雄才大略者做不到,原因很简单,此法会把天下人得罪透了,必然激起非常大的反抗!
而且后遗症非常大,虽然能捞到很大一笔钱,但负责干活的那帮人会积累无数钱和打手,这些人看到汉武帝那些酷吏的下场,他们同样会拼死一搏!”
刘裕倒吸了一口气,“母后说的甚是,孩儿想多了!”
“孝武皇帝提拔卫霍,打败匈奴,用了几十年,才敢搞告令,而光武中兴,依靠的是天下豪强,朝廷的震力更加不够,光武皇帝都做不到,就不要说我儿了!”
“母亲不是往地方派出了大量御史,又释放奴婢,推行摊丁入亩吗?”
“我敢为有四点原因:一是搞出了火器,天下豪强好没有搞出来,我还重组了洛阳诸军,並在要点诸军,有军事上的压倒优势;二是我掌握了朝廷財政,洛口等仓积累了千万石粮食,我有钱粮收买;
三也是最重要的,我没有一味耍狠,而是软硬兼施,我召开了三老会议,天下假侯一大堆,又允许开拓边疆,而摊丁入亩仅仅是巩固朝廷税收,豪强可以把税收推给下面的宾客,事实上,並没有触及到豪强的根本,相反三老会议和假侯还给了他们出头之日”
听完了这一二三后,刘裕有些感慨,又有些遗憾,“原来如此!”
“正是有这三点,我儿的江山才坐得稳,不过隨著时间的推移,火器和火药製造之法外泄不可避免,而我儿对军队和財政的控制也会逐步降低,而天下豪强的財產则会越来越多,看看这些人就知道了!”
“难道孩儿就听之任之吗?”
“所以得换一个办法,內大力推行格物,製造更先进的火器,保持朝廷的威镊力;外推行海贸,推动西征,让天下能折腾的人都跑去域外折腾,你这个皇帝不就坐稳了吗?”
刘裕正要回应,楼下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最后一件拍品被十六名羽林卫护送入场一一那是一株五尺高的珊瑚王,通体赤红如血,枝丫自然生长成凤凰展翅的形態,凤首处还缀著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
“凤凰珊瑚王,无底价拍卖!“
“一千五百万钱!“
全场骤然安静。白髮苍苍的大宦官蔡伦从二楼雅间起身,他身后两名小宦官展开一卷明黄绢帛,上面盖著鲜红的太后璽印。
“吾代太后收购祥瑞。“蔡伦的声音不疾不徐,“钱款三日內由少府拨付。
拍卖官愣了一瞬,隨即会意:“一千五百万钱,一次!“
刘裕惊愣地转向太后:“母后,这是—?
寇淑唇角微扬:“看著。“
“一千五百万钱,两次!“
楼下商人们面面相。有人不甘地张嘴想加价,却被同伴死死拉住一一谁敢与皇家爭锋?
“一千五百万钱,三次!成交!
隨著象牙槌落下,蔡伦向四方拱手致意。这个精妙的安排让刘裕恍然大悟:太后既表明了遵守游戏规则,凡是所得都拍卖,並没有强留下来,这是示天下以公,又不真正让珍宝外流,更用此法彰显了朝廷的权威,最好的要留给朝廷!
“回宫吧。“寇淑为年轻皇帝披上斗篷,“明日早朝,该议一议重开市舶司的事了,海贸做好了,朝廷就可以给苦哈哈的农民减税,你的屁股就更稳了!“
“孩儿明白!”
刘裕最后警了一眼楼下那些挥金如土的商人,心中翻涌著复杂的情绪。他终於明白了太后的深意:与其像度田令那样与豪强爭利,不如带领他们一起把饼做大。这个认知让他既兴奋又恐惧一一兴奋於看到了治国的新方向,恐惧於这条路上未知的风险。
次日大朝会,大司农和少府稟告皇帝时,手都微微发抖,朝廷帐册上万万钱的销不小,但他们从没有见过一场拍卖会会带来如此巨大的收入。
“这还只是第一批。“大司农左雄抒著鬍鬚,眼中闪烁著精明的光芒,“若按此例,每年派三支船队出海,国库何愁不丰?“
“可这钱来得太快了。“尚书令荀淑眉头紧锁,他支持太后搞海贸,但这一次拍卖会完全超过了他的想像,“商税虽多,但豪强聚敛更甚。长此以往,民財尽入商贾之手,朝廷岂非养虎为患?“
“太尉此言差矣。“少府梁商反驳道,“朝廷抽税三成,又设殖民红利税』,每笔交易皆经核查,商贾再富,终究是替朝廷赚钱。“
“可他们赚得同样很多!“另外一个大臣一肚子不爽,“一股可分两万钱,一百股就是两百万钱,这比一个都守要高不知道多少!“
殿內一时沉默。
確实,財富的分配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像。朝廷虽得大头,但那些参与海贸的股东、商人、工匠甚至於普通水手,都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囊。
“这不是坏事。“一直沉默的太尉虞翊终於开口,“钱流动起来,总比囤积在豪强地窖里强。
至少,朝廷现在有足够的財力修河渠、賑灾民、养边军。“
“只怕商人富可敌国后,朝廷再难节制。
“所以太后才要设市舶司,专管海贸。商人再富,终究要仰朝廷鼻息。
格物学的兴起,对儒学的衝击已经非常大,而这一场的拍卖会,对儒学同样是巨大的衝击,洛阳太学內,一群儒生围坐在槐树下,激烈地爭论著。
“荒谬!荒谬!“博士许玄就怒斥,“朝廷竟与商贾同流合污,成何体统?《礼记有云:士农工商,国之四民,不可乱序!如今工匠商贾竟敢与士人比肩,甚至出入宫禁,成为皇亲国戚,简直礼崩乐坏!“
“可朝廷確实富了。“一个年轻学子小声反驳,“听说这次海贸,光是商税就收了五亿钱,朝廷已经决定立刻整修入蜀通道———.“
“钱再多,也是不义之財!“许玄厉声喝道,“商贾重利轻义,朝廷若倚仗他们,迟早败坏风气!“
“但百姓確实得了实惠。“另一个寒门学子犹豫道,“我家乡徐闻,原本穷困潦倒,如今因海船停泊,码头工人一日能赚五十钱,比种地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