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华为的转型之路
2023年,mate60未经发布便悄然上市,引l爆舆论热点王者归来的时候,华为一定想像不到,他们的手机之路,走得竟是如此曲折。
2010年,任老爷子坐在深城龙岗华为总部的办公室內,看著底下递上来的终端销售报告,翻到消费者產品那一页。
上面的报告写的是去年华为发布的一款新手机,代號u8220。
这款手机,是华为面向消费者市场推出的第一款智慧型手机,但销量数据却让任老皱起了眉头。
华为的手机业务,歷经曲折,並且屡败屡战。
很多人都知道,早期华为是做交换机起家的,最成功的產品也是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只有企业会用到的產品,採购方都是大客户,產品拼的是功能、质量。
销售依靠的是默默无闻地和客户搞好关係,做好客户服务、市场营销。
因此,华为的研发和销售团队的能力配置、心智模式,都是围绕著面向企业客户业务的组织模式。
而手机终端,面向的是个人客户。
面向个人客户的销售需要在用户心中树立起品牌形象,靠的是企业动輒上千万的gg营销,明星效应。
所需要的能力与企业客户业务完全不同。
这方面,早期华为的认知几乎为零,完全没有任何市场经验和客户积累。
在不善於面向个人客户的终端销售上,90年代的时候,华为终端屡战屡败,
导致任老发出总裁令:“华为以后再也不搞手机终端!”
到了1997年,国家为了发展自主產权的手机终端项目,原主管部门主动邀请华为做手机终端的自主研发和生產,给华为下发了gsm、cdma当时最先进的两种手机网络格式,相当於2g网络手机的生產、研发、销售牌照。
结果任老因为华为曾经失败的手机终端业务,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
但也就在这一年,3g技术开始突破,华为因为需要测试自家研发的3g网络设备,但在当时的市场上又买不到3g手机进行测试,研发人员只好在实验室用一台电脑模擬3g手机上的各种功能应用。
此时,在欧洲统领无线部门的余大嘴深切感受到,华为有研发3g手机的必要,每年都上书任老,要求华为自研手机。
但连续四年都被任老打了回来。
甚至任老还大发雷霆,说:“谁再提做手机,就捲铺盖走人!”
不能自己做手机,又不能无设备可用,华为选择和其他公司合作。
第一个选择的是日本电气有限公司和松下。
当时也才2000年。
三家公司在国內魔都,成立合资公司宇梦通信,华为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从日本厂商那里换到终端技术。
这种合作带来的结果一目了然。
日本公司不愿將核心技术注入,宇梦既无研发,也无销售,两年之后,倒闭关门。
但就在这段时间,被华为放弃的手机终端业务,在国內迎来了一片繁荣。
一大批国內厂商仅仅通过贴牌代工的方式,就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2002年,tcl的功能手机年销售额100亿,利润15亿。
而整个tcl集团当年的利润也只有18亿。
为了扭转整个华为在手机终端业务上的颓势,情急之下,任老亲自邀请有“手机狂人”之称的tcl手机业务负责人万总,到华为总部谈手机上的业务合作。
但是,年轻气盛的万总只来华为总部看了一眼,留下一句“tcl的惠州科技园要比华为坂田基地再大一圈”之后,打道回府。
这是华为第一次错过手机的风口。
任总为此后悔不迭。
但第二次错误来得更快。
为了防止垄断,促进国企竞爭,邮电一分为三,移动、联通、电信就此诞生。
移动拿到了gsm格式的牌照,联通拿到了cdma格式的牌照。
而为了保证两者在移动端的竞爭力,电信没有拿到移动业务,只能做固网业务。
当时形势明显,固网电话已经没有多少增长空间,固守固网业务只是死路一条,所有人都知道,移动通信才是未来方向。
电信领导不愿坐以待毙,於是看上了小灵通业务。
小灵通的技术被称为无线市话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可移动的市话终端,也就是固话机的延伸。
相比於真正的移动通信,有著本质上的区別。
任老就此忽略了小灵通技术。
他心中认为,华为要做,一定要做最尖端的技术,不可能围绕一个註定被淘汰的技术研究。
而且当时华为投入重金研发了一款模擬交换机,结果研发出来,並不被市场接受,公司承担著巨大的资金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投入重金研发註定会淘汰的小灵通,是任老所不能接受的。
但华为的竞爭对手中兴却抓住了这个机会。
短短几年时间,中兴从小灵通获得的利润甚至占到了公司整体利润的50%左右,並且中兴还跟进了cdma技术,跟著联通公司的cdma业务狠狠地赚了一笔。
就这样,世纪之交,通信行业的三大风口:手机终端、小灵通和cdma,作为国內通信行业一哥的华为,竟然一个机会都没抓住。
到了2003年,华为的gsm系统除了在一些边际网、农村等偏远地区略有应用外,已经退出了国內主流的gsm市场。
再加上在3g上的巨额投入,华为的无线產品经歷了长达十年的亏损,金额达到数亿元。
后来任老在採访中说:“为了一个小灵通,我痛苦了十年。”
但实际上,他很快就发现了手机终端对於华为的重要性。
02年底,华为终於成立专门的终端公司做手机,独立运作。
但接下来的八年时间,华为依然踩在自己的舒適圈里不肯出来一一只做运营商贴牌的白牌机。
说到底,这还是企业客户生意。
运营商提供要求,华为生產,不贴商標,不用推广,净利润五个点。
大量低端手机从华为终端公司生產出来,然后运送到各大运营商的门店里。
这时候,华为一年运营商定製机的销量达到了五千万,如果不出意外,华为手机將一直沿著这种模式,继续做下去。
但意外出现了。
2007年,iphone发布,震惊全球。
任老敏锐地发现,因为苹果手机的出现,世界上开始对於高端手机有了切实的需求,低端机在未来很可能面临著无人问津的局面。
一台华为出厂的运营商白牌手机。
拉美客户把价格砍到75美元。
印度客户把价格砍到50美元。
留给华为的利润,有几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