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公府老太君做寿,李氏带著念兮前去贺寿。
老太君幼女是宫里的淑妃娘娘,入宫二十年来恩宠不衰,陛下爱屋及乌,连日以来赏赐不断。
承恩公府流水席摆了三日。
今天是正日子,京里有些头脸的人家基本都来了。
整个承恩公府张灯结彩,雕樑画栋,车马填门。
可念兮记得,要不了多久,淑妃薨逝,承恩公府也隨之落寞。
今日有多煌煌盛大,来日便有多消沉寂寥。
念兮诚心与老太君磕了头,又被承恩公夫人贺氏拉著手夸了好半晌。
李氏笑道,“再別夸她,这孩子被我与她父亲惯的,除了比旁人多读些书,再没什么像样的。”
念兮安静立在一旁。这种时候,她只要保持一个大家闺秀该有的仪態,充当背景板便好。
可居移气,养移体,地位和环境能潜移默化改变人的气质和素养。念兮前世当了十年的裴夫人,那份从容,即便在贵女眾多的敬修堂,也是叫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贺氏含笑问道,“可及笄了?”
念兮点头,並不拘谨、羞涩,落落大方道,“年初已满十五。”
贺氏笑意愈深,转头对李氏道,“这般品貌,京中儿郎怕是都轻易入不了你眼。”
这话便是试探念兮婚嫁的意思。贺氏的小儿子,正与念兮年岁相当。
前些日子李氏打算要念兮订婚,念兮道,“我年岁还小,哥哥尚未娶妻,我且不用著急。”
李氏不肯,女儿家只有定了终身才算安稳。
念兮只好装可怜,“您成日说等我成了別人家的媳妇,就再不能像如今这样。横竖镇国公尚在北境,不如让女儿再鬆快鬆快。”
她的话正合了温远桥和温清珩的心思,除了李氏,全家大力支持。李氏无法,只能亲自去镇国公府与王夫人解释。只说念兮年岁太小,家里人捨不得,等镇国公回京再做计较云云。
王夫人极明事理,且这也在情理之中,当场应下,两家也形成默契。
这会儿贺夫人问询,李氏含蓄道,“她主意比我大,且得听她的意见。”
听话听音,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氏这般说,那就是念兮已有意中人了。
都是人精,点到即止,贺氏很快转了话题。
平阳侯夫人也来了,念兮覷著说话的空档,给慕表姐使了个眼色。王慕宜嫁做人妇,人前要侍奉婆婆,等到婆婆发话,她才好得閒。
念兮先从正堂走了出去。
自那日角门见过裴俭,念兮打算认真生活,这些日子都在盘算著要开一间香饮铺子。
可开铺子的成本太高,她再如何缩减开支,也难以支撑一间铺面,於是便想到拉慕表姐入股。
今日便是打算与慕表姐商议此事。
走出正堂,顺著园小径,经过几丛树,她忽听到“裴时章”的名字从树另一边响起,透过交覆的枝叶传了出来。
念兮不由放慢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