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雨也不知何时能停,赵勛急著赶路,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驛郎聊著,权当打发时间了。
结果这一聊,还真聊出不少乾货来。
整个琼南道的山匪,不敢说十成十吧,至少其中七成都是“守规矩”的。
这个守规矩的意思就是可以下山,但有三不劫,一不劫穷苦百姓,没什么可劫的,二不劫高门大户的商队,劫了折衝府將士就会上山剿匪,三不劫命,財是可以劫的,不能害性命。
赵勛还挺懵,这不劫,那不劫,劫啥啊,劫开最神秘的等待啊。
估计也是钱给到位了,小驛郎压低声音神秘兮兮解释了一番,四个字,官匪一家。
这个官不是官府,就是折衝府將士。
官匪一家这四个字,放在哪都不合適,都要彻查,都要杜绝,唯独琼南道这边。
原因简单,折衝府,心有余力不足。
一个折衝上府就一千二百人,平日操练都是马战、步战,想要剿匪就要入山,进去之后最少十天半个月,別说上山里剿匪了,就是在山里啥也不干带上半个月都费劲,条件太艰苦了。
山匪呢,也不好过,其实大部分都是流民,被这世道逼的没活路了,山上没吃的才下来劫掠一番,还容易被折衝府將士赶过来团灭。
人家折衝府也不是白给,山里费劲,官道和山林外围人家该追一样追,抓著就往死里锤。
任何行业都有竞爭,包括山中,这个营那个寨呢,他们自己也互掐,最后具备核心竞爭力的生存下来。
久而久之的,也不知是那一任折衝府都尉就这么和山匪“对接”上了。
逢年过节,送下来几个不听话的山匪,交给折衝府报功。
折衝府这边呢,平常也不入山干他们,只要他们消停就行,甚至山匪揭不开锅的时候还送点米麵上去。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要说这些所谓的山匪坏吧,还真不是,就说现在这雨季,有时候雨水衝垮了官道或是小山之类的,折衝府还得让这些山匪帮著引路修路、平路,更甚至是如果问题不大,这群山匪就帮著官府和折衝府把活给干了。
有规矩的,自然也有不规矩的,规矩在山里待著,不规矩的折衝府揍,同行揍,谁见谁揍。
前段时间就有一群不规矩的,因刑部左侍郎可哪剿匪,將这些其他山头的山匪逼到瀘县和虎城这地界了,可能也是一路逃窜过来被逼急了,见人就劫,不守规矩。
然后又窜出来一群人,將他们全给宰了。
眾说纷紜,有的说是折衝府的人马,也有说是其他山头的悍匪,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赵勛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头。
就算“官匪一家”,山匪守规矩不下山劫掠,折衝府都穷的和什么似的,就算是送米送面送吃喝,又能送的了多少?
望著窗外的大雨,赵勛突然有了一个荒诞的想法。
群山之中山匪少则几百,多则上前,总不可能是有人养著他们吗?
不过这些事和赵勛无关,见到雨势毫不见缓,最终决定歇息一夜,就两个人赶夜路的话不妥善。
要么说赵勛是大少爷呢,下大雨他没办法赶路,赵家下人都是纯牛马,到了晚上入夜的时候,带著二百军马赶来了。
一群人匯合后,赵勛颇为无奈,本想著提前半日又是轻车简从,怎么也能快上一天,结果现在匯合了。